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中色彩心理机制的运用

2022-02-23王曼格

学习与科普 2022年5期

王曼格

摘要:用更丰富多元的方式,完成每一节儿童钢琴课的学习,无疑是每一位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儿童认知水平的差异以及音乐与色彩“联觉”的实例,来探寻儿童钢琴教育这一全新命题。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色彩心理机制;声音与色彩

儿童钢琴教学是一个复杂丰富的领域。对儿童钢琴教学所进行的专门研究,既包含着对儿童这个特定群体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又包含着对钢琴演奏及教学法的深入研究,同时,作为教育者,在针对特定对象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之外,更需对相关学科知识广泛涉猎,以更宽广的视角去了解世界的广袤,认识生命体的复杂。

声音与色彩是艺术世界中极具表现力的要素,中国拥有着极为庞大的钢琴儿童数量,惊人的数据记载了我们这个古老文明国度对于艺术素养的看重与追逐。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是艺术教育的产业化、系统化、多元化,儿童钢琴教学已成为一个全新命题,等待着钢琴教育工作者去不断探索。

儿童广义上指十八岁以下的任何人(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决定批准中国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根据公约内的内容,公约将“儿童”界定为“18岁以下的任何人”。)。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依据认知水平的差异将儿童分为四个成长阶段。

第一阶段,0至2岁,感知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婴儿仅仅能借助直观感觉来感受周遭世界。第二阶段,约2-6岁,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已可以借助简单符号来了解和认识周遭世界,这意味着象征功能的出现且具备了思维出现的基础。第三阶段,约7-11岁,具体运算阶段,这时期的儿童思维已基本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获得了大量心理操作能力,逻辑思维也在这一阶段后期出现,这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第四阶段,约从11岁起,形式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已基本具备了抽象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杜一雄,钱心婷,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从启蒙阶段直至学习初具成果,大多数琴童的年龄大概正经历了从3、4岁至约11岁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钢琴学习中播撒种子浇灌成长和夯实基础打下根基的重要时期。依据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水平的研究理论可以得出,处于上述时期的儿童,认知行为的显著特点集中表现为直观性、直觉参与、具象思维模式等。

音乐具有非语义性、抽象性特点,相较于组成音乐的声音材料,色彩这一元素就显得直观可感许多了。孩童对于色彩似乎具有天然的好感,相比于同样作为课程的钢琴课,一节有色彩填充可以发挥无限想象的美术课似乎更加易于完成。

音乐与色彩都具有心理学意义,音乐通过音高、节奏、调性、和声、结构、体裁等元素表达意图形成意义,色彩通过纯度、色相、明暗、冷暖等性质来完成,色彩心理机制即是表示色彩对人感知觉刺激程度与人对色彩感知状况的科学理论。以人的感知觉为中介,音乐与色彩均会引发人的特定感受并形成意义,这在科学研究领域中被称为“联觉”现象。“联觉”即是共感觉,类似于我们常说的“通感”,它是指视觉、嗅觉、色觉、听觉等等各感知觉器官之间发生的互联互通与相互转换现象。生活中有大量“联觉”现象的实例,例如,我们会说“这个颜色好暖”“你的嗓音好甜”,像这样并非同一属性的物质却可以让人产生联通的感受,其实背后都是基于“联觉”规律。由此可以设想,色觉与听觉也具有共通之处。色彩与声音并非完全独立互不相干的两个事物,并且在音乐中,我们会有“音乐色彩”“和声色彩”这样的字样,在音乐历史长河中也有音乐家对色彩与声音的关联颇具兴趣,例如斯科里亚宾、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以色彩元素辅助儿童钢琴教学会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与方式,是对现有教学方式与理念的有益补充。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运用色彩心理机制遵循着两个重要原则。第一,二者的结合点在于人对于色彩与声音的联觉感受,运用色彩不是凭空成立的,而是基于人对于声音与色彩的特定性质具有相似感受。第二,是用色彩解读音乐而非解释。音乐是抽象的,关于音乐的解读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因而在音乐教学中,固化解释单一解读是大忌。运用色彩的方式,对音乐多一种解读的办法,目的在于帮助儿童更好的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内涵。例如,我们常讲莫扎特的音乐大多是温暖的、愉悦的,对于一个孩童来说他恐怕不能够全然理解这两个词汇的意义,但如果你做了一件温暖人心的事情或者出示了一个温暖愉悦的图画,他却是能够有所感受的,色彩便是一个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色彩具有冷暖特性,可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橘红、黄色、橙色等颜色属于暖色调,往往给人温暖闲适之感;蓝色、绿色等属于冷色调,往往给人清冷单薄之感。由此一来,我们在讲述莫扎特音乐温暖欢愉特质的时候,可以多一些暖色调的意向,运用暖色让学生更直观感受莫扎特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关于色彩心理机制的运用可大体分为几个层级。第一,音乐基本元素的色彩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调性、和声、力度、速度,适用于色彩形态、色相、纯度带给人的感受,这些元素均分别为音乐与色彩的基调元素,是给人以最直接印象的。第二,音乐情态的色彩表现。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它是具有脾气性格、情态口吻、姿态步伐、意图走向的,色彩同样具备这些特质,它们是色彩的明度、冷暖、轻重、进退属性。是这些丰富的情态构成了音乐的内涵意义。第三,不同音乐类型的色彩表现。复调音乐层叠交错相互追逐,它们像是色块的组合。古典主义音乐结构精炼体系清晰,它们像是色盘的交叠。浪漫主义音乐流动歌唱,它们是色彩的线条。印象主义音乐重于意向,它们是光影交叠色彩斑驳。

以更丰富的手段、更多元的方式来完成一节钢琴课的学习,无疑是更易于儿童接納的,呈现一节更高效、更具趣味性、更贴合儿童特性的钢琴课,将是钢琴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野村顺一.色彩心理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3]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5]彭子华.“音乐色彩”的分析与阐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