听别人说…… 还是听医生说吧!
2022-02-23小红姐
说单眼皮的夫妻生不出双眼皮的孩子,还真不能是绝对的。我就遇到过一件实事儿,我的一位姨妈的孩子,一直是单眼皮,但是患上了一场重感冒后,眼皮奇迹般地变成了双眼皮。 除了遗传作用外,双眼皮长成也需要一个过程。 每个人的眼皮和眼睛上都有一块掌握着上眼皮的肌肉叫作“提上脸肌”,有的人这块肌肉比较发达,就成了双眼皮。有的不是很发达,就表现为单眼皮或者内双。随着儿童的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提上脸肌也会逐渐发挥它的作用,携带双眼皮基因的宝宝就会逐渐表现出基因的遗传性。但也有些因为一些外力,内因(疾病、基因突变)等作用,也会变成双眼皮。
上午,一位剖宫产后的产婦不高兴了,我给她伤口换药时,她看到了自己肚子上的切口,不满意地说:“我的一个朋友生孩子,剖宫产的切口只有10厘米,你们医生给我做的为什么这么长呢?都15厘米了!” 剖宫产皮肤切口10厘米?那太不可能了。依靠小学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算一下,把一个正常胎儿剖出来,需要多大的露口?足月新生儿的头围通常是34厘米左右,切口只有10厘米的话,最多能形成周长为20厘米的圆口,哪位医生能把一个周长超过30厘米的脑袋,从周长只有20厘米的口儿中取出来呢?对于剖宫产术,最重要的是能快速安全地把孩子取出来,而不是纠结切口有多长,否则,本身是解决难产的手段,却变成了难产。取头困难,导致新生儿窒息,太得不偿失了。
男医生给产妇备皮?绝对不存在!下午,一位待产妇发给我一张网络截图,问:“小红姐,真的会有男医生给产妇备皮的情况吗,那不是太尴尬了?”看到那篇文章的标题,不用看内容,就知道是外行人瞎写的,男医生给产妇备皮,根本不会出现。首先,产妇顺产,现在医院都不备皮了,这也是从人性化分娩角度出发,备皮没有什么益处。第二,就是剖宫产,也都是女护士在病房帮助产妇备好皮,再送往手术室,即使没有女护士,也会有女医生来处理,怎么可能用到男医生呢。医院有明确规定,男医生对患者做隐私部位诊疗或者处理,必须有患者同性医护人员在场,想想看,现场都有女医护人员了,还用男医生给女患者备皮吗?
错!很多产妇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剖宫产虽然是个手术,在自己肚子上划了一刀,但是,胎儿会很轻松地娩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宝宝的安全。其实,与顺产相比,剖宫产对胎儿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在娩出胎儿时,也会有一些安全隐患。拿常见的臀位剖宫产来说吧,就有风险。有研究数字,臀位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为 1.1%,最常见为皮肤划伤,占64%,其他类型如头血肿、锁骨骨折、面瘫、臂丛神经损伤、颅内出血和长骨骨折。之所以出现上述产伤,有的是因为医生操作技术不当,有的是因为产妇追求美观,要求医生切口别切得过大,腹部切口切得小,腹壁切口过紧,两侧腹壁切口紧紧卡着胎体,如果医生强行牵拉胎足,容易造成握持部位软组织挫伤、皮下出血,如有些新生儿足踝关节有红印等。所以,小红姐的建议就是五个字:能顺,不要剖!
@亲子教育刘湘梅
首先,好好爱宝宝,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照顾好宝宝的身体,满足他的一切生理需要,让宝宝在舒服、惬意的吃、喝、拉、撒、睡之中感受到最初的爱和温暖,这是最好、最要紧的早期教育!
其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为宝宝创造温馨、多彩、丰富的生活环境,尤其是视觉环境,在宝宝目光所及的地方装点和谐、鲜艳的色彩和形象,丰富幼儿的感官刺激,为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创造丰富的条件,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
多和宝宝说话,虽然他还不能懂得你说的每一个字的确切含义,不能回答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是相信他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通过语言、眼睛、表情所传达的爱意,并且从中学习怎样与人交流情感,表达爱意,获得爱与被爱的满足感。
@全家健康管理指导师陈姐姐
养育孩子,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开心、快乐,孩子的情绪牵动着父母的神经,孩子高兴父母便高兴,孩子难过、生气,很多爸爸妈妈便不知所措,不知如处何理。
学会解读宝宝的情绪,爸爸妈妈就能正确面对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学习管理情绪。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婴幼儿的情绪是从不分化到分化一步步发展的。婴幼儿情绪发展最早可追溯到新生儿期,这时的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密切相关。比如饿了、不舒服了会哭闹,而后,不愉快的情绪分化为愤怒、厌恶和害怕等;愉快的情绪分化为喜欢、好奇等;到2-3岁时,婴儿的情绪和成人的情绪就相差无几了,别看人小,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好奇、害羞等几乎一个也不比成人少。
@儿科医生刘维民
为啥别人家的宝宝每次吃饭都吃得很香,自家的宝宝却对吃饭兴趣不大?这件事还真不能全赖娃,可能是妈妈们没有找准合适的时机,尤其是在8至12月龄间,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自主进食黄金期”,这个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添加手指食物,让宝宝自己拿着吃,慢慢学会自主进食。
什么是手指食物?手指食物是指所有宝宝可以用手指抓着或捏着吃的食物,所以手指食物不一定只是长条或手指形状,可以是磨牙饼干、黄瓜条、胡萝卜条,也可以是蒸熟的块状红薯,还可以是煮熟的土豆,扁豆等。任何固体的、能被切成片状或块状的、手指捏起来不会散的食物,都属于手指食物。
@首都儿研所孙淑英
孩子冷不冷不以手脚凉为标准,因为孩子的心脏力量相对较弱,每次泵血后到达四肢末端的血量很少,所以手脚发凉,其实中心温度并不低,家长盲目给孩子多穿衣服不利于孩子自身调节体温,反而容易生病。
所以,正确判断宝宝冷不冷的方法是摸颈背部。
将手伸入宝宝的后衣领,摸一摸后颈和上背心处,左右横扫一下。如果皮肤温暖,那么表示穿衣合适;如果皮肤发烫伴有湿润感,那么表示衣服穿多了;如果皮肤发凉,那么表示要加衣了!
编辑/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