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工作的启示思考

2022-02-23郑日葵

中国军转民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

摘要: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了拥有强大优势装备的敌人,其政治工作对战争发挥了强有力的服务保证作用。朝鲜战争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史上又一重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梳理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旨在对未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美援朝;政治工作;启示思考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打败了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这场新中国成名之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继承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战争实际,创造性开展战时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威力,对战争的胜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与教训,对于执行未来作战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委对作战的统一领导,不仅使我们这支军队的灵魂使然,更是我们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重要法宝。一是坚持党委对作战的统一领导。抗美援朝之初,志愿军就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方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毅然出国作战,组成了以彭德怀为書记、邓华为副书记的志愿军党委。入朝作战后,志愿军党委依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部署,准确研判战争形势,驾驭战争朝着我们预想的有利方向发展。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就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准确研判形势,灵活地确定了“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战略战术。双方在“三八线”进行对峙后,适时确定了“做好持久作战准备和争取通过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为了赢得主动,谈判开始后及时确立了“打谈结合,以打促谈”的斗争策略,最终迫使美方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二是创新组织形式。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志愿军及时建立了一系列与作战相适应的组织形式,调整优化党组织结构,改进组织工作方法,积极发挥组织功能。比如:坑道作战中,志愿军第15军134团8连,组建由各兵种分队、各配属部队共同参加的坑道临时党支部,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计划,带领部队持续战斗。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朝后不久,志愿军党委就向全体党员、干部、骨干号召:无论伤亡多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召集部队、组织部队,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真正做到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人指挥。各级要利用战斗间隙开办党员训练班,持续进行“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任务”“共产党员八条标准”的教育,得到全体党员的积极响应,涌现出了一大批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年轻共产党员。

实践启示:无论异国他乡作战环境多么复杂恶劣,都必须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党委对作战的集中统一指挥,有效发挥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组织制度优势,统一部队意志,才能实现军政双胜目标。

二、持续不断的鼓舞军心士气,最大限度的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是取得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关键支柱。

战争不仅是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对抗,而且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较量,谁具有勇敢必胜的信念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对手和极其恶劣的战场环境,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程度世所罕见,广大志愿军官兵能够积极排除万难,不惧严寒,不怕牺牲,始终保持高昂旺盛的战斗意志,创造了“谜一般的东方精神”。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官兵的参战热情。入朝作战前,党中央就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主题,深入开展政治动员,广泛揭露美国侵略朝鲜的本质,引导官兵正确认识“抗美援朝”和“保家卫国”的辩证关系,唤醒全体官兵的爱国意识和对侵略者的无限仇恨,凝聚官兵最深厚的力量。入朝作战初期,面对美军优势装备和“火海战术”“空中绞杀战”、细菌战等战术,为消除部分官兵的思想疑虑和崇美、恐美情绪,志愿军官兵深入开展“三视、三热爱”教育,科学分析美军弱点和我军的优势,帮助官兵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二是开展杀敌立功运动,激发官兵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入朝作战不久,为了激发广大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志愿军政治部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立功运动”,详细制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草案)》,明确立功评功标准要求,鼓舞了军心士气,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一大批功臣、英模人物及“上甘岭四连”“三所里十九勇士”等英雄集体。三是组织战地一线慰问,营造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随着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节节胜利,逐步站稳了阵脚,激励了士气,鼓舞了民心。特别是英雄的事迹在国内的热烈宣传,广大人民群众深受感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国内各慰问代表团冒着生命危险,带着人民捐赠的锦旗、物资、慰问品远赴朝鲜进行文艺慰问演出,极大的鼓舞一线志愿军官兵斗争,激发了广大官兵杀敌立功、崇拜英雄、争当英雄的激情,营造出浓厚的拥军支前氛围。比如,在第四次战役后,全国各地人民给前线志愿军就捐赠了1000多面锦旗、420余亿元和2000多箱慰问物资。

