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现代都市型奶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2-02-22陈茹暄张淑荣

中国乳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都市型奶牛场存栏

陈茹暄,张淑荣*,马 毅

1 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

2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 300381

0 引言

牛奶作为天津“菜篮子”的重要农产品,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天津奶牛产业发展。《天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生鲜乳自给率持续保持100%;聚焦现代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现代都市型畜牧业,畜牧业向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及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方向转型,建成10 个绿色循环畜产品养殖基地、130 个种养结合循环示范场。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从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以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对天津奶牛养殖企业和相关奶牛管理部门进行了调研,分析天津奶牛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在发展现代都市型畜牧业的目标下,天津奶牛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天津现代都市型奶牛产业发展建议,为天津现代都市型畜牧业发展及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 天津奶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奶牛存栏量与生鲜乳产量经历了从无序波动到同步协调发展

如图1所示,2004—2007年天津奶牛存栏量为无序波动状态,且年波动率较大,标准差为2.58,2005—2007年的年波动率分别为9.11%、-34.36%、32.96%。2007—2014年天津奶牛存栏稳定在15.00 万头以上,最高年份为2009年15.80 万头,最低年份为2013年15.10 万头,标准差为0.31,2015—2020年天津奶牛存栏量开始下降,由2015年的14.91 万头减少到2020年的10.70 万头。

图1 2004—2020年天津奶牛存栏量与生鲜乳产量变化图

与奶牛存栏波动规律相似,2004—2010年天津生鲜乳产量为无序波动状态,年波动率较大,标准差为5.49,生鲜乳产量波动率最高为2005年的16.54%和2007年的-17.14%。2011—2016年天津生鲜乳产量稳定在68.00 万t左右,标准差为0.51,最高年份为2011年的69.09 万t,最低年份为2012年的67.87 万t,生鲜乳产量由2015年的68.00 万t下降到2020年的50.00 万t,同时2020年生鲜乳产量高于2019年生鲜乳产量。

以上分析说明,在无序波动与平稳发展阶段,天津生鲜乳产量的变化滞后于奶牛存栏量变化,经过2011—2016年的平稳发展期后,天津生鲜乳产量与奶牛存栏量变化具有同步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奶牛数量的调整,更是成母牛、泌乳牛和青年牛牛群结构的合理调整。

1.2 奶牛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建设成为主流

1.2.1 独立奶牛场逐年增加,养殖小区逐年减少

如表1所示,2008年国家开始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场)建设,散户加速退出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为适应市场需求,成本高的养殖小区逐渐退出,向标准化、规模化奶牛场转换[1],天津奶牛场数量在逐年减少,由2012年的147 个减少到2020年71 个,其中养殖小区数量在减少的同时,独立奶牛场在增加,到2020年已全部转化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独立奶牛场。

表1 2012—2018年天津奶牛场数量

1.2.2 奶牛养殖远郊集中度高,与都市型农业定位相符

根据调研数据可得,天津奶牛养殖集中度较高,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滨海新区和宁河区5 个区分别占天津规模奶牛场总数的90.14%和占天津规模奶牛场存栏量的93.03%,以上5 个区规模奶牛场数和存栏量分别占天津规模奶牛场数和存栏量的39.44%和33.76%、14.08%和15.81%、14.08%和12.31%、12.68%和22.71%、9.86%和8.44%。以上5个区为天津市远郊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更易实现都市型奶牛产业的休闲观光与生态功能。

1.2.3 规模奶牛场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程度高

自2002年以来天津规模奶牛场机械化率到达100.00%,部分奶牛场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结合,引入转盘式挤奶机,有效提高了挤奶效率。天津71 家奶牛场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程度远高于水产、园艺、生猪、种业和农机等行业。智能化管理是运用阿菲金、奶业之星等软件,与奶牛的耳标识别系统相连,实时收集耳标系统的基础数据,监测奶牛日产奶量以及变化情况,能精准划分出高、中、低产奶牛,既可以为饲料配方提供参考,又可以起到监测与预警作用。

1.3 奶牛单产水平与生鲜乳质量明显提高

1.3.1 单产水平逐年提高,高于北京和河北

天津奶牛单产由2011年的7 033.00 kg增加到2018年的9 499.12 kg,高于2017年河北省奶牛单产水平(7 300.00 kg)和2018年北京奶牛单产水平(8 000.00 kg)。特别是2016年以来,天津奶牛单产水平明显提高,2011—2015年奶牛单产年均增长率为1.95%,2016—2018年奶牛单产年均增长率为10.21%。根据42 个规模奶牛场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2020年天津奶牛测定日平均单产34.94 kg,平均305 天产奶量达到10 070.40 kg,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2.40 kg和9 960.00 kg。

1.3.2 生鲜乳质量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天津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场由2010年的31 个增加到2020年的42 个,奶牛头数由2010年的21 097 头增加到2020年42 954 头。2020年天津生鲜乳平均乳蛋白率、平均乳脂肪率分别为3.32%、3.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27%和3.78%。天津平均体细胞数为22.39 万个/mL,低于全国生鲜乳平均体细胞数27.53 万个/mL(图2)。

图2 天津与全国生鲜乳质量比较

1.4 绿色化发展明显提升

为配合“美丽天津·一号工程”,2013—2015年,天津对全市718 家河道附近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了粪污治理工程。目前71 家天津规模奶牛场已全部纳入天津市粪污治理工程,并已完成验收。2017年,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扶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配套使用相应规模的粪污消纳用地,以农用有机肥为主要利用方向,粪污全量替代化肥还田利用;打造200 个种养一体、循环利用、绿色畜牧示范场。”截止到2021年6月,天津利用自有或协议饲料用地种植饲草的规模奶牛场有35 家,占比49.30%。

