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

2022-02-23曹晓宁

学习与科普 2022年4期
关键词:阅读课要素课文

曹晓宁

小学阶段学习语文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语言经验的积累。丰富语言积累可以发展思维、细化情感、丰富感悟、提升审美,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要实现这个任务,小学阶段的阅读课教学是必要的途径之一。尽管阅读课的形式不一,方法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习有实效,有效率,有成效。要使阅读训练高效,阅读课有吸引力,在以下三方面须妥善处理。

一、阅读教学要去繁冗、抓本源

统编语文教材,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不管是教师讲授还是学生自读,教师都要目的明确,紧紧抓住单元语文要素,授课时紧扣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目的要去繁冗、抓本源,注重一课一得,切忌分兵出击。

去繁冗、抓本源,可以说是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授课中,课上得糊成一片,目的不清晰,要求繁多,却是很多阅读课的通病。究其原因,大多是忽视了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忽视以语文要素为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课文内容牵着鼻子走。什么都不舍得摒弃,美词佳句要讲解,修辞方法要点拨,写作方法要分析,最终导致目的不明确,目标难达成或大大冲淡,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课文是学习语言的载体,每篇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体。小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积累语言,最终达到语言文字的应用。正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就阅读教学而言,内容十分丰富,知识点、训练点繁多,不能期望在一篇课文、一堂语文课中解决所有的问题。应抓住本源,即单元语文要素,舍得割爱,这样,才能目标明确,线条清晰,详略得当。学生读有所得,學有所成,语文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并大大提升。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文章的训练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就会把课上成身有多处赘疣,臃肿不堪的胖子,反倒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紧紧抓住“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观察”这一语文要素,分成课后题的三个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终学生就会学有所得,这一训练点也得到充分的吸收,学生表达就有物,就会有精彩之笔。正如上海师范大学吴中豪教授所说:语文课要围绕重点设计教学,删去一些目的不明的讨论分析的内容,语文课会上得重点突出,学生学习活动会更加充分。这样的语文课简简单单,干干净净,重点明确,扎实有效。语文教师应该追求这样的语文课。

二、阅读教学要少单打,多组元

众所周知,统编教材编写思路是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组合。

由此可见,如果单打独斗,那么学生习得的知识是碎片化、分散式的,不易形成语文能力。只有强化核心素养培养融知识、能力、策略为一炉,紧扣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统一,才能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训练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所以,阅读教学要少单打、多组元。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上课之前,一定要站在高位,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的不是一篇篇课文,而是瞄准单元学习的主题——单元语文要素。解读文本不再是根据单篇碎片化地挖掘教学内容,而是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整体设计“认识——迁移——独立运用”的学习过程。例如四年级上册,要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作了系统的训练,学生在单元组元中学会了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第五单元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进一步强化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事情说明白。为之后的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第八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训练。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要将一篇篇课文分隔开,而是要注意大单元的整体教学,抓住一个语文要素,运用多篇课文的组元反复训练,注意语文要素教学的延续性和拓展性。课文只是一个范例,运用这个范例,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在语文课堂上落地生根。

三、阅读教学要重实践,轻方法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心理学研究认为:语文学习的对象是母语,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直接教学规则性的语文知识,而是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应用语言的实践中习得语言规则。至于大量说不清道不明的语言知识,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我们经常发现,阅读方法策略反复强化,但是收效却甚微,很少有学生在阅读时主动运用。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只作为知识教学,没有转化成学生的阅读行为,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语文要素教学,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只简单地追求数量,关键是要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学生的学习习惯。所以,阅读教学要注意重实践、轻方法。

例如三年级的教材,不断地强化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积累句子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那学生并不会真正意义上自觉地积累语言,更谈不上主动地运用语言文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反复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这样的意识,慢慢地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这种知识的习得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来体会和获得,否则,学生习得的仅仅是一些语言的条条框框,在具体的操作中就会处处碰壁,不能转化为必备的能力,不能满足学习的实际需要。

说千道万,“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上好阅读课,当然要靠自身过硬的本事。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去繁冗、抓本源;少单打、多组元;重实践、轻方法。以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以阅读拓开知识的覆盖面,以阅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以阅读带动听、说、读、写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主动积累并运用语言文字,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猜你喜欢

阅读课要素课文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