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实践途径研究
2022-02-22高如娟
高如娟
摘要: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语文课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非常适合德育工作内容的融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深化,“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渗透,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融合,要提高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稳固提升小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保证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加速语文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实践途径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健康的思想品德建设意味着小学生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性格成长方面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语文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更好地丰富语文课的课程内容,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道,对于语文授课教师而言是一条优化课程的路径,有助于建立起全新的教育模式,对小学教育体系的优化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由于语文课程德育渗透对于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专业素质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德育渗透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授课教师的教育水平。
一、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德育渗透的内容脱离实际
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渗透工作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如果只是在形式上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却没有实际的内容,又或者德育渗透的内容與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联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实际情况来展开与之对应的教育,这必然会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最终效果。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如果学生家长不能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筛选,学生就非常容易受到个别错误信息的误导。还有部分学生家庭,本身就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对学生的道德习惯和思想意识进行引导与约束。目前一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德育工作是一项需要家长配合的长期工作,出现了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问题。
(2)德育渗透的方式单一
虽然当前倡导小学德育渗透语文学科教学,教师响应程度和积极性较高,但是语文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一些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形式过于单一。讲授式的德育渗透方式不被学生接受,被动的听讲只能消磨学生的积极性,渗透的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对于德育内容提不起兴趣。
(3)德育渗透的时机不当
德育渗透时机选不对,即使教师选择再多的渗透方式,也是徒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教师对于文化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透彻,多数教师不清楚德育渗透时机,语文教师利用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课堂德育渗透主要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对于德育渗透时机的把握过于僵硬,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关键点进行启发渗透。教学过程不是静态的,语文教师在德育渗透时时遇到突发情况要注意灵活运用教学机智,根据突变情况抓准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建议
(1)加强语文教师德育教育的认知
可以在集体备课环节由主备人专门针对德育渗透的进行解释,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围绕德育渗透的概念进行讨论,各自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困惑,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们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加深对德育渗透概念的理解认知。在每堂课结束之后,语文教师还需要进行有关于本堂课德育渗透情况的反思,同时,为使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德育渗透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适当地抓住德育渗透时机,例如,在学习在《嫦娥奔月》这一课中,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感受到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课程内容讲完后可进行思维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到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又向学生了传递了“两弹一星”的爱国主义精神,多角度的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作用。
(2)加强家校协作,共同发挥德育作用
鼓励学生家长走进校园,家长在学校观摩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然家长的到来也给了教师一定的压力和动力,老师也能及时听到来自家长的意见,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邀请家长召开家长会,采取学生与家长对话,家长与老师对话,使学生的问题在自我反省中解决,在相互讨论中达成共识。这样的亲情家长会,对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德育渗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深度挖掘教材,准确定位德育渗透点
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钻教材,德育渗透的时机不仅仅蕴含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之中,在识字写字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中也能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当学到“让”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讠”与“上”写的一样大,并让学生们通过课本阅读,来找寻课本中的“让”字与老师写的“让”字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发现课本中的“让”字,左小右大,更加美观和谐。此时,教师可进行德育渗透:“汉字想要变得美观和谐,需要各组成部分协作搭配,不争不抢,才能保证组成的‘让’字美观和谐。”从而引申到我们班级学生学习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相互帮助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完善协调发展德育与智育,共同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融合德育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能力,使他们可以充分理解语文教材中文章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本身的道德品质及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们学有所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晁萍.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J].读写算.2020(01)
[2]王梓力.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