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因素分析
2022-02-22李明皓
李明皓
摘 要: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当中,融资担保业务是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介入,更好地推进了大量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在全面了解融资担保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 融资担保 风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1-126-03
近年来,在为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服务过程中,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财务基础制度不完善、风险因素多等问题,担保机构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出现了大量担保公司破产或关闭的现象。相比之下,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仍具有顽强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下,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是担保公司的中坚力量。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至关重要。
一、融资担保的概述
融資担保是指担保人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为被担保人借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提供担保的行为。信息不对称风险是金融行业最常见的问题,其中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更高,想要推进融资担保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核心任务便是风险控制,这也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若风险控制不到位,势必会产生负面连锁反应,甚至出现公司破产现象。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受2020年疫情影响,实体企业信用风险不断加剧,融资担保行业发展备受打击,一定程度上很多中小企业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受到了不利影响。为此,必须控制好融资担保风险。
二、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因素分析
在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当中,笔者主要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一)宏观层面风险因素分析
由宏观层面来讲,对于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和趋势而言,宏观经济的整体水平影响较大,甚至会起到一定制约作用,同样,对于担保行业也同样具有这种效果。就当前来看,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未见较大变化,但仍旧会存有一定风险。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加上我国经济目前已步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若仍旧单纯地依靠投资驱动的传统模式,未来经济增长将难以为继。对于担保公司来讲,中小微企业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对于宏观经济环境很敏感,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大幅增加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
(二)中观层面风险因素分析
中观层面主要是指中观环境,比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等等,这些因素同样会对担保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造成极大影响。在担保公司成立之初,往往担负着政府的一定意志,比如说,担保融资业务的开展类型、业务是否集中等,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经大量研究表明,若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则地区内企业更具活力,业务水平更高,与此同时,地区内企业整体信用风险也会较小,就会遇到更低的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的代偿风险。也就是说,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当中,面临债权市场机遇和风险同时存在的现状,作为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求及时抓住新政策出台的窗口期发展业务,更要重视债权担保业务的实际情况,管控好额度,加大风险控制力度。
(三)微观层面风险因素分析
由微观层面来讲,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自身的内控水平,具体风险因素如下:
1.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据研究表明,只有完善的公司法人结构,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完善的企业内设机构,才能降低企业操作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2.风险控制战略。按照自身业务特点,融资担保公司必须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保证具有完整的风险控制流程,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只有通过风险控制措施的顺利实施,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产生的几率,才能有效缓解风险带来的伤害,才能化解危机,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3.资产质量风险。担保公司风险的直接决定要素包括两类,其一,偿债来源;其二,负债平衡。通过上述两个要素,可以表现出担保公司重视债务的程度,还能通过各种要素,将企业的真实债务情况反映出来。
三、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应对措施
(一)加强内部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1.构建全面化的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核心任务是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在公司业务流程当中,应全面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一个高标准、高效率的风险管理框架体系。要求,明确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尤其是审计、纪检、风险、财务等部门,要严把风险防控关,落实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工作,提高整体风险预警水平,强化大额业务专项管理水平。同时,还要结合公司业务发展模式,强化风险控制管控和修正水平,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反馈机制,结合风险管控效果,及时修正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构建一体化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完善责任和制度体系是担保公司的重点,在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进一步得到优化的前提下,必须积极构建一体化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要求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将完善市场研究、产品创新等有机结合,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实现一体化运营体系,提高决策效率。
(二)调整业务结构,提高持续盈利能力
1.明确业务定位,转换传统模式。在融资担保业务当中,应重点关注借款类传统担保业务,并实现业务提质增效,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政策导向。融资担保需时刻关注政策变化,一旦出现政策变动,势必会影响担保行业的发展走向。因此,应注重政策导向,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模式,分担风险。二是深入布局供应链金融。为了控制风险,需要知己知彼,先对现有担保产品进行梳理,保证担保产品体系完善,对于那些竞争力差、风险大的产品,应及时淘汰,并对银行加大合作力度,共同研发新产品,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建立产业供应链金融,提高业务能力,拓宽客户覆盖面积。
2.调整区域布局,找准產品定位。目前,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具有较为集中的业务重心,因此,在风险控制当中,必须与公司实际结合,把控好产业发展趋势,调整区域布局,找准产品定位。
3.加强风险管理,保证债券安全。按照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完善债券担保业务保前管理,同时,要结合发展现状,健全政府平台业务的准入标准和授信条件,对于地方财政实力薄弱、债务率较高的政府平台项目,要采取审慎介入的态度。对于满足准入标准的客户,要求审查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后续融资能力等,完善风险管控措施,从本质上加大风险控制力度。此外,对于存量债券项目,还要做好保后检查工作,加大保后沟通、检查频率,实时监控好存量项目,重点关注所涉及的相关负面信息。要求在整个过程当中,加大还款资金跟踪力度,保证还款资金及时到位,及时扼杀掉存在的风险苗头,有效应对债券业务风险。
(三)做好资产管理,增强代偿化解效率
1.拓宽处置渠道。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需要控制好资产管理,应积极利用资源,建立一个完善的资产收购、处置和转让渠道。第一,与其他机构共同构建一个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剔除那些不良资产信息,仅保留满足自身发展的项目,保持良好的处置能力。第二,搭建多方位的资产转让渠道,结合资产处置现状和市场情况,进一步拓宽资产处置和转让渠道。第三,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应积极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构建“互联网+不良资产”,把不良资产进行结构化设计,打造更多高质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扩大客户群体,提高资产处置效率。
2.布局重组业务。为了进一步增强代偿化解效率,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重点发展收购重组类业务。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和债务人、其他债权人共同建立三方协议,积极探索新型债权形式,在取得其他资源的同时,借助于地方政府和政策影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共同打造良好的业务流程。第二,将实质性重组业务作为重点,结合担保业务的实际情况,对于那些管理效率可以、基础资产不错,但存在流动性问题的企业进行深入挖掘,积极助力企业重组,化解风险,减少代偿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为了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中小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国家对于此类融资担保公司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大大提升了融资担保公司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稳定了市场秩序。为此,必须做好中小型融资担保风险控制工作,这就要求必须找出风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拓宽风险控制渠道,提高风险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 纪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03):108-109.
[2] 顾海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信用风险和补偿路径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9(04):35-39.
[3] 周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防范策略之研究[J].管理学家,2018(01):32-33.
[4] 李敏,李帅杰.中小融资担保机构风险控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7):38-39,60.
[5] 李红兵.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方式的风险识别与防控[J].时代金融(下旬),2011(08):126-127.
[6] 赵小克,李惠蓉.政府引导下的科技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8(05).47-53,70.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