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考察
2022-02-22张成进
张成进,王 盼
(1.南京审计大学 文学院,南京 211815;2.重庆江北新村 教育集团,重庆 400020)
作为现代汉语虚词大家庭中的一员,“鉴于”的书面语色彩较强,既有介引功能又有连接功能,是个多义虚词、兼类虚词,兼有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1]、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3]、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4]都指出“鉴于”具有介、连兼类属性。“鉴于”作介词时表示依据和原因,作连词时表示因果关系。
介-连兼类词“鉴于”(1)本文将“鉴于”界定为介-连兼类虚词而不是连-介兼类虚词的原因是其连词用法的产生晚于其介词用法,见后文所作的考察。的历时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问题,张成进作过详细考察[5]38-42,但“鉴于”介词、连词功能的二语习得顺序目前尚无相关探讨。本文重点关注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之间有无关联性、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性。思路如下:先从历时视角描写“鉴于”的语法化历程,揭示其介词功能与连词功能的先后衍生关系;然后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从二语习得视角描写“鉴于”介词功能与连词功能的先后习得顺序;最后考察“鉴于”介词、连词功能的历时形成顺序与二语习得先后顺序之间有无对应性关系,并进行解释。
为行文方便,我们将原因、依据义介词“鉴于”记为“鉴于1”,将原因义连词“鉴于”记为“鉴于2”。
一、“鉴于”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
(一)“鉴于”的来源——动介跨层结构
张成进对“鉴于”的词汇化、语法化历程与动因作过细致考察[5]38-42,本文对于“鉴于”历时形成过程的考察多依据此文。“鉴”的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名词。《汉语大词典(卷十一)》指出:鉴,青铜制,盛行于东周,可盛水可盛冰,有时借为照影之用;故先秦汉语中,鉴又常用为动词,有照、映照、照察、审辨等义项[6]。“鉴”和“于”的连用,始见于先秦。例如:
例1: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左传·襄公四年》)
例2:今齐侯任不鉴于楚,又不承共王命,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国语·吴语》卷十九)
例1、例2中的“鉴”用作动词,意思是考察、审辨;“于”用作介词,介引考察、审辨的对象,可译为介词“向”;“鉴于”整体上表示“借鉴于……”“向……考察”。在句法结构层次上,这2例中的“鉴”是动词,充当所在小句的谓语中心,“于”是介词,与其后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整体充当“鉴”的补语,二者各自分立,不处于同一句法结构层面,不构成直接成分关系,因此例中的“鉴于”是个典型的动-介跨层结构。而这个跨层结构正是现代汉语中兼类虚词“鉴于”的来源形式。
(二)“鉴于”的历时词汇化过程
1.两汉、六朝时期:跨层结构形式的“鉴于”继续沿用。与先秦时期相比,两汉、六朝时期的动-介跨层结构“鉴于”表达的意义及使用的句法环境均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没有形成独立的词汇,并且有不低的使用频率。例如:
例3:吾闻之: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史记·范雎蔡泽》卷七九)
例4:酒池鉴于商辛,追覆车而不寤。曲阳僭于白虎,化奢淫而无度。命有始而必终,孰长生而久视?(《文选卷第十·纪行下》)
例5:其功格宇宙,粤有虎臣乱政,时亦惟荒圮湮,兹洪轨仪,鉴于三代之典,王允迪厥德,功业有尚。(《申鉴·政体第一》)
例6:平仲辞邑,殷鉴于崔、庆,张临挹满,灼戒乎桑、霍。若君子览兹二涂,则贤鄙之分既明,全丧之实又显。(《宋书·列传第三》)
例3至例6中的“鉴于”均表示“借鉴于……”“向……考察”的意思,句法上充当所在句子或小句中的核心谓语。这几句中的“鉴于”同先秦时期一样,都是动-介跨层结构,尚未凝固为独立的词汇单位。
2.隋唐五代宋时期:连动结构中“鉴于”的产生。这一时期跨层结构“鉴于”有了新发展,即能够出现在连动结构中的第一个动词位置。例如:
例7:肆魏氏弘鉴于古训,仪刑于唐虞,畴咨群后,爰辑大命于朕身。(《晋书·帝纪第三·武帝》)
