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创新研究

2022-02-22张瑞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6期

张瑞群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6-0169-03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综合素质、基础技术、应用基础于一身的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中,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着重强调在职业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计算机应用技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扎实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增强综合的信息处理能力,利用自身所学技能为职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既要在素质、知识、能力上提供“必须、够用”的支撑,又要为其今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根本目的[1]。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现阶段的教学状况

2.1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高职技术教学方法单一,师生间缺乏交流,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很难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与“生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同时,教学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教学改革,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学方式上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并未真正地发生变化,这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设施、教育观念的落后等有关。

2.2 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相关教学需要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为今后的职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科书则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基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陈旧甚至脱离了时代。除此之外,有些教师也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补充最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尽管课堂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主,但如果一味地依赖教材,势必会对学生更新知识、拓展学习视野造成不利影响,这样既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做好最新知识的补充是必要的。

2.3 实践教学较为欠缺,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既要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多给他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并进行追踪指导,从而避免纸上谈兵。然而,从现阶段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现况来看,不少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对此也缺乏合理的认识,造成实践活动既不足,又形式单一,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实践是浪费时间,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由于缺乏实践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如果脱离实践性的教学,则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2.4 教学评价缺乏合理性,无法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状况

大家都知道,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评价还不够合理,课堂考核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只进行理论考试,这种以“分数”为基准的陈旧考核评价方式,仅仅是对学生理论掌握水平的片面反映;而有的学校尽管加入了一定的实践考核,但其深度、通用性及分值比例都难以全面、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2]。

3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创新模式

3.1 巧用教学课件,将抽象的理论学习直观化

审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内容较为晦涩难懂。高职院校生源类型的多样化和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使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一点,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方法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信息化,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他们对技术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因素,结合教材的内容,制作一套精美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生动、直观、简洁的展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丰富教学形态,提高教学效果[3]。

例如:当教授“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该节内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多媒体辅助课件,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同时,课件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即用形象化的流程图来呈现抽象难懂的内容,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由此可见,精巧实用的课件犹如呈现理论知识的窗口,容易消除学习的单调枯燥感,将晦涩的计算机知识直观简洁化,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理解知识,促进他们更全面、深入地把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

3.2 合理设计生活化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生活化教学一直被广大师生津津乐道,在實际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合理创设,往往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有效地协调学生的学习状态,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且能化解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故而,生活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十分奏效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基础课堂上,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及其理解能力,将教学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和探索,促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创设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只有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才越高,从而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关于网页制作”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些网站首页,并向学生抛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网站吗?有谁登录过?并点拨学生们依托各个网页的“logo”进行竞猜。而有不少学生应该经常登录到其中的网站,他们能快速猜到说出这些网站名。在大家竞相猜测时,课堂气氛一度被激活,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还彼此分享了自己喜爱的学习网站,这样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加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教师又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他们可能感到陌生的国外优秀网站,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对网站设计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吸纳和积累优秀的学习经验,促进他们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3 实施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施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案例为核心,来设置学习探究任务,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应用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由案例分析提升为理论认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4]。

例如:在教学制作演示文稿的章节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事先制作的以“花好月圆”为主题的演示文稿,让同学们对本章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这个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会把超链接、版面设计、自选图形、幻灯片的转换等内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有所体现,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动手制作。学生在创作时所碰到的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教师对其中的关键的问题进行归纳和点评,促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并能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关联和应用,从而有效实现教学要求,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3.4 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能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在课堂之前,教师要制定几项切实可行的“任务”,以“任务”激发、强化和保持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动力。要想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法,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认真备课,充分把握课本教材,掌握教材的要点和难点。

例如:在教学Word应用软件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Word的文字处理和排版技巧,并能够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其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文字输入、格式设置(字体、颜色、大小和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纸张、边框、边距、间距、缩进和背景)、对象(文字框、图片及艺术字)的插入和设置;表格的制作,包括插入、修饰。在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几项切实可行的“任务”,如任务1:如何进行整个版面的设计,安排好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内容形式的展现;任务2:输入文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字符间距,以达到整个版面的美观和协调;任务3:插入表格,插入画龙点睛的相关图片,并进行设计及修饰;任务4:在版面设计和编辑中,如何用艺术字和下划线的文字来实现更好的效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要点,而且不管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并且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3.5 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建立项目教学主题

在技术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主体,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和探究的机会。教师可以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结合,衍生出新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立足于生活应用和实践来举办专题教学主题活動,激活学生的思维门扉,引导其积极深入地分析和探究问题[5]。

例如:在学习“连接互联网的各种方式”时,教师可先要给学生安排课前作业,将学习课件发送到班级群中,让学生观看课件后,探索自家的网络连接方式,同时,发挥现代信息检索工具的功能,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其他接入途径,再在课堂上,教师们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并指导学生们探究上网有哪些方式,并对之进行分析与整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化解难题的路径,最后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和汇报。该种教学法融入生活实践,为课堂注入了生机,同时发挥了翻转课堂的优势,丰富了信息化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6 借助远程演示,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理论化的计算机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远程教学功能进行直观的演示,并基于学生的操作水平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将收集的问题进行更细致、更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

例如:学习“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相关知识时,通过远程教学,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演示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处理字与表,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然后,根据教师示范的步骤,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完全地吸收知识。因此,在计算机课堂开展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巩固知识,以及快速掌握技能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落实新课标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

3.7 利用成果展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

成果演示是以适时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应对此加以合理运用。比如,在完成了有关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如可进行文字排版、幻灯片制作竞赛等。并将学生的作品在校园网上展出,并动员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作品的长处,并给出改进建议,最后通过网上投票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学生们都不甘落后,渴望自己的作品被评为优秀,这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潜能被充分激发,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不断增强其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8 实施多样化考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考核上,仅凭考试成绩为依据,具有片面性,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应该改革考核机制,重新思考考核标准,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把知识考试、日常作业、操作练习、答问讨论发言、参与活动和活动效果等多种考核方法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自笔者评价和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这样,实施综合考核,采取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全面考核的目的[6]。

4 结语

随着我国对教育系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新变革,通常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课程,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和计算机综合素养,笔者们要对计算机高职应用基础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有效地推动高职计算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发展。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创新教学做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其他教师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