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2022-02-23唐用权

学习与科普 2022年5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学方式

唐用权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行为养成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有着先天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教材中基础知识与行为养成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社会规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法治;行为养成;教学方式

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来说是无穷无尽的财富,是良好生活的重要条件,会对我们终身受益,在学生小学阶段时,就对其行为习惯严格要求,对于学生品德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一、将行为规范转化为内在品格,提高学生对情感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理解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所以在日常教育中,必须把感情和行为联系起来,要培养小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就必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合理的生活环境,积极利用课外知识用情感来教育学生。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装置来发挥教育的意义,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可以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短篇电影。另外,教师也可以就常见生活行为进行讨论比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促进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加深对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理解。另外,对于学生来说,周围最有利的东西就是学校的环境,因此,学校的形象和学校的精神是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的教育资源,根据校园环境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对美丽校园环境和高尚校园文化的指导和教育功能。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感情,塑造学生的美丽灵魂,并将相应的行为规范融入实践。例如,学校可以建设文明标签文化走廊,学生的日常行为以照片的形式出现,可以指导学生,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打下基础。

二、结合学生生活,开展行为养成渗透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有着大量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其生活化的特质融入行为养成教育,提升行为养成教育的趣味性及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行为养成知识及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趣味性,进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学习。

例如在对《我们当地的风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结合学生家乡的特产、风俗及人情等進行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逐渐提高对家乡的热爱。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展开户外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对家乡的改变和城市的更新进行直观地了解,如街道的筹建、新建筑的规划、公园的修整、学校的扩建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外出拓展的经历进行写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在观察过的家乡变化中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或印象较为深刻的内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更深层次地进行情感的融入,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家乡意识,使学生在掌握当地习俗的同时也让自身行为养成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行为养成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行为养成榜样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进行行为养成教学的融入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素养及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进行知识的讲述,还应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行为养成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行为的引导下逐渐进行模仿,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意义。

例如在对《我们爱整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便可通过适当的行为进行引导,如见到垃圾时随手拾起、书本掉落放回原位、在上课前与学生互相问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鞠躬回应。这些日常中的细小行为看似并未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学生通过对教师行为的观察和模仿逐渐地能够理解教师行为的意义,并对自身行为及言语等进行反思,逐渐提升自身行为养成水平,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获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水平。此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对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进行监督,在学生进行了错误的举动或不良行为时应及时进行制止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行为的危害性和错误性。在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后教师应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能够纠正自身的行为,提升个人素养及行为养成意识。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都应十分注重自己言行的合理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养成榜样,提升学生日常行为素养。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赏识教育模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教师要按照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在学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行为的合理评价和认识是对学生行为的认识和认可。经常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评价和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我们对学生挑三拣四,严厉批评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感,妨碍课堂正常学习,课堂上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也不能给其他学生带来好的影响。所以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习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和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比如,有些学生喜欢跑步和每天运动,这是个好习惯,老师要积极提高学生对运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评价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对更好的促进学生好的行为的养成。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十分必要,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养成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及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渗透,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如同白纸的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素养及培养个人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渗透,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构建良好的行为基础及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陈风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6):132.

[2]谈霞.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2019(12):156-157.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道德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
在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助推道德法治课程建设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加强道德法治教育 做品学兼优文明人
绘声绘色,童声飞扬—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