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2022-02-23林林
当人们常常提及诗歌的时候,实际上是指诗与歌,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诗讲韵,歌讲调,很多时候诗都是可以当作歌来唱的。彼时,人们作诗以言事、言志,唱诗以抒情、吐意,在时间的流逝当中,一切诗歌流传下来,也就成了经典。入选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氓》,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1]其原是指《卫风·氓》,这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同时又可以理解为是一首长诗。通常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因为从全诗的内容来看,诗中所写的主人公一边回忆着恋爱生活,一边悲叹着被丈夫遗弃虐待。恋爱时的美好与结婚后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氓”的负心与反复无常,使得女主人公对婚姻充满绝望,诉说着其内心无比懊悔的心情。
然而,仅仅站在弃妇的角度来理解这首诗歌,似乎又是不够的。如果这一诗歌仅仅用弃妇作为主线来解读,仅仅解读其中抨击古代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的意味,那么其还不足以成为经典以流传。真正经历时代的锤炼而流传下来的经典,一定是具有历史价值的,而任何一个历史价值放到现实的社会当中,又会呈现出现代意义。寻找这一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才是解读《氓》的重要基点。
一、《氓》的历史价值
《氓》的主人公是一个弃妇,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纵观全诗,确实得到了一股很浓郁的弃妇味道。但是如果抛开情感因素,站到当时那个社会背景当中,就可以接触更为真实的历史,可以更好了解那个时候的社会动态。《诗经》所诞生的时代是2000多年前,被称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所记载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在那个时代,由于男子的生理方面较女子更具先天性优势,同样的,那个时代社会的主流经济支柱,仍旧以农业和手工制造业(准确的说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手工制造业)为主。人们由于生存的需要,必然意味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付出诸多的体力,而由于男子的体力较强,比女子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男子在社会当中天然处于强势地位。[2]这种强势地位必然会向社会的各个领域蔓延,从而形成客观上的男子的主体地位,再加上社会中的其他因素影响,最终就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当然这是一种思想桎梏,其意味着妇女已经基本丧失了自主权,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弃妇,既是一种悲剧,同时又是一种必然。
那么如此分析,又如何理解其历史价值呢?《氓》中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里表明了这样的几种关系:一是氓以“抱布贸丝”的方式“来即我谋”,所表现出来的是“蚩蚩”的一面。尽管从后文来看,氓之后来表现再无“蚩蚩”,但是此时之“蚩蚩”却也未必完全是假。因为恋爱时的求爱,往往出自感情,情感驱动之下的“蚩蚩”,往往是内心情感的体现;而婚后之所以“老使我怨”,更多的是因为社会规则压过了个人情感,即使夫妻之间也无法逃脱这一规则。
于是,历史价值的意味就出来了:恋爱时出于情感需要,婚姻则受制于社会规则。此时女方如果轻规则而重情感(多数如此),那很容易产生被弃的感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弃妇就是《氓》中主人公的必然感受,是必然的宿命。
二、《氓》的现代意义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氓》的最后,女主人公一声长叹:“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般认为,这样的一句话,为她与氓的不幸婚姻画上了一个休止符。由此也判定一个让女主人公为之私订终身的“蚩蚩”的氓最终选择了背叛,一场让女主人公寄予厚望的婚姻终以失败而告终。[3]这样的界定并无不妥,但未免失之于悲观。《氓》中,主人公诉说得较多的,是自己的付出与感受,譬如“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又如“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婚后,主人公严守妇道、勤俭持家,所期待的无非是丈夫的关爱与家族的认同,所期待的是琴瑟和谐、妇唱夫随。当这一切都无法成为现实时,主人公难免顾盼自怜,心有怨言。
其实从诗歌描述来看,要改变这一现状,只凭主人公独自的努力是很难的。或者说即使能够改变所改变的也只是个人的命运,并不能改变一批人的命运。在今天的社会思考这个问题,再结合上一大点的解析,要想让“氓”不流于氓,要想让弃妇不被弃,关键的一点是珍惜女方之情感,同时制定一个尊重女性的社会规则,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的追求。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夫妻双方当中女方的付出,需要的是男方的珍惜,要珍惜女子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在“女也不爽”的时候,不可“士贰其行”,不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规则的构建。在当下的社会又或者家庭当中,女子的地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指物质的积累,更是指社会规则的进步。通过解读《氓》就可以发现,如果将古今进行比较,其实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一个进步社会中女子地位的提升。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今天的社会当中再难出现《氓》之主人公的情形;换言之,即使出现了,那也证实了当下的社会需要进一步完善感情与规则。
三、读《氓》鉴古知今
经典文本的价值就在于对历史价值的尊重以及对现代意义的昭示。今天读《氓》,既要读其本义,也要读其喻义。众所周知,《诗经》中爱情诗占比很大,而弃妇诗又是爱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氓》所塑造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批弃妇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因此也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总体而言,诗中描述的弃婦形象生动鲜明,各有特点,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4]本着鉴古知今的原则再来读《氓》,可以发现“及尔偕老”应当作为基本的夫妻相处原则,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则应成为良好夫妻形态的描述。
上面提及的“珍惜女方之情感,同时制定一个尊重女性的社会规则”,是鉴古知今中“知今”的最佳答案之一。社会中男性的强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男性的强势其内涵之一就是为了保护女性(老弱妇孺)。在一个家庭中,“信誓旦旦”是夫妻间感情时间与内容的印证,在一个社会中,应有良好的规则来保证“信誓”得以“旦旦”。
无论是读《氓》,又或者是读《诗经》,既要沉浸于诗歌当中,又要能够从诗歌中走出来。沉浸是为了更好的感受诗歌的内涵,读诗歌则是为了寻求其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用历史的经典映照当下的现实,在现实社会当中重温经典,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时空,同时还可以在时空的穿越中更好的鉴古知今,而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包括《氓》在内的经典文本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读《氓》的时候,也才不会完全囿于故纸堆当中。有人说,《氓》诗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情绪的再现,而作诗之人也正是运用了这种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让主人公去歌唱自己悲惨的遭遇,就起到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今人读《氓》,应当读出反映与批判,读出新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胜敏.从《诗经·氓》探析周代先民婚俗观[J].文学教育,2021(23):65-67.
[2]杨娟.《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及被弃原因分析——以《氓》《谷风》为例[J].语文课内外,2020(6):2.
[3]邓晓霞.《卫风·氓》婚姻悲剧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1(4):66-66.
[4]邓茜文.浅论《诗经》中弃妇形象的异同及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为个例进行分析[J].戏剧之家,2020(20):21.
林林,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