例8:守道宜鉴于远名,尊贤无忘於置醴,用新鲁卫之政,以昭闲平之德。(《全唐文》卷八十五)
例9:天宝三载,太子宾客贺知章鉴于止足,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会稽续志·送贺秘监归会稽诗并序》)
例10:昔在唐、虞,鉴于天道,举其黎献,授彼明哲,虽复质文殊轨,沿革不同,历代因循,斯风靡替。(《陈书·高祖上》卷一)
例7至例10中的“鉴于”处于连动结构的V1句法位置,因其后还有其他动词或动词性成分,此时的“鉴于”独立承担所在句子核心谓语的功能动摇。连动结构的V1句法位置是“鉴于”所处句法环境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新变化,与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鉴于”有了明显不同。以上4例中的“鉴于”既可以作“动+介”跨层结构理解,也可以按依据义介词理解,因而处于连动结构的V1句法位置为“鉴于”虚化为介词提供了句法条件。尽管这类用例不多,但句法使用环境的变化促使“鉴于”向重新分析的历程迈出了第一步。
3.元代:原因义介词“鉴于1”初现。我们在元代的语料中,发现了作为依据和原因义介词使用的“鉴于”。例如:
例11:宋英宗皇帝命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为编年一书,神宗皇帝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曰《资治通鉴》,且为序。(《国朝文类》卷三十二)
例12:崔彧鉴于斌之受祸,不劾阿合马、桑哥,而事后论其党附者,犹不免于畏强御。(《新元史》卷一八四)(按:斌,崔彧之兄崔斌)
以上2例中的“鉴于”不再行使动词性结构的语法功能,不能再按“向……考察”“对……进行审辨”理解,词汇义弱化,语法义凸显,其主要功能在于为其后的动作行为介引依据、原因或凭借,词汇化为原因义介词。
4.明代:原因义介词“鉴于1”发展成熟。语料检索结果显示,介词“鉴于”在元代处于萌芽阶段,用例不多,但明代的众多文献中出现数量较多的介词“鉴于”用例。使用频率的增加,介词功能的常态化使用,标志着“鉴于”介词用法发展成熟。例如:
例13:陛下鉴于往事,敕下法司将安庆官军尽法究治,以明宪典。(《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六十八)
例14:这州尹鉴于江州、北京旧事,不敢就将戴宗处决,又没胆子解上东京,商议结果,却教当牢节级符保,在牢中暗将戴宗结果,好把首级解京请赏。(《古本水浒传》第四十一回)
现代汉语中的“鉴于”既有介引功能又有连接功能,属于介-连兼类虚词。刘丹青认为“在表达从属关系方面,连词和介词的区别只在于介引小句还是介引NP”[7],这也是学界关于介词与连词的常规区分标准。语料考察显示,元明时期词汇化形成的虚词“鉴于”体现出两方面使用特点:第一,句法位置都出现在主谓之间,未见用于主语之前的情况;第二,后多接体词性成分,没有发现后接动词性成分或小句的。依照学界关于介词和连词的常规区分,元明时期形成的虚词“鉴于”都为介词用法,连词功能的“鉴于”尚未形成。
(三)清代:“鉴于”的语法化,原因义连词“鉴于2”的形成
介词“鉴于”形成于元明,后接成分多是名词和名词性成分。清代,除了业已形成的介词用法普遍使用之外,“鉴于”后接成分在功能上也实现了扩展,由元明时期仅后接名词与名词性成分扩展为动词性成分甚至是小句。例如:
例15:乡民鉴于仇杀吴登科一家多命,畏其报复凶残,莫敢撄锋。(《巡台退思录》(第一册))
例16:鉴于前代之事,满人不求文学,惟重骑射,八旗兵分防各省,扼诸险要,画地而居,不与居民杂处,不与汉人联姻,备之未尝不周。(《异辞录》卷四)
例17:本帅前言非不曲谅女将军,但鉴于女将军冲锋对敌并不畏惧,所以才有一语。(《七剑十三侠》第一百五十九回)
以上3例中的“鉴于”均作原因义连词使用,行使连接前后分句的功能。特别是例17,为了突出前后分句间的因果关系,“鉴于”之后还用表结果的关联词“所以”与之呼应,构成合用连词“鉴于……所以”的形式。“鉴于”既有介词功能又有连词功能,无论是介词用法还是连词用法,表原因和依据的意义是一致的,差异之处仅在于语法功能不同,一个表介引,一个表连接。
(四)多义虚词“鉴于”语法化顺序
“鉴于”始于先秦,动-介跨层结构是其初始形态。在漫长的历时发展演变中,“鉴于”逐渐凝固,元代时虚化出介词用法,明代时介词用法逐渐发展成熟。随着介词“鉴于”后接的句法成分不断扩展,清代其连词功能发展成熟,具体体现为既有连词“鉴于”的单独使用,也有“鉴于……所以”的连词合用。受制于语法化强烈单向性倾向特征,连词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介词,因为从辖域大小这一测定参数来看,介词关联的是词汇项而连词关联的是小句。正如吴福祥所说:“补足语标记和小句连词的语法化程度高于介词,因为前者控制的对象是小句,后者只是个名词性成分。”[8]介词“鉴于1”是词汇化的结果,连词“鉴于2”是“鉴于1”语法化的结果。
考察显示,介-连兼类虚词“鉴于”的发展演变路径是“跨层结构→原因介词→原因连词”,本文得到“鉴于”的语法化顺序是:鉴于1>鉴于2
