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定位的探索及研究
2022-02-22□张衡
□ 张 衡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不管是在国家综合实力上,还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都有很大进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流行业的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物流工程专业也就成为了学生较为中意的专业,不仅是在普通技术职业学校里有设立,高等学校也有设立甚至还设立物流工程与管理专硕,这是在2020年MEM改革后新分出的一个专业,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的机遇,这也说明我们更加关注物流行业这个市场的发展。但是部分学校在学生的就业培养上没有对应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偏差。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学院学科专业体系不完善、课程设计不够系统、学院相应的教师资源缺少、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目前企业以及市场在创新和应用上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物流专业的学生在物流行业市场的定位进行探索分析,根据市场需求找到正确的定位从而给出合理的培养建议。
1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物流工程以及物流管理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其实还没有跟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设置物流相关的专业,显然物流行业在所有的高级院校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重要学科。国外这项专业学科比我们设置的要早,而且更加的全面,有属于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体系,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有一些帮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既然处于发展阶段,那么就不可避免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学校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向不明确,教学思维固化,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不完善等。
1.1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不明确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教育部门审时度势,不断深化改革、加大培养力度、扩大招生的规模,并且提出了加强培养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目标。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本科高校有400多所,其中应用型本科高校有200多所。这些应用型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应该更注重“应用”二字,但是目前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以学术型硕士为主,专业型硕士为辅,对校企共同培养的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并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在的物流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高校的培养课程内容都脱离了实际情况,很难满足企业在工作岗位上的需求。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不能实时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培养方案的设置没有前瞻性,不能够判断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因此,学校对物流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会产生问题。
1.2 教学形式相对固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物流专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使用PPT课件以及相关视频解析,在短时间内学生们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同时课后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少,再加上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课后自学的学习效率也不会很高。在这种固化的教学形式下,学生不太会主动反馈问题,教师们也因为没有沟通很难针对难点进行进一步解答,这种统一的授课模式可能会让一些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而学习好的学生却因为没有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机会,导致专业水平也没有很拔尖。这种教学形式其实十分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及专业学习的质量。教学模式固化其实是很多学校的通病,因为现在市场的发展变化极快,学校的培养有一定的滞后性,许多新兴行业的专业培养其实是需要针对性的安排,就比如物流工程其实更加注重的是其应用性,要重视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1.3 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尚不健全
物流工程这种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十分依赖于学校和市场的关联程度,重在实践,学校要与相关企业紧密沟通。培养一个物流工程的人才既需要遵循传统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好高校的教育资源,打好理论基础,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又需要企业的实践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都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培养,在之后的合作中不断地完善校企的培养机制。技能学到就得运用,只是学到技能而不去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没有一定实践能力是很难被企业看上,因为企业更多的是希望招聘的专业人才可以直接上岗,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老员工进行专门培训,这样会影响企业的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目前,国内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实践基地建设相当滞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够,学校不太能提供实践的地方,企业也不能借用学校的资源,导致物流工程学生的培养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以上问题是相对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是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就跟着培养怎样的人才,迎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由于物流行业属于近年来的新兴行业,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前期总会有磨合适应的阶段,我们也要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符合市场定位、高质量的培养方式。
2 根据相关定位提出方案
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判断出学校没有明确学生在毕业之后步入就业市场的定位,就比如高校应着重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是应用型或者是理论型又或者是两者兼具。我们已知物流专业大致分为工程专业以及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更加偏向于理工科,主要学习的是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物流电子设备设计和物流机械工程技术,而物流管理专业则是偏向于管理方向。目前,物流企业其实大多需要的是物流工程方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物流管理型专业的人才培养其实和其他相关管理专业在市场定位上有一定的重合,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没有很大的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着重培养物流工程应用型方面的人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出培养建议。
一个是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新方法改革,比如之前物流工程专业推出三维一体课程教学体系,即“翻转课堂+竞赛制教学+项目制教学”的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法,个人认为这样的培养方案及教学体系值得我们学习。翻转课堂是指在课堂上老师们的授课方式可以进行创新,由于专业的性质决定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较多,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教学都有涉及,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方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加强学习的基础,同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就是竞赛制教学,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好就是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之后通过竞赛来激励学生更好地熟悉自身掌握的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们对于自身的专业也会有更多的兴趣。项目制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导学生到一定程度之后,布置一些课题来让学生共同解决,通过合作以及教师的指导来完成课题,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们在之后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另一个是培养目标的调整优化。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优势资源培养出符合自身学校特色的专业人才,使本校的物流工程专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培养出具有特色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比如新开设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可以结合院校的发展历史、行业背景和既有相关专业情况选择特定的物流系统进行定位;已经开设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在调整专业定位时,除上述因素外,学校还应重点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征,与我国物流市场企业紧密联系与沟通,积极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我认为学校课程设计应该可以考虑以下要素(如图1)。
图1
最后,则是师资力量上的加强。由于物流是新兴的行业,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够,专业的人才也很稀少,这方面的人才大部分会进入企业发展而这就会导致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相对缺少,在物流工程专业理论上精进的人才更少,最后就导致学校缺少能够教导学生的优秀老师。我们可以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合作,邀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参与对学生的培养,这样有以下好处:一是老师直接从企业派过来,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有直接认识,在之后对学生的培养有相当大的帮助;二是企业可以借助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机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学校培养的人才也会大概率选择该企业,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人才的拥有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市场定位探索的意义
通过给出的培养建议,我们可以看出市场定位探索有重大的意义,学校对市场定位进行探索可以帮助学校对学生在之后的学业培养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同时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3.1 有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更加高质量精细化的培养
学校给物流专业做好市场定位是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大部分企业对物流相关的人才的需求,比如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专业能力上的要求。然后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联系相关企业打好校企合作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们毕业后快速上岗。同时,学校结合市场的需求开设特色的培训课程,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的培养。学生们也能减少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开拓自己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明确好自身的市场定位相当于找好了自身努力的方向,然后学生通过学校给予的课程上的帮助以及与企业合作的资源,使自己更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提高学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率。
3.2 有助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专业的人才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校要提前明确物流专业的市场定位,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比如说缺少帮助企业改善物流系统提高企业的效率的专业型人才,又或者是缺少理论研究以及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沟通的人才等。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从事一个行业的人才越多,这个行业的发展就会越发快速与繁荣。我们只要能够明确市场的需求,找到市场定位就有利于快速培养出物流企业需要的人才,然后推动企业的发展,继而也会有利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本文强调了明确市场定位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改善学校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培养相对固化、没有与时俱进地调整自身的授课模式以及培养方案的局面。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物流市场需求以及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从物流专业市场定位的角度出发,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精细化高质量培养,解决目前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市场定位不清晰以及就业环境不好的问题,最终帮助推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培养机制快速完善,从而促使物流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