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22-02-23曹丽秀
曹丽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语文的殿堂,让学生乐学好学,语文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俗语说:“爱屋及乌”,在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不管什么课,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建立良好、友善的师生情谊,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兴趣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和个体特征,它能使学生的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甜,初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每天都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竞争意识很强,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尤为重要。通过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办小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活动,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感到其乐无穷,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这些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教师深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打造高效的智慧課堂
(一)把微笑和尊重带进课堂
教师的情绪对整个课堂气氛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起着暗示作用。语文老师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学生也会感觉比较轻松,思维便会活跃起来,课堂气氛热闹,学习气氛浓厚,学习兴趣便激发出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把微笑和尊重带进课堂,给学生一种愉快的心理暗示,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能力的培养,因而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容易疲倦,毫无兴趣可言,教学效果往往事与愿违。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注重启发,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高效的智慧课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三)把宽容和民主带进课堂
把宽容和民主带进课堂,语文教学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就像鱼儿只有在大海之中才能自由游弋、鸟儿只有在天空之中才能自由翱翔一样,学生也只有在一种相对自由的课堂中才能真正地学习到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会提出与老师的观点不一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部分教师的做法是严厉的批评以维持自己的“尊者”地位,结果反而使学生不再积极发言,这样有可能就断送了这些“文学大师”的前程。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收获快乐的体验和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四)科学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凭借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点位要及时表扬,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做到知、情、意、行综合评价。评价要及时、准确、科学、合理,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更多的获得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成为“博学家”型语文老师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语文课成功的关键在于语文老师是否有着扎实学识,即是否是一个“博学家”。语文教师的“博学”,不仅仅是要掌握丰富的语文相关知识,还要了解国内外时事、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知识,真可谓“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古今中外”。这样,教师就能随心所欲的驾驭课堂,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因此,语文老师不但要精通语文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各种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做一个“博学家”,才能全方位、全口径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教育教学手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的教育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本文系广东省廉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题编号:2019LJYB053)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