实践启示:无论战争如何演变,武器装备如何先进,人在战争中决定作用永远不会变。战争胜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是否具有高度觉悟、勇敢精神、正确谋略的官兵。因此,必须加大战斗精神培育,在近似实战的环境磨砺,增设胆识训练、意志训练、心理训练、模拟训练,最大限度的使官兵经历生死考验和血火洗礼,方能锻造出官兵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品格,才能在士气上立于不败之地,最大限度的激发官兵战斗潜能。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几千年中华民族在战争伤痛和血泪中呐喊出来的智慧。抗美援朝战争中,这种智慧被中国共产党人升华为“特有的政治优势”。广大志愿军官兵面对最强大的对手、最恶劣的战场环境,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把传统做法与创新办法相结合,瓦解敌军与外交斗争相配合,探索出了瓦解敌军新方法,使我军政治上始终保持战略主动。一是建立健全敌军工作机构。入朝作战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志愿军没有专门建立敌军工作机构,在政治方面吃了亏、“打哑巴仗”。为了吸取教训,改变现状,在政治方面能够先声夺人,第二次战役后,志愿军政治部增设敌军工作部,团和师设政攻指挥所或政攻委员会、营设政攻队、连设敌工委员,建立了敌工小组。截止到1951年下半年,已经健全了专门的敌军工作机构。二是创新战场喊话方式。为了有效瓦解敌军,打击对方军心士气。专门配备了懂英语和朝鲜语的敌工干部,给每名官兵印发宽待俘虏政策的“代言片”,下发《对敌伪军战场喊话口号》,规范喊话用语,掌握喊话有利时机;有的部队还将表现好的俘虏带到战场喊话,提升了攻心夺起效果。同时,还充分利用国内的媒体、借助多种渠道进行正义宣传,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同情、理解和支持。三是组织强大政治攻势。战争中,我军先后对美军组织9次大规模政治攻势,总共邮寄12万多份家信给国外战俘家属,播送了战俘录音节目900余个,编印揭发敌军暴行的小册子共计4种2万多册;在敌前沿阵地建立37个大型对敌播音宣傳站,组织了5000多次的对敌广播;向敌阵地散发各种宣传品6000多万份,持续动摇了敌军的军心士气,涣散了敌军的战斗情绪。

实践启示:未来作战行动中既要打赢军事仗,也要打赢认知域作战,必须强化舆论权的争夺意识,积极占领舆论阵地,注重发挥网络、新闻媒体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加强战时政治工作战法创新研究,强化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战功能,确保始终掌握舆论法理斗争主动权主导权,提升政治工作对战争的贡献率。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科学验证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真理。毛主席把取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概括为:“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一是广泛进行政治动员,唤醒民众国家意识。朝鲜内战爆发第二天,《人民日报》就第一时间刊发战争有关消息,帮助人民及时准确地了解朝鲜战事;人朝作战前,党中央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为主题,深人开展政治宣传动员,唤起民众国家意识,提升民众参与战争的政治觉悟,使广大人民给予战争全方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营造出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的生动场面。如从1951年6月到1952年5月,祖国人民捐献了可买3710架战斗机的钱。这种全方位的支援并不止于人力、物力方面,还表现在精神方面。为了表彰我志愿军的功绩,1951年给志愿军颁发了抗美援朝纪念章,并称颂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这一光荣称号是对志愿军的最大的精神鼓舞。祖国人民送给志愿军的慰问袋,就达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多件,其激励作用巨大,难以估量。二是尊重当地民风民俗,赢得朝鲜人民支持。搞好同朝鲜党、政、军民的团结,是志愿军出国作战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问题。入朝作战前,毛主席就教育部队要尊重朝鲜政府和人民,指示广大志愿军官兵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志愿军也针对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尊重朝鲜政府、爱护朝鲜人民公约》。广大志愿军官兵认真学习当地风俗习惯,掌握做好朝鲜人民群众工作的相关知识,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信任,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奠定坚实情感基础。三是严格执行纪律规定,全心全意爱民助民。为了更好的约束部队,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拉近与朝鲜人民的关系。1950年12月14日,志愿军政治部发布了《政治训令》《关于借物手续与损物赔偿办法的规定》等群众纪律规定,各兵团和部队根据实际情况也陆续颁发相应规定。比如:19兵团颁布《赴朝作战守则》,47军制定《守纪爱民公约》。此外,志愿军在完成作战任务间隙,主动帮助朝鲜人民先后抢收粮食97.5万斤,抢种耕地42.6万余亩,架桥修桥7500余座,用实际行动赢得朝鲜人民真诚的信赖。朝鲜人民用实际行动回馈志愿军,他们主动筹集粮食、运输物资、救护伤员、担任向导。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战争期间直接支援我军作战的朝鲜民工多达30万人。

实践启示:毛主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不仅是兵与兵在战场的较量,也是国与国综合实力的比拼。虽然战争样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将发生深刻变革,战争对抗空前激烈,呈现出立体、多维、精准、快速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民众参与战争的广度和深度将深度影响战争的走向。因此,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大军民融合力度,依靠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的激发战争潜力,打造升级版支前“小推车”,方能获得力量源泉、掌握制胜之道,赢得作战行动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刘威: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经验及启示[J].政工学刊,2020:12-14.

[2]占晶鑫: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的启示思考[J].政工学刊,2020:17-19.

[3]褚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政治工作的历史回顾 [J].军事历史,2017(5):16-19.

(作者简介:郑日葵,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
论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
试论国有企业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
转变思维理念 推动政治工作融入战斗力建设的全过程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法治化探析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思想“支撑点
发挥政治工作优势 提升国企发展效益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花真力用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