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实践活动 促进体验学习

2022-02-23张俊蓉

学习与科普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验式花生数学知识

张俊蓉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主动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造,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用活用好教材,努力创设体验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点,让每个学生都做一做、量一量、拼一拼,因为“做了才能学会”。“做”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在二年级下册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我提前布置学生用一块硬纸板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钟面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或询问家长,相当于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知道了:一块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时针分针和秒针……有了这样体验性的操作活动,远比起让孩子带上用现成的时钟效果更好。在学习了《东南西北》后,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的能力还很差,于是我指导学生制作了方向标和方向板。并在课间通过游戏的方式利用方向标和方向板帮助判断方向与位置。在这样制作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对辨别方向和确定位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小學生的年龄小,动作思维方式占优势,听过了,可能就遗忘了;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他们做过了,才会真正深入理解。

体验式课堂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我们的学生在体验式数学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和操作上的丰富体验。

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主要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互动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搭建和营造出一个平等自由的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让学生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

在一年级下册《数花生》(认识一百以内的数)一课中,我提前布置学生带上花生或胡豆在课堂上数数。在经历了数100个花生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很快地数出88个花生?学生都埋头数起来,很快有孩子举手了。

生1:刚才我们数过了,我的桌上共有100颗花生。我先拿走10颗,桌上还剩90颗,再拿走2颗,就是88颗。

生2:我的数法和他有点不一样。我的桌上也是100个胡豆,我先拿走20个,桌上还有80个,再添上8个,就是88个。

生3:我刚才桌上是10个一堆,我先数出8堆,就是80个,再数8个,就是88个。

生4:我刚才两个两个地数,没有他们数得快。

生5:我刚才五个五个地数,也没有他们数得快。

……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抛出问题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在自主的探究中主动去观察和体验,在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回归日常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数学经验出发,学习和理解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简便计算136-99,部分孩子完全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先算“100-99”,再算“36+1”?于是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采用日常生活中“购物付款的经验”来进行理解:妈妈有一张百元钞票和36元的零钱,买了一条99元的牛仔裤,她还剩下多少钱呢?孩子们都能很快地列出算式:136-99。我接着追问:妈妈可以怎样付钱呢?因为有平时的购物经验,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妈妈可以拿出100元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她1元,妈妈剩下的钱应该是36+1=37元。这时孩子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什么要先算“100-99”,再算“36+1”。原来简便运算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有自己的原理和规律。再以此类推理解163-104、368+99、368+102等其他简便运算题,学生就能迎刃而解了。

我还经常布置学生逛超市,引导他们用自己雪亮的眼睛在超市里发现数学知识。有学生提出发现超市搞促销活动,有的是“满400省200”,有的是直接打五折,还有的是“买一送一”。于是追问学生:这三种情况的优惠结果一样吗?如果是你,更愿意参加哪一种优惠活动?结果,学生脱口而出的三种答案都有。那么究竟哪一种促销活动更优惠呢?假如一件衣服的价格是500元,请通过计算说明三种促销活动后的价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了:第一种优惠活动后的价格是:500-200=300(元);第二种优惠活动后的价格是:500x50%=250(元);第三种优惠活动的价格仍然是500元,只是得到了两件相同的衣服。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原来促销手段里面还藏着这么多数学知识。如果不细心观察,不认真思考,不经过计算,很容易就掉进商家设计的圈套里啦!然后再次追问:当价格是400元以下,又有什么结果呢?所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太多了,我们要学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甄别。

四、开展综合实践,让学生体验“玩数学”

教师要善于组织、设计和开展数学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

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后,通过学生动手做竹蜻蜓,在玩竹蜻蜓中体验旋转的特点;学习了人民币后,就举办跳蚤市场进行实操训练。

学完一个单元我就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单元小结。有的孩子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有的用了表格的形式,有的用文字叙述自己的心得体会,还有的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形式不一,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完善了知识,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体验。每学期我还布置孩子办数学小报,通过围绕一个主题,或写数学家的故事,会写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或者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或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不一而足。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思维,真是一举多得。

数学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实践的教学眼光深入进行课堂教学,力求多多设计体验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学数学、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长。

猜你喜欢

体验式花生数学知识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