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如何有效开展
2022-02-22郑玲玲
郑玲玲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观念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学校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導,那么就能够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出正确、积极的步伐,在拥有良好成绩的同时,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一、影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因素分析
首先,家庭教育具有个性化、终身化及启蒙性等特点,父母长辈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对子女产生影响,父母的道德理念和价值取向极易对子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多数老一辈的父母习惯采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一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就会采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吸取教训或害怕,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欠缺周全,给孩子留下较大的心理阴影,引发孩子出现逆反的心理。而长辈过于宠溺孩子,使得家庭教育中不是放任自流、骄纵宠溺就是打骂苛责孩子,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对孩子不良的行为和习惯都会采用纵容的方式进行教育,这些教育方式会导致很多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及行为问题,使得小学生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其次,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很多教师及家长未能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社会上也经常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使得学校不得不加大力度实施文化课程方面的教学,淡化了“育人”的环节,使得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在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方面依旧停留在无知的阶段,严重脱离了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3]。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小学德育教育水平低下,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通过有效地解决策略改善这一教学现状,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1、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教师在刚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基础的纪律要求,以此使学生习惯德育教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改正行为习惯,并引导学生互相监督。这样开展逐步德育教育就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刚开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将纪律要求设计成动画,并以动画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纪律和要求,以此能够加深学生对纪律和要求的记忆。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说明德育教育活动的规则:“教师不定时地观察学生的行为,在观察时发现学生遵守纪律和要求,就给予学生一朵小红花。一周后小红花数量最多的学生将成为下一周的监督小助手,监督小助手需要帮助教师监督学生遵守纪律,并管理学生的行为。”以此以奖励小红花的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和要求。在一周后,教师可以让小红花数量最多的学生帮助监督和管理,以此能够提升学生遵守纪律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全员互相监督和纠正的活动,教师这样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帮助形成良好习惯
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异常的行为时,需要先了解造成学生出现异常行为的原因,再以耐心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改善行为,以此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使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还能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更能使学生轻松地接受德育教育,同时能够达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例如,在发现低年级学生上课睡觉时,教师就先单独询问该学生的同桌或座位周围的学生,以此就能了解到该学生上课睡觉的原因。在了解到该学生是因为晚上熬夜玩游戏才在白天睡觉时,教师可以开展“我最喜欢的游戏”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现在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游戏?”,以此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身最喜欢的游戏,以此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玩游戏的时间,并激发学生共同玩游戏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学生在课后可以一起打游戏的想法,同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看谁上课最认真”的竞赛。
3、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出,做是学的重点,与此同时也是教的重点,所以说,要想对学生进行道德的培养,重点在于身体力行。也就是说教师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来展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行动过程中完成道德品质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不同的社会活动之中,并且带领学生对社会展开调查以及实践,从而扩展学生对于社会的接触面,丰富学生内心的实际体验。与此同时,那还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对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变化进行全面了解,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到课内得法以及课外有益,真正地做到知行统一。教师应该深知道德需要建立在社会实践之上,并且要将学生学习的经验以及人际交往等等被其所覆盖,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特别地注重,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应该要注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应该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如,在校园中的某一个固定的时间,会针对某一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某一个层面的具体指导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把握住关键的时机,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4、切实落实家校共育
小学生年龄小,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接受的事物并不全面,在价值观建立以及道德素养提升方面存在不足。基于家校共育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小学德育能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学校而言,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将孝道的定义传授给学生,可以开展传统文本晨读活动,如《孝经》《三字经》等,无形中让学生明白孝道不仅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在学习上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这是对国家的一种敬仰,也是对民族的忠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
对家长而言,要与教师积极沟通,由教师引导家长与学生开展情感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升华孝道美德。例如,在家庭中家长与孩子共同朗读《孝经》,让学生将孝经所表达的意义告诉家长,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要求德育为先。之所以强调德育为先,是因为国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农村教师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路径,寻找有效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永兰.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2):227-228.
[2] 代凯林. 关于农村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分析[J]. 神州,2019(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