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中的自我审视

2022-02-23肖丽

东方收藏 2022年1期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光源

摘要:谈到十七世纪的巴洛克风格艺术,我们就不得不提这样一位天才艺术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他在艺术史上的影响甚至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相比。这位画家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而这样坎坷的经历成为了他在艺术创作过程的不竭源泉。伦勃朗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多产的画家,这位画家一生中画了六百多幅油画作品、三百多幅蚀刻版画以及两千多幅素描作品。然而这位天才画家虽有大量的绘画作品流传于世,却并没有留下大量关于自己创作的文字性的艺术见解或者是遗训,更或者是一些普通的信件。我们对于这样一位天才艺术家的了解就只能从他的画作入手,好在这位艺术家留存了大量的自画像以便后人研究。本文主要是研究伦勃朗的自画像与其人生经历和个人性格的关系。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技法;光源;人生经历

伦勃朗一生大约绘制了90多幅自画像,包括60多幅油画、20多幅铜版、10多幅素描作品。据一位理论家统计,伦勃朗自从事绘画以来,大致平均每年都会有两幅自画像,数量如此之多的自画像堪称是伦勃朗的一部人生自传。

由此也产生了一个疑问,伦勃朗为什么会绘制数量如此之多的自画像呢?大胆猜测画家也许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绘制人物画的观察能力与绘画技法,以及通过绘画的方式洞察人物心理状态,或者是通过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形象的变化从而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又或者仅仅是为了通过自画像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状态。

一、伦勃朗早期人生经历与自画像(1625—1630)

1606年7月15日,伦勃朗出生在荷兰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里,其家庭环境对于当时的一般家庭来说是优渥的。伦勃朗14岁时就进入了莱顿大学学习法律,而后发现自己对绘画十分感兴趣,便毅然地走上了绘画的道路。他来到了阿姆斯特丹,拜师彼得·拉斯特曼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诸多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影响,包括丢勒、拉斐尔、卡拉瓦乔等。四年之后他回到故乡与朋友成立了画室招收学徒,在这段时间里伦勃朗深入研究了卡拉瓦乔的明暗法,这一时期的伦勃朗的画像《自画像》(图1,大约创作于1628年,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有领饰的自画像》(图2,大约创作于1629年,现藏于纽伦堡日耳曼国立博物馆)与卡拉瓦乔的作品《圣马太蒙召》以及《圣马太与天使》中对于人物明暗对照的画面处理方法是相似的。在这一时间,段伦勃朗绘制了大量的自画像并且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的绘画技法,被后人评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同时从这两幅自画像中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伦勃朗是充满年轻朝气的画家,蓬松卷曲的头发、乌黑的眼睛、戏剧性的目光、惊愕的嘴巴、从右侧脸部打过来的暖色光源、左侧脸笼罩在阴影之中、结实的面部结构、轻松的笔触、柔和沉稳的色调、不同衣物的质感表现、大胆的构图方式无不展现出画家非凡卓越的绘画才能。从这两幅自画像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的自画像是画家通过自己作模特来对人物肖像面部表情探索研究以及光影在画面中的应用。

二、伦勃朗艺术创作成熟时期的人生经历与自画像(1631—1640)

