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2022-02-23孙梦君

学习与科普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策略

孙梦君

摘要: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根本所在,是华夏民族得以构建的根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团结的根本、自信的来源。所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学的教育就开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内容都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故而,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及时灌输给学生,推动学生学习、吸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在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就健全个人品格、形成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育;策略

前言:

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条件提升,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外来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一些糟粕的文化,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所以,在小学的文化教育中就应该越发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更应该重视时刻将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尽可能紧密结合,而这就需要系统且具体的策略以推动在实践中的实施。

一、讲授中华汉字,夯实基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永流的是我们的汉字。自仓颉造字开始,美丽的汉字便长期以往地以它独特的姿态出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故而想要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汉字的内涵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到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当然,在语文课标要求中,这也是最为基本的。那么教师在对学生的汉字讲授策略就十分重要了,首先在学生尚处于低年级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许多巧妙的小方法,比如用简笔画、贴纸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象形字;第二个方法,可以用谜语记忆法;第三种方法是编讲故事法;以及拆分法。总的来说,教师对于低年级的汉字讲解要开动脑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创造许多方法,并且在讲授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汉字的内涵,同时也为学生打好基础。而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熟练运用汉字,既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具体来说,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为例,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金木水火土》,这一课的内容是: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这一课就完全可以利于图字结合的方法协助学生理解记忆汉字,在教师讲授之后,也可以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某个汉字,其他学生开动脑筋来猜猜看是什么汉字。在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日月水火》中在汉字旁边就有许多图片,且多为象形文字,如“山”、“田”、“禾”等,教师就可以好好利用好这一课,为学生介绍更多简单的象形文字,如“目”“羊”等等。

二、講解古诗内涵,感受情感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为学生讲解好古诗更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是对传统之美的弘扬。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于故事的讲授,采取一些方法,让学生能真正地从内心体会到古诗的美好和魅力所在。首先,关于古诗的课,教师在课前就要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古诗的作者的生平,古诗被写下的背景是什么样的,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内涵。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熟读古诗,因为古诗都是具有一定韵脚的。关于讲解古诗的一些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场景法来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因为每个古诗的作者几乎都是有感而发,所以作者所作的诗都是有一定的感情基调的,那么场景法可以让学生尽可能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理解古诗内涵。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的课本中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学生在诵读多次后对于理解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对于韵脚的熟悉会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古代诗文甚至是创作诗文都有莫大的帮助。接下来以部编版五年级第七单元为例演示场景法在课堂中的应用。首先从题目得知地点是在山中,那么教师就要告诉学生我们正深处山中,教师可以借助灯光、音乐等道具来营造诗中所描述的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的氛围。特别要在适当的时候放音乐,这样能使学生直接代入诗中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这是自然景观描写多的古诗,那么如果是像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便可以让学生试着以情景剧的方式演绎,以便更好地理解古诗古文内涵,传颂经典,传承传统文化。

三、举办文艺活动,熏陶艺术

中华传统文化除了上述说到的汉字、古诗这类与课本息息相关之外,小学生阶段还能接触较多的便是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国画还有传统节日之类。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之外的活动,比如说有的学生自小便对国画感兴趣,对色彩十分敏感;有的学生在棋场中是对弈高手;有的学生热爱武术,、身手敏捷,体育技能强大等等,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的爱好予以鼓励。以及在每逢传统节日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述节日背后的故事和来源。

比如说,在端午节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端午节来源于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结语: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人文亘古悠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坚实精神底蕴,所以传统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抓住机会向学生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杨剑锋.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初探[J]. 读与写,2019,16(18):62.

[2] 冉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J]. 读与写,2019,16(18):242.

[3] 杨志成. 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21,43(6):82-83. DOI:10.3969/j.issn.1005-2291.2021.06.040.

[4] 杨丽雅.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2021(1):231.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策略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