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提高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阅读教学与美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2022-02-22王凯
王凯
关键词:小学科学:美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6-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接近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科学课程中的大多数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学模式,尽管这些方面比过去要好,还有一些教学方法陈旧等现象。教学往往以课文为基础,教材中的知识点无法以清晰有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因此,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逐渐分散了学生的兴趣,没有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适当的教育目标。同时,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将课程视为教学任务,没有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充分的利用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现在教学的重点内容。
一、精心设计教案,体现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学习主体,而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堂课程。不过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很低,注意力往往很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时间内关注课堂内容,尊重课堂教学。经过精心设计,课程体现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有责任提醒学生注意教学内容,并在有效时间内注意教学。在教学中,指出哪一组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观察、组织和表达得最清楚,以唤醒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热传导》一课中,设计了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展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首先,检查现象或变化的原因。将热水倒入不锈钢容器中,让学生触摸杯壁和把手,学生迅速回答:“为什么杯壁和热水的处理也很热?热量如何传递到杯壁和把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揭示研究问题,并带着好奇心致力于学习。然后要求学生提出想法:“如果看前面的材料,你需要问什么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学生们问:“所有的固体材料都有导热性吗?通过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可以认识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积极参与是创造力的基础。
二、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科学材料与生活内容相结合,这是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决定性步骤。小学科学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将研究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从早期就培养对研究问题的积极意识。在把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掌握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可以积极地将生命现象与他们的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必须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准备科学材料,以确保科学材料与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教授“溶解”的概念和现象,可以从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开始,比如果淀粉和糖,并将这些生活体验材料与科学课程的其他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的含义。以这种方式教学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學中更快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对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数案例在科学教科书中相对不为人所知。许多生命现象都有科学依据。例如:苹果片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色。当学生观察苹果变色时,可以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索苹果变色。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将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与教学案例联系起来,列出学生知道和感兴趣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电与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你在生活中发现了电磁现象吗?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生活。让小学生发现科学课非常有趣,在那里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率。此外,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确保内容的顺序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相一致,即他们应逐步理解这一原则。教师应该把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东西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更加合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突破教掌重难点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多媒体被引入小学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材。在科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形的图像,通过媒体将形式、色彩、光、动融为一体,更快速、准确、直观地传递教学信息,使隐藏的图像显现出来,更加生动、直观。增强敏感性,促进理解,有效地将感知结果转化为理性知识,刺激学生学习。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小学学习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只有易于实验和理解的内容才能更容易被接受。这些内容不仅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要满足他们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让他们感觉更好,体验科学。
例如:在《一杯水的观察》一课,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而又陌生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总是不可分割的,但也因为它太熟悉了。我们称之为“闭上你的眼睛”,但它真正拥有的并不一定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为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了本课程的导言:首先,展示一杯水,展示真实的物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告诉他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这是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历,能对他们所知道的许多肤浅的事情迅速作出反应。如,水很清澈,水可以喝,水可以种树,花可以种水,但这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就这样好奇:“清水里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提醒学生新课程是很自然的。
又如: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需求可以通过媒体和声音传播到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可以在放学前为学生准备迷你课程视频,让学生自己学习相关内容。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在上课前学习基本信息。学生可以探索其他学习技能。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科学任务,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小组研究,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从感知到理性知识,从发现到解决问题,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综合技能,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实现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张鸣.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4):96-97.
[2]裴蕾.小学科学课中科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79.DOI:10.16728/j.cnki.kxdz.2019.02.071.
[3]王鼎山.小学科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普童话,2018(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