二、多义虚词“鉴于”的二语习得顺序考察
从历时演变视角对兼类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进行考察之后,我们再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鉴于”的留学生习得情况进行考察。
(一)“鉴于”的输出概况
考察所使用语料来自暨南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中山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由于“鉴于”的书面化色彩很强,具有典雅的文言色彩,因而在这3大中介语语料库中仅检索到包含“鉴于”的语例28条,其中,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6条,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17条,中山大学中介语语料库5条,既有介词用例也有连词用例。虽然输出总量不多,但这28条“鉴于”用例都是有效用例,且都以非“公式化”的形式输出,没有出现公式化结构输出情况。
(二)“鉴于”的输出情况考察
考察“鉴于”的输出情况就是考察其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在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输出数量及输出率、正确数量及正确率情况。如果有足够数量的输出且正确率高,说明习得情况良好;如果输出严重不足且正确率很低,说明习得情况很差;如果输出足够但正确率较低,则习得情况一般[9]。
1.“鉴于1”的输出情况。介引动作行为原因的“鉴于1”输出量为20个,占总输出量的71.4%。这些“鉴于”与名词或名词性成分构成介宾短语,功能方面无一例外地为其后的句子引出原因。例如:
例18:据有关气象部门报告,本周内无法启航。一旦得到更新清息,将立即通知你方,特此函告。鉴于上述情况,请贵方立即来电修改信用证的有效期。
例19:鉴于以上的原因,我公司希望能与贵方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由我方独家代理贵公司产品在本方的销售。
例20:鉴于以往友好的合作关系也为了今后的再进一步的业务关系,我愿意每打70美元,怎么样?
例21:目前,鉴于本人某些情况,继续在国际贸易公司工作确有困难。
例22:鉴于此,吸烟不仅伤害吸烟者,吐出的二手烟更使旁人深受其害。
在上面列举的5个例句中,例18至例21中的“鉴于”介引名词性结构,例22中的“鉴于”介引代词,都表原因,“鉴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均用在句首。由此可见,留学生对原因义介词“鉴于”的总体把握尚可,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它。
2.“鉴于2”的输出情况。行使连接功能的“鉴于2”在3大中介语语料库中共有8例输出,占总输出量的28.6%。现列举其中5个用例:
例23:鉴于大部分同学的发音有问题,从第二学期开始每个早上都进行早读活动,早读对我的发音来说很有帮助。
例24:学生时代阅读《红》,只在乎且注重故事内容;到了“不惑之年”时,人生阅历多了,对故事已不甚了了;但鉴于《红》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研究最广、评论最多的一部,于是我开始阅读各家对《红》的评论。
例25:不吸烟者与“烟民”同在一处,鉴于时间不长,对身体的伤害可忽视,故应准许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采取禁烟措施。
例26:本学期,临期末考试时,鉴于学习的内容特别多,尤其是电脑课要被理论的知识。
例27:鉴于社会思想逐渐开放及倡议男女平等的口号,男女生中学分校学习更是不应该实行的政策。
“鉴于2”在例23与例24中连接的是动词谓语句,在例25与例26中连接的是形容词谓语句;例27稍微特殊,“鉴于”后面的成分是个小句(社会思想逐渐开放)和一个名词性结构(倡议男女平等的口号)。
综上,在28例“鉴于”的总输出量中,“鉴于1”输出20例占比71.4%,“鉴于2”输出8例占比28.6%,由此可得出“鉴于”的输出率顺序为:鉴于1>鉴于2。
一般而言,输出率高低与困难度大小成反比关系。邓守信指出,困难度低的语法点具有使用频率高的特征;反之,使用频率低的语法点困难度高[10]。使用频率高意味着输出量大,习得困难度相对较低;使用频率低意味着输出量小,习得困难度相对较大。“鉴于”输出率顺序是“鉴于1>鉴于2”,这表明:在虚词“鉴于”的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倾向于用“鉴于”的介词义将需要表达的原因义用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引出,不倾向用动词性结构或小句来表达原因义。这种输出率差异具有认知上的可解释性:其一,尽管“鉴于”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都表示原因义,但介词用法与词相关联,连词用法与小句相关联,所以前者习得难度低于后者,即便在母语习得中,前者也是易于后者,二语习得更是如此;其二,语言类型学研究结果表明,连词的意义比介词更为抽象虚灵,因此更难掌握,不易习得,而不易习得的语言项目输出量自然也少。
