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之我见
2022-02-23谢榕花
谢榕花
笔者听了很多位教师执教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时候,都对学生说哈尔威船长最后与船沉入大海,是因为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船长要坚守到最后一刻,必要时还要作出牺牲的准备,这是古老的海事传统,也是古典的荣耀。
笔者不赞同教师把这种思想、观点带进课堂,一是这种说法缺乏事实的依据,没有确切的材料可以证明这篇小说的原型就是根据“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海事传统创作出来的,更无法确定雨果先生的创作意图是为了歌颂和宣扬这种古老的海事传统。即便是有“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古老海事传统存在,但也不是所有的船长都能做到在生死存亡之际,坚守自己的岗位,把生的机会留给船上的其他人员。在现实生活当中,灾难发生时依然有船长会选择独自逃生,并不是所有船长都能做到忠于职守,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都想活下来,这是人的本能。虽然这是作者创作出来的小说,并不是真实的故事,但是如果我们和学生说哈尔威船长之所以与船同沉,是因为船长的职责就是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船在人在,船亡人亡,那么学生会产生这样理解:只要船还在,船长就在;船不在,船长就不在。也就是说,船长必须与船同沉,这是他们的职责。
教师这样指导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与船同沉的行为,反而削弱了小说的感染力,让学生觉得哈爾威船长也不算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也不是很伟大、很崇高,这本来就是他作为船长的职责,他只是尽到自己的职责而已。这个说法不仅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反而让学生更加不理解,“诺曼底号”沉了,哈尔威船长就一定要和船一起殉葬?否则他就不是一位真正的船长?
二是教材主编、教师参考用书从来都没有提及哈尔威船长的死与这种古老的海事传统有关。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的执行主编陈先云在《长文短教 难文浅教——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几点思考》中提到《“诺曼底号”遇难记》要怎么教。
陈先云主编建议教师们教学应该将着力点放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来感受人物品质,可以适度渗透情节、环境等描写,为感受人物品质服务。课后练习第二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教学可以聚焦这一关键问题,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结合哈尔威船长和船员们的对话,感受船长的临危不惧、冷静果断;二是品读对话,体会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三是研讨交流,所有人都获救后,哈尔威船长却选择与“诺曼底号”轮船一起沉入海底,从船长的行为中明白了什么。哈尔威船长的行为主要体现在镇定地指挥大家撤离的过程中他与乘客的不同表现,以及平静地与船一起沉入深渊。这样完成课后第二题的学习任务,既紧扣了语文要素,又能体现长文短教。
从陈先云主编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统编教材把这篇小说编写进来,并不是要和学生宣扬“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海事传统,而是让学生在哈尔威船长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当中,感受到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灾难来临时,他并没有惊慌失措,选择独自逃生,而是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撤离,把生的机会让给了其他人。虽然最后他与船同沉了,但并不是因为船不在,他就要和船一起沉下去,而是他把救援的机会都让给别人了,自己坚守到最后一刻,船沉了,他也没有机会逃生了,他是为了救人而牺牲的。所以雨果先生在文中多次赞扬哈尔威船长,歌颂他的灵魂是伟大的,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而且课后的最后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谈谈面对哈尔威船长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这道题的设计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是为了救人而牺牲的,而不是因为船沉了他就要与船殉葬。
雨果先生创作的这篇小说,并没有在宣扬“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海事传统,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船长都能做到在灾难来临时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否则雨果先生也不会说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如果每个海员都能做到“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这篇小说也不会这么震撼人心,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英雄。
教师必须认真深入解读文本,解读教材。如果我们向学生宣扬“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思想,那么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就很难深入人心,甚至让学生觉得这是他理所当然的,这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所在,他也不算很伟大、很崇高,不但没有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而让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偏差。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陈先云主编在《语文教学应当轻装前行—统编教科书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过:“就语文教材来说,编者的意图、课文传达出来的理念、教师传授的思想,都在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语文课堂不能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带到课堂上的给学生补充阅读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也需要慎选,不能有价值取向问题。”
教师传授的思想都在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教师一定要把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不要让把错误的思想带入课堂,让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偏差。哈尔威船长的灵魂是伟大的,他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这不是所有海员都能做得到的,所以不能和学生宣扬“船在人在,船亡人亡”的思想,否则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哈尔威船长的行为是壮举,更无法体会生命的含义。因此,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教师不能随意引用资料进课堂,背离教材编者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