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的地理决定论
2022-02-22苏琦
苏琦
在24小时在线、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只隔着一个屏幕并可以跟随朋友圈遍游全球的当下,地理决定论不仅透着一股子强烈的老派和不合时宜的气息,还代表着政治不正确的执迷于“土地和人民”的帝国主义遗绪。
然而靠《地理的报复》(中文版译作《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一战成名,一辈子周游世界向人们反复宣讲和证明地理环境重要性超过国界和族群的罗伯特·卡普兰,却不这么看。为了再次把握和验证地理环境对美国人民当下生存状态的相关性,年逾60岁的卡普兰再次踏上了横跨美国的寻路之旅,试图发现十几年前他在《荒野帝国》里探寻和展示过的那个美国的变与不变及其背后的推手,进而再次推演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和美国人作为一个族群的未来演进之道。
近年来“寻路”体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体例,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讨巧之嫌。具体到寻路美国,也颇容易陷入窠臼,或满纸愤怒的故土上的陌生人,或迷茫惶惑不知美國人何为、美国何往,或沉湎于雄姿英发万众一心的灯塔般的老美国,或指点江山欲恢复初心振衰起弊,作为观念支撑的却都流于一路走马观花而鲜有洞见。
作为保守派中有着国际视野的自由派,卡普兰在《成败落基山》中有意无意间避免了这些窠臼。于他而言,横跨美国之旅既是一场怀旧之旅,又是一部颠覆之旅,更是一次发现之旅。比如,在重走西部“长征路”的过程中,他在重温西部拓殖史上的关键地理和时间节点时,一方面并没有基于保守派常见的原教旨主义历史观,为所谓昭昭天命、美国广袤的大西部形塑了美国人自由的心灵和制度等等充满白人至上主义和欧美中心论色彩的过往流行神话招魂祭祖,而且也不讳言这其中包括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屠杀在内的血腥与邪恶,但另一方面他也没有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流行的“取消文化”。
比如通过还原和解析西进运动中国家和集体的推手——这一点在铁路大开发和西南美国治水工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卡普兰不动声色地颠覆了西进运动形塑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神话。不过在解构种种神话、直面种种问题的过程中,他依然坚持认为正是建基在这并非白璧无瑕的历史进程基础上的美利坚帝国和美利坚民族,凭借北美大陆赋予的和自身努力获取的实力,引领全世界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帝国。换言之,从历史资产负债表来看,美国的西进运动是有红利和盈余的,而非破产的、入不敷出的。
在不走极端的同时,卡普兰对于地理在形塑美国人心态所发挥的作用能够以一种动态的、历史的,而非一成不变的眼光来加以审视。这一点在他对中西部的审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历史上,中西部的地大物博让美国人对自己的实力信心满满,从南向北纵贯奔腾交织汇流的诸多大河,则赋予美国人民以统一感,而其对印第安人和大自然的战争,又让其面对拂逆其意愿的对手特别残暴,这些都塑造了所谓上升期的美国心灵。
然而,时过境迁,曾赋予美国心灵博大和自信的维度的中西部,却令居住其上所谓的老美国或正统美国的心灵变得日趋封闭保守乃至落伍。比如中西部的广阔和自足,令中西部人“无暇”关注国际事务。而美国经济的日趋国际化和全球化,令东西两岸更能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更能引领国际经济潮流的大都市区,更具有国际范儿,对多元文化也更加包容。相形之下,中西部的美国人则更像愤怒的乡下人,虽然他们自居为正统美国的代表。
概言之,在当下的时空中,地理对中西部美国人更多发挥了负面的、束缚的作用。当然,地理对人们的作用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所谓地理决定论本身就包含着人们对不利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并在此过程中构建相应的文化、制度与观念的意蕴——地理决定着,也同时被决定着。
因此,卡普兰发现,在中西部也有一些地方的人们在试图反抗地理的宿命,通过对环境的整治和特色人文遗产的盘活,来吸引那些不拘一格的国际化人才和他们所代表的新兴产业,进而争取融入增长型全球经济的律动。
更令卡普兰感到不确定的是那些积极引领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东西海岸的增长型地区。那里的人们头脑开放,富裕自信,文化丰富多元,社会氛围更加包容,然而在卡普兰看来,他们一方面似乎走得太快了,专心致志经营全球性事业,而抛下了他们中西部的穷亲戚,另一方面这种全球事业所吸引的全球族群,似乎不需要对美国文化和美国传统有很强的认同感也依然能够在美国土地上混得风生水起,长此以往这对美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得而知。
在其上一部寻路美国之书《荒野帝国》中,卡普兰就认为西南部美国和墨西哥、西北部和东北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体化,或多或少有着令人不安的离心趋势。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一趋势似乎更加显性化了,而面对这一充分凸显经济地理合理化力量的潮流,人们除了顺势而为似乎也别无更好的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客体的地理环境对美国精神的塑造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卡普兰所观所言也并非定论。比如在卡普兰看来,历史上为应对西南部不利的自然条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让一部分美国人意识到自身力量的局限,对发挥美国的全球角色多了份谨慎。而同样是对此一历史进程的观察,却让《帝国之河》的作者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一个水利帝国主义的、充满规训社会色彩的西部美国成长史。
此外,所谓“老美国”也一直是变动不拘的,比如中西部老白人们心心念念的过往,又何尝不是那些一开始备受歧视的边缘移民们经年累月打造出来的,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初心和起点都很固定的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一如一些环保人士念兹在兹的所谓原生态,其实也早已历经人类千年的“染指”而成为人文生态。因此,随着一代老白人的逝去和国际族群的持续增长,中西部美国依然会是一个演进中的故事,会否一成不变地作为特朗普式民粹主义政客的票仓而存在,也依然有待观察。
总之,拥有着强大解释力的地理决定论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依然会是多声部的,形塑美国心灵和社会面貌的人文地理推手也依然会是丰富多元的,美国社会和美式道路依然有着诸多可能性,这或许正是其在人们心目中的魅力所在,虽然这种变动不拘所蕴含的动荡对世界而言并非总是建设性的。
《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作者:[美]瑞·达利欧
译者:崔苹苹 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价:168元
本书中,瑞·达利欧探究的是社会和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原则,他考察了500年财富和权力的所有重大变化背后反复出现的模式和因果关系。他认为,所有帝国和王朝都是在典型的大周期中崛起和衰落的,可以就此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及之后的走向。
作者:陈嘉映
出版社: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价:58元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作者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作者:[美]莱斯莉·贾米森
译者:高语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价:56元
本书用14个比戏剧更精彩的真实故事,让读者在故事中疗愈心灵。一头游荡在太平洋深处的孤独蓝鲸,让一个躺在纽约病院里的女人从垂死挣扎中重生;一对分手的恋人,用一座收藏全世界恋情遗骸的博物馆,翻越了痛苦的长城……
《木心遗稿》
作者:木心
出版社:理想國|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定价:158元
这批遗稿的内容,宽泛杂多,不分章节,随写随止,殊少完整的篇幅。其中包括人名、账单、书单、目录、信稿,偶尔信手勾画简单的书籍设计,还有他自己的墓园。读者熟悉的俳句、随感、旧体诗、自由诗,约占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