(三)“鉴于”的正确率及偏误情况
准确率标准是判定习得顺序的一条重要标准,准确率标准就是把准确率顺序视作习得顺序,其计算方法是“正确使用次数/所有应使用的次数”[11]。准确率标准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出现。Dulay &Burt将准确率90%确定为习得标准[12],施家炜将80%作为习得标准[13]。在28条“鉴于”用例中,错误用例2条,占比7.1%;正确输出语例26条,准确率达到92.9%。据此可以判定留学生已经习得虚词“鉴于”的用法。具体说明如下:
1.“鉴于1”的正确率及偏误情况。20条“鉴于1”用例中仅有1例偏误,正确率为95.0%。这1例偏误是:
*例28:在观景台给你设置了一个360度的全视鉴于丘陵至于眼睛可以看到。
例28整句表意不清。这里的虚词“鉴于”可能被二语学习者误用为表示范围的介词“从”,“从丘陵至于眼睛”表示看到的范围,属于词语误用情况。例中的“鉴于”应该换为介词“从”。
总体而言,“鉴于1”输出率不高,但二语学习者习得情况良好,正确率达到了95%,说明留学生在习得原因义介词“鉴于1”时困难不大,对其意义和用法把握较好。
2.“鉴于2”的正确率及偏误情况。8条“鉴于2”用例中存在1例偏误,正确率为87.5%。这1例偏误如下:
*例29:俄罗斯俄语出版社、哈萨克斯坦俄语出版社、牛津大学俄语出版社采取或由对方提供新出版之合适词典做蓝本,或请中外专家审阅词典初稿等办法,保证了选词精当,释义简明,例证贴切,从而使词典鉴于外文合乎习惯用法而内容又切合国人需要之佳境。
例29中“鉴于”所在小句表意不明确。这里的“鉴于”可能被二语学习者误用为动词“借鉴”,兼有词性误用与词语误用两种情况。“鉴于”小句应该修改为“从而使词典达到借鉴了外文、合乎习惯用法,同时内容又切合国人需要之境界”。如果以正确率80%作为判定习得某种语言项目的标准,则连词“鉴于2”87.5%的正确率已达标。尽管“鉴于2”输出用例数量不尽人意,但8例的输出已具备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留学生已基本把握“鉴于2”的意义和用法。
(四)“鉴于”的二语习得顺序
基于上文分析,留学生习得“鉴于”介词、连词两种用法的输出量及正确率可总结为表1。
表1 留学生习得“鉴于”介词、连词两种用法统计
表1显示,在28例“鉴于”中,“鉴于1”输出20例,“鉴于2”输出8例,“鉴于”的输出率排序为:鉴于1>鉴于2;“鉴于1”准确率为95%,“鉴于2”准确率为87.5%,准确率高的语法项目被认为是先习得,准确率低的为后习得[14],“鉴于”的准确率排序为:鉴于1>鉴于2。
综合输出率和正确率,本文得出“鉴于”的习得顺序是“鉴于1>鉴于2”。
三、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关系考察
从历时语法化视角来看,原因义介词“鉴于1”和原因义连词“鉴于2”存在历时的先后衍生关系。原因义“鉴于1”先于原因义“鉴于2”形成,前者形成于元明,后者形成于清代。从共时语义关联来看,一般来说,连词与介词相比,其意义更为虚灵,虚化程度更高。沈家煊指出,在共时平面判定语法化程度存在若干个标准,其一就是“与名词有关的低于与小句有关的,如介词低于连词”[15]。介词与名词相关,连词与小句相关,与名词相关的语言成分虚化程度低于与小句相关的语言成分。因此,从语法化单向性演变规律来看,原因义“鉴于1”语法化程度低于原因义连词“鉴于2”。
基于历时语法化发展演变过程及共时语义关联特点,我们将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概括为:鉴于1>鉴于2
从二语习得视角来看,我们在三大中介语语料库中共检索到28条“鉴于”用例,其中既有原因义介词“鉴于1”用法也有原因义连词“鉴于2”用法,二者在输出率、正确率方面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体现为“鉴于1>鉴于2”。介词“鉴于1”的输出量、输出率、正确率均远高于连词“鉴于2”,据此,“鉴于”的二语习得顺序可判定为:鉴于1>鉴于2
通过对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进行考察、比较可以看出,“鉴于”的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具有一致性,存在相关性。无论是从语言演变视角考察,还是从二语习得视角考察,“鉴于”的习得顺序都体现为“鉴于1>鉴于2”。这说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习得者最先熟悉并习得的用法是原因义“鉴于1”,然后才是具有连接功能的连词“鉴于2”。