如果说17世纪20年代属于伦勃朗绘画技法的探索阶段,那么17世纪30年代就是伦勃朗式明暗技法的成熟阶段。1631年,25岁的伦勃朗离开家乡来到了阿姆斯特丹,在这里他结识了画商亨德里克·凡·乌伦伯西,亨德里克也就成为了伦勃朗画作的代理商,也是在这一时期伦勃朗结识了亨德里克的侄女莎士基亚。1632年伦勃朗创作的《狄曼博士的解剖学课》使他成为了阿姆斯特丹的一流画家,1634年伦勃朗与莎士基亚结为夫妻,由此伦勃朗进入了上层社会,并开始大量收购艺术品和古董。在这一时间段伦勃朗成为了30年代阿姆斯特丹最负盛名的肖像画家,名声与财富不断积累,社会地位也是画家人生中的巅峰时期。在生活中,他家庭美满幸福,艺术中,他的绘画技法也走向成熟阶段。从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家正处于意气风发的时候,穿衣讲究,衣着华丽。例如从《着东方服饰的自画像》(图3,创作于1631年,现藏于巴黎小皇宫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伦勃朗穿着时髦的东方服饰,右手插在腰上,左手拿着手杖,身上还披着华丽的大氅,身前还坐着一只狮子狗,讲究的卷发,修理整齐的胡须,插有羽毛装饰的帽子,天鹅绒材质的衣服,整幅画面记录了画家生活富足、心情愉悦、无忧无虑的精神状态,画面中以深褐色、黄色为主色调,也同样采用了右侧暖光源,光源将面部分为两部分,左侧脸笼罩在阴影之中,整幅画面沉稳庄重、色调和谐。再如《戴帽子、金链的自画像》(图4,创作于1633年,现藏于卢浮宫博物馆),整幅画中伦勃朗头戴金链的天鹅绒贝雷帽,身着戴金链领的黑色大衣,右手置于胸前,修剪齐整的胡须,梳理着整齐小卷的头发。同样这幅画也采用了右侧暖光源,以深红褐色、黄色为主色调,画家运用光源将面部从右眼至下颌左侧这条线分割,将人物面部分为左右两部分,画面中这些元素都是画家伦勃朗进入上流社会的财富象征。从这两幅自画像中可看出画家的绘画技法和前一个时期的绘画技法有了明显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作品的用色大胆,画面的明暗对比上表现得更加强烈,在人物面部细节和不同物品材质质感的处理上更加到位,在画面的虚实关系的处理十分微妙。由图3和图4可以分析出伦勃朗在艺术创作的成熟阶段所画的自画像有两个意图:一是为了继续探索明暗绘画技法;二是为了记录画家人生的艺术创作生涯的辉煌时刻。

三、伦勃朗艺术创作晚期的人生经历与自画像(1641—1669)

17世纪40年代伦勃朗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642年名画《夜巡》问世,画家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程式,使它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其目的可能是为了使观众由此而回忆起往昔荷兰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革命斗争。”伦勃朗本是希望这幅画能使他更加出名,然而事与愿违,这幅作品并没有让雇主们满意,虽然伦勃朗依旧得到了事先谈好的报酬,但是伦勃朗的声名受损,由此画家接到的画件订单逐渐减少,使得他经济负担加重。当时,市民们并没有认识到伦勃朗这种绘画方式的新变革,反而嘲笑伦勃朗文通残锦。同年,画家的妻子莎士基亚在生下最小的儿子蒂图斯后不久就去世了,而他的三个孩子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相继去世,这无疑给伦勃朗带来巨大的打击,这一生活的巨大转变促使他愈发深刻地去观察与理解社会现象,从而使画家在绘画上进入更深层的阶段。到了40年代后期,由于画风的巨大转变,使伦勃朗的作品不再像以前那样受欢迎,以致生活愈发窘迫。这些巨大的转变我们可以从《自画像》图5(创作于1642年,现藏于温莎城堡皇家)与之前创作的自画像对比中可以发现。到了17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女仆亨德丽克·斯多费与伦勃朗生活在一起,并为画家生下一个女儿,但这种未曾结婚的同居关系受到了教会的干涉与谴责。同时,由于伦勃朗不善理财,经常为了绘画大量采购衣物和绘画工具,晚年生活愈发困难,到了1656年伦勃朗不得不被迫宣布破产,并相继变卖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古董、画作、豪宅。1660年,伦勃朗一家搬迁到阿姆斯特丹犹太地区相近的一座小屋,在这里他为了躲避债主的追债,用妻子亨德丽克和儿子蒂图斯的身份开设了一家美术公司以便安心绘画。然而好景不长,1661年亨德丽克去世,同年,受市政厅委托绘制的历史画《西菲利斯的密谋》也未受到世人的认可,遭到了被取下的厄运。1668年伦勃朗的儿子蒂图斯去世。

