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 立志用“小笔尖”做好“大宣传”
2022-02-23李晓春
李晓春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2022年,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回首自己入团那时,已是22年前的春季。入团后,2003年任团支部书记,2009年任北陡镇团委副书记,2011年任团台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办公室副主任,2019年任端芬镇团委书记。毕业工作近16年,虽与共青团工作几番交织,但总是相遇在最好的年华,若说团干生涯里第一次深刻体验,应由宣传工作谈起。
记得在2009年度台山全市镇(街)团组织工作考评会上,曾有团干部介绍说,“其实,共青团工作在基层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亮点和很多温馨、感人的一面,就看大家能不能及时、高效地把它写出来,搭配相关照片形成简讯,报给上级团组织和官方媒体,争取获得采用,来达到宣传和推广的效果。”从那时起,我就萌发了要向简讯报道写得好的团干部学习取经的念头。
抱着对共青团工作的一份热诚,和为团员青年服务的初心,2010年,我被调入团台山市委机关工作,正式成为台山团员青年的“娘家人”。初次就位,未能迅速掌握工作窍门,只能边学边做,带着“勤能补拙”的想法融入到宣传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去。值得欣慰的是,离任的机关老团干,虽已转岗至其他单位担任中层或领导职务,但还密切关注团市委机关工作动态,对新到任的机关团干不时提醒和指导一二,那获益良多的过程至今还记忆犹新。
“常有人叫你退一步,退一步等困难过去了再说,于是你往后退,当你退到能看到全局的地步,除了去适应它,你已经来不及做任何改变了。所以别退,千万扛住,扛到最后,要么你强大了,要么困难就真的过去了。”当工作上遇到瓶颈或困难时,会时常想起当时任团市委副书记的柯嘉妮以小说《国王的人马》这段话的鼓励,还有办公室墙上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的激励标语。
回想当年在团台山市委机关,为了撰写好活动报道,把往年的相关简讯找出逐一学习,到中国共青团网、广东共青团网、江门青少年网搜索出相关报道进行对比,这是当初自己琢磨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想法,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級别越高的平台和媒体,发布的内容越有亮点和新意,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
为了活动的宣传报道迅速出炉,当年在开展活动之前已撰写出初稿,在活动过程中收集信息、数据、照片等素材,在活动结束后迅速完善稿件,发给上级团委、相关网站、报社等,尽可能抢占宣传阵地。记得有一次,为配合做好十大青年歌手赛的宣传报道,活动当天上午7时到办公室撰写初稿,上午10时去现场布置,晚上10时半结束活动,安排清场后,迅速回办公室改稿、选照片,挂上台山青少网和发给媒体记者时已是凌晨时分。记得还有一次,为了做好周六在台山青少年宫举办的系列活动宣传报道,周六一早到现场蹲点,等出了比赛结果后,迅速向江门日报和南方都市报投稿,并成功占领了那期报纸的一角。
“这是你的稿费取款通知单,要记得去办理领取”——至今还记得当年同事从报纸收发室领回交给我一张绿色单据时说的这句话,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也是我从事宣传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之后,但凡自己写出的宣传报道,不仅投稿给上级团委、地方政府网站,同时投给江门日报、南方都市报,标志着正式向立体宣传攻势迈出新的一步。
在参与团台山市委主编的团内刊物《青春前线》编辑工作后,领导们的认真指导,与版面设计师工作上的不断火花碰撞,让我与《青春前线》同步实现了蜕变。随着投稿次数的增多,收到的稿费取款通知单也逐渐多了,单篇稿费从9元至17元不等。离开团市委机关时,我将所有的稿费取款通知单全部带走留作纪念,但没有去办理过任何一笔稿费的领取,毕竟这些都是自己在写稿路上不断成长的最好见证,也是与共青团工作密不可分的美好记忆。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2012年农历春节来临之际,收到来自中国共青团杂志社编辑的约稿电话,主要内容是为应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现象,流入地团组织应从哪些方面下功夫。这份突如其来的约稿,让习惯了写简讯报道的我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就好比要从命题或半命题作文转入话题作文的写法,迫使自己做出改变。
整理手头上的素材时,发现台山那几年从服务和关怀等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比如开展“同一片蓝天”——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系列活动、“幸福广东 朝阳行动”结对活动、“七彩梦飞起来”留守儿童福彩夏令营、“玫瑰之约”大型交友活动、“迎中秋”外地青年教师联欢会、镇企外来青年员工联谊活动等。在编辑的帮忙润笔之下,一篇《流入地:关爱有加 当好“婆家人”》刊登在《中国共青团》杂志2012年第3期,成为人生中首篇在团刊上发表的文章。
我自2019年任端芬镇团委书记后,从2020年撰稿《广东侨乡台山端芬镇高举团旗“义”起抗疫》《广东台山端芬镇团旗招展“义”起学雷锋》《广东台山青年受“红色”洗礼 坚定信念走好新长征路》在中国共青团杂志社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学习强国号发布起,截至2021年12月,已有11篇报道被中国共青团杂志社的媒体平台采用。
2021年12月24日,我第一次作为“灯塔工程”江门市市级领航讲师团成员、“灯塔工程”江门市青年讲师团成员,被邀请与台山市赤溪镇机关青年代表、村(居)青年代表分享题为《青春向党,用“小笔尖”做好“大宣传”》的写稿经验介绍,进一步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我的悉心指导下,赤溪镇团委干部张洁玲2021年12月撰写的《志愿服务“义”马当先 广东能源小镇“电力”十足》被中国共青团杂志社微信公众号采用,成为赤溪镇有史以来首篇在中国共青团杂志新媒体平台上发表的文章。
回首共青团的工作,一幕幕恍如昨日,太多可回忆的镜头和片段,它们就像星辰大海驻扎在生命里。目前,虽已离开共青团的岗位,但坚信共青团的干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不管身在何处,还要继续发挥老团干的余热,为地方共青团事业点亮夜空中最“向党”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