2 天津现代都市型奶牛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种养结合低且不紧密,休闲、生态都市效应不明显

天津农业具有明显的“小农业”特点,受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约束大,2020年天津规模奶牛场种养结合率低于全国水平(51.30%)。天津有饲草种植地的奶牛场每头奶牛平均占地1.12 亩,低于种养结合模式全国每头奶牛占地1.80 亩的水平。天津奶牛场饲草种植与养殖结合不紧密,奶牛养殖业所需饲草以“购进”为主,饲草种植不能满足奶牛的需求,无法实现和发达国家(地区)相同的种植、养殖合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功能。

2.2 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现代”农业特点不显著

“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高阶段的典型特点[2],受人才和资金影响,天津现代都市型奶牛产业只能实现部分管理环节的智能化,与现代农业的智能化特点还有较大差距,具体不足及原因如下。

2.2.1 数据分析技术人员欠缺,管理软件智能化功能未完全开发

以阿菲金软件为例,多数奶牛场只是利用阿菲金软件的显示信息,分析电导率和产量差两项指标,监测发情与预防奶牛乳房炎等疾病。调研发现,奶牛场通常由场长兼任数据分析技术人员,场长擅长奶牛养殖,但对软件系统功能并不是很专业,导致管理软件智能化功能未完全开发,不能使精准化的管理模式和智能化的养殖系统做到有效对接,很难做到低成本、高效益。

2.2.2 后续资金不足,软件技术升级滞后

相对于其他农业产业,畜牧业资金投入较大,特别是中小规模企业,资金不足已成为畜牧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例如,目前阿菲金软件5.3版本,每15 min数据传输和检测1 次。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天津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阿菲金软件版本,由于数据收集传输系统缺失,只能7 h一次采集信息,但软件升级费用较高,只能使用滞后的软件版本。

2.3 天津生鲜乳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

如图3所示,从总体来看,2011—2020年天津原料奶价格一直高于进口原料奶价格,价差为先增后降趋势,由2011年的0.20 元/kg增加到2015年的1.55 元/kg又下降到2020年的0.05元/kg。2015年以来天津原料奶与进口原料奶价格差距缩小,但与主要奶业出口国的生鲜乳价格相比,天津生鲜乳价格缺乏竞争力,2018年新西兰、美国、德国和荷兰生鲜乳价格分别为2.33 元/kg、2.36 元/kg、2.68 元/kg和2.81 元/kg,天津生鲜乳价格为3.51 元/kg,分别高出新西兰、美国、德国、荷兰生鲜乳价格的50.64%、48.73%、30.97%和24.91%[3]。同时天津生鲜乳价格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我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46元/kg[4]。

图3 进口原料乳与天津原料乳价格波动图

3 天津现代都市型奶牛产业发展建议

3.1 种养一体化,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提升苜蓿草产品质量,力争到2020年优质苜蓿自给率达到80.00%。同年12月,农业农村部等9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业;发展牧草业,延长奶牛养殖产业链,实现种养一体化发展[6],提高废弃物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既减少了环保压力,又保证了饲料优质化,同时增加了奶农的利益链。

3.2 远郊+外埠+现代化奶牛场

一是受土地资源的限制,近郊区已不能满足奶牛场的发展,在发展远郊奶牛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河北、内蒙、山东等外埠奶牛场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按照资源节约、技术密集和环境友好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转变的原则,积极推进规模奶牛场转型升级。三是加大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投入,满足奶牛场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实现奶牛产业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奶牛场方向发展。

3.3 乳、肉牛兼用品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我国是乳制品净进口国家,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量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牛肉消费量约为833.00 万t,人均年牛肉消费量为5.95 kg,分别同比增长11.36%和11.01%,牛肉生产量为667 万t,同比增长3.56%,缺口达166 万t,缺口同比增长59.70%。国内市场牛肉缺口不断增加,需通过国际市场,但2018年全球牛存栏量10.02 亿头,虽比2017年略有增长,但与2014年相比为下降趋势。从国内外市场分析,国内生产能力不够,国外没有足够的牛肉供应,缺口不断增大,叠加奶牛存栏量下降的影响,牛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缺口扩大的状态,牛肉价格为上行趋势。通过2020年和2021年对5 个天津奶牛养殖场和1 个乳肉兼用奶牛养殖场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奶牛养殖成本,特别是饲草成本居高不下,奶牛养殖利润为下降趋势,乳肉兼用品种养殖成本远低于奶牛养殖成本,且奶牛单产在10 吨左右,高于全市奶牛单产水平。乳肉兼用品种既能保障生鲜乳的供给,又能满足牛肉市场需求。

3.4 标准化、品牌化是提高天津奶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更注重品牌,奶牛产业品牌化建设是提高消费者从认知到认牌消费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奶牛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抓手和最终目标。天津作为我国奶粉和乳清的第一大进口地区[7],说明乳制品的消费市场潜力大。提高天津奶业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种源、牧草、奶源基地[8]、加工等奶牛全产业链的角度,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生产与加工标准,加强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二是建立市级层面的奶牛全产业链监管溯源平台,提高公信力。三是加强品牌化建设,多媒体融合,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天津乳制品的认知度。

猜你喜欢

都市型奶牛场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通州区潞城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都市型农事体验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农教育为例
净在微珠一下夏季爽滑体验
真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