在图5中我们可以看到伦勃朗的绘画技法有明显改变,画面背景一改往常的深褐色背景,人物面部刻画运用了厚涂法以及大量的枯笔。在色彩方面,采用了相对鲜亮的黄褐色为背景,在画面的光源上也发生变化,采用了右侧顶光源,衣着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图5这幅自画像中画家看起来是那么的不修边幅,杂乱的胡须、蓬松的头发、下沉的嘴角、白色褶皱的衬衣领、普通的黑色外套、宽檐的黑色帽子把他那坚定沉稳的眼睛隐藏在阴影之中。这样的画面安排使观者感受到画家在这一时期对前途的迷茫以及如同噩梦般的人生经历的阴郁苦闷心情。在图6(创作于1652年,现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中则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画家伦勃朗在晚年生活中经历的磨难,这些磨难在这样一位满怀抱负、意气风发的画家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从画面中观者依旧可以看到伦勃朗式的经典光源,画面背景的处理上采用了象牙黑与熟褐,与之前的自画像相比,这幅自画像的背景格外深沉,投射的光源也带着更多的暖黄色,画家的身形变得瘦削不少,身着破旧的咖啡色外套、厚重的黑色帽子,面部表情凝重,眼神坚毅,眉头紧锁,嘴角向下,画面的笔触苍劲有力,并大量采用了色彩厚置法。从这幅自画像开始,展现出画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于画面中。图7这幅《自画像》(创作于1669年,现藏于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是伦勃朗人生中最后一幅自画像。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迅速苍老的面庞,这一时期的伦勃朗是那样的安详从容,穿着朴素,头戴三色的贝雷帽,简单的黑色大衣,花白的头发整齐地梳在耳后,目光炯炯有神,面部布满皱纹,微微上扬的嘴角,好似在向人们诉说他的艺术生涯是自由的,艺术、名誉、自由都比金钱来得重要,伦勃朗对艺术的执著和坚毅的性格都不允许他去迎合世人的平庸。由这两张自画像可以大胆推测这一时期伦勃朗的自画像主要有这样三个意图:一是画家用来抒发情绪,二是用来记录自己坎坷的晚年人生经历,三是对于肖像绘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表现方法的探索。

笔者通过对伦勃朗早期、成熟期、晚期的绘画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少量自画像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伦勃朗早期的自画像中可以看出画家对于画面上笔触的追求不是很强烈,画面中还有大量古典晕染揉搓的技法,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光亮平整的效果。到了伦勃朗艺术创作成熟时期的自画像,以图3和图4为代表可以分析出画家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依旧采用了间接画法,在人物面部的刻画上则比绘画初期的结构造型更加准确严谨,并且更加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其画面更具感染力。伦勃朗艺术创作晚期的自画像中,可以看到画家在人物刻画时抛弃了古典油画的晕染揉搓法,而是采用了厚涂法堆积颜料来表现人物晚年时期的皮肤质感,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朴实厚重氛围,衣物上的刻画则与面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为概括简练。伦勃朗自畫像中大部分采用了间接画法,其早期的自画像确有用作提升自身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绘制人物画的观察能力与绘画技法的意图,而成熟时期和晚期的自画像则是在提高自我绘画技艺的基础上多了记录生活以及描绘人物心理状态的意图。总的来说,伦勃朗大量的自画像确实是他人生经历真实状态的反映,为后人研究了解其绘画技法、人生经历、精神特质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从数量如此之多且创作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的自画像油画创作中不难发现,伦勃朗是一位坚毅刚强且执著的人,这样执著的人将自己的一生的热情都献给了他所追求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周家敏.自画像油画创作研究——以“状态”系列创作为中心[D].延边大学,2013:12.

2.张晓叶.伦勃朗1606—1669[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1:33-35+111+189+214+241+349.

3.刘武安.浅析伦勃朗艺术[J].大众文艺,2010(6):103.

作者简介:

肖丽,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油画)方向

猜你喜欢

伦勃朗自画像光源
五月·自画像
对名誉最好的维护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镜面铝线路载板在LED COB光源中应用
光源改变光环境
我的自画像
中国将耗资48亿建全球最亮“北京光源”
天地间唯一的光源
伦勃朗的生年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