四、结论和余论
介词“鉴于1”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动-介跨层结构“鉴+于”,该形式是典型的句法-语音的错配现象,至元明时期词汇化为表原因义介词。清代,介词“鉴于1”进一步语法化为原因义连词“鉴于2”。鉴于”的历时演变路径表现为,跨层结构→原因介词→原因连词,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审视,“鉴于”的语法化路径支持了语法化单向性演变规律。基于此,本文将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概括为“鉴于1>鉴于2”。
“鉴于”文言色彩强,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输出用例不多。从输出率与正确率两方面对“鉴于1”与“鉴于2”进行分析统计,得到的结果都是“鉴于1”胜过“鉴于2”。基于此,多义虚词“鉴于”的二语习得顺序表现为“鉴于1>鉴于2”。
从语言演变视角来看,“鉴于”的语法化顺序是“鉴于1>鉴于2”,原因义介词“鉴于1”最先形成,后进一步虚化出原因义连词“鉴于2”。从二语习得视角来看,“鉴于”的习得顺序表现为“鉴于1>鉴于2”,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习得者最先熟悉并习得“鉴于”的介词义,再习得其连词义,先习得其介引功能,再习得其连接功能。可见,多义虚词“鉴于”的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是吻合的,因而存在相关性。
本文通过多义虚词“鉴于”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的考察,得出二者存在正相关的结论。关于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之间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不同的观点。Anna GIACALONE RAMAT提出,如果认为学习一门语言(第二语言)意味着学习该语言语法的一系列规则以及若干语用规则和社会文化习俗,那么该语言习得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16]。Llorenç,Comajoan-Colomé &Manuel Pérez Saldanya认为,将语法化理论运用于二语习得数据中是富有成果的,“可以假设,成人二语习得者的习得顺序就是对该语言的历时发展过程的重复”[17]。高顺全基于虚词的语法化特别是副词的语法化,发表了系列文章,得出多义副词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正相关的结论[18-20]。管春林梳理了“所”字的语法化顺序,并提出可以将这一语法化顺序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21]18。但鉴于二语习得过程及受制因素的复杂性,国外也有学者对二者之间存在一致性持有怀疑态度。国内学者孙德金也认为不能过分强调语法化研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作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慎用语法化理论[22]。
将语法化顺序与语言习得顺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语法化理论重新兴起之后。但总体而言,目前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其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汉语史领域,直接将语法化研究成果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尚不多见。尽管国外很多学者将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视为饶有兴趣的研究领域,但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除高顺全之外并不多见。本文将多义虚词“鉴于”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是一种个案分析尝试,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是否存在相关性或者存在多大程度的相关性,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