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2022-02-22吴建江
吴建江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6-
社会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和大量外来文化、外来信息的侵入为人的精神世界成长带来的阻碍,普世价值观变得愈发功利,更加追逐物质化内容和物质化形式,忽略了对于人文素养的关注,内心情感的表达。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基本成熟,但仍缺乏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内容的了解,需要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帮助其剖析文字、解读文字背后的情感内容时形成良好的人文涵养和审美情绪,带动其综合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贡献青春和力量。
一、感情地朗诵的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势必带来整体社会环境的转变,也影响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较大的学业压力也催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注重在此阶段透过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带动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温情和感动,体会感情与生活,学习与文化、与知识进行对话,实现心灵的融合和陶冶,逐渐转变其焦虑、厌学、反叛的心理,用语言美正视自我,用语言美净化自我。
例如,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看似只在小学或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落实,在高中阶段,教师更倾向于学生对文字的解读,但实践证明,朗诵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学习兴趣的。学生在拆解、诵读中体会语言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手法,把握语言传递的情感,深入文章构造的情景或画面中,实现内心思想与作者与文字的交流,通过情感的提升带动精神的丰富。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朗读环境,实现学生对文章结构、语言、写作手法、情感等多方面的揣摩。请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在学生阅讀的同时,教师可以播放制作的视频动画,用舒展的音乐配上“橘子洲”的视频画面或图片,渲染更丰沛的情感情境,让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情感的代入。在进行点评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语音、语速、重点把握和停顿的处理进行有目的的点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提高,调动了整体性,实现了阅读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二、鼓励学生在思考与表达中创造美
高中语文教师还要从提高自身专业素水平角努力地拓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视野,利用课内学习、课外诗歌朗诵、主题竞答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在实践中实现个人评价美、鉴赏美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所感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意识,激发学生用书面文字表达自我、创造美的能力[3]。
例如,在学习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之后,请学生通过自己对于本篇文章的理解,选择自己较为熟知或关切的社会现象进行文学创作,不限制学生的文字形式、具体内容,但要引导学生展示个人的想法,既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又有力量有勇气去抨击身边的假恶丑,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
三、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
强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突出审美部分的教育和引导,是对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在此观念带动下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催动了其专业素养的提升,让其不断扎实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丰富阅读和不断学习,深厚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良好的鉴别美、审视美的能力,并能够用美学眼光看待教学中的问题,实现审美教育带动下专业成长路线的完善。
例如,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选择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有趣的故事,互动性更强的游戏中实现自我情感的调动和学习思维的活跃,适当增加课堂的教学生动性。同时,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知识学习转化为知识的实践,通过实践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用语言、感受语言、激发情感的环境。在教学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课时,可以请班级学生或10-15人的学习小组将此课中的某一段落编排成舞台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剧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自己的理解适当补充文中大量出现的省略号,为书写留白赋予更多的含义。学生可以在情境的构建、故事的重现中深入到文章环境去感受作者传达的具体内容、时代背景之下人物的命运,激发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让学生通过解析文字走进文字,体会文字承载的信息文化和力量,学习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带动个人素质的提升,实现综合学习涵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游晗. 试论古诗词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为例[J]. 中学语文,2021,(36):37-38.
[2]孙璐玺. 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 中学语文,2021,(3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