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路径探讨

2022-02-22陈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研究在“三农”思想和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和根本任务,利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协助、配合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二課堂。

关键词: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72

1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概况

1.1农业院校的传统思政教育载体

教育载体是教育主体与被教育主体之间存在媒介,是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载体负责思政教育内容的传送与接收。传统载体指借助语言、文字及平面媒体进行教育内容信息传送,如面谈、课堂讨论、组织学习等,广泛被师生所接受。但当下我国教育主体、被教育主体跟随时代发生了变化,教育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特点、课程要求,创新沟通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桥梁角色的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成效性,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1.2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农业院校在新农科发展、“三农”背景下,要时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要时刻清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为农业院校在新农科背景下办好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提供了遵循与指导。农业高校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的回信精神,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

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我们要紧抓机遇,围绕新农科建设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强农兴农目标作为思政工作的逻辑起点,把铸魂育人作为思政工作的根本落点,把优化供给侧改革作为思政工作的突破重点,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政工作的关键节点,抓好新农科建设各项改革行动的落地落实,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2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的依据与模式

2.1第二课堂为载体的思政教学理论依据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形式生动、内容多样,广泛受到大学生喜爱,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共青团中央改革倡导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使第二课堂成为农业院校学习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发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社团活动载体、学术科技活动载体、学术研究讲座载体等,形成“四位一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大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素养提升、精神历练为目标;以能力提升、价值塑造、成长引领为功能定位,形成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2.2第二课堂为载体的思政教学展开方式

(1)实施内容。第二课堂分为“寒暑假社会实践类”“文体、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竞赛类”“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类”“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类”四大类。其中校园文化参与类细分为:文化艺术、思想引领、创新创业、体育竞技、志愿服务、组织提升、专业素养等七类。

(2)实施计划。各类实践学时可转化为学分。学生在校期间,一年级至三年级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共计需获得1个学分。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类、志愿服务类实践学时由平台自动认定,参加完活动即可获得相应实践学时。其他类别实践学时,由学生通过平台提交申报材料,经学院、学校审核后认定。校内参加校园文化参与类所获实践学时七个学期累计不得少于160个实践学时,二年级不少于50个实践学时,三年级不少于30个实践学时,四年级不少于20个实践学时。

3农业院校第二课堂思政教育育人实效

3.1多元实践平台,促进思政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关键是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社会大课堂”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补充意义重大,必须利用好社会实践环节,搭建好社会实践平台。

1997年,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正式开展。时至今日,农业院校学生形成暑期社会实践和寒假社会实践,内容以社会调查、见习实习、义务支教、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科普宣传、科技兴农、公益环保、定向扶贫等为主,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组队进行实践,也可以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实践。实践中,学生紧密结合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组织大学生以“筑梦乡村扶智行脱贫攻坚”“科技助力学子行科普扶贫”“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使学生深刻了解党的政策,了解国情、省情并领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英勇奋斗史和艰苦探索史,培育并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好伙伴·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西部服务计划、“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农学子在实践活动中深入农村,积极参与“三农”工作,不断创新实践形式,主动将实践内容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问题相结合、与自身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与科技服务活动相结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从脱贫攻坚到关爱留守儿童,从聚焦民生、生态热点调查到返家乡调研,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2社团活动课程化,思想引领有新招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将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学生社团活动视为“课程”,通过科学筛选、有效设计基本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相应课程记录换算,将学生社团活动体现为学分的一种运作模式。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将原来彼此独立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大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潜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真正将第二课堂活动融入第一课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逐步提升课程育人的质量和水平。

学生社团是延伸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甘肃农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发展需求,统筹策划组织,打造精品活动,积极推进《甘肃农业大学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方案》并建立社团活动课程化改革体系,实现社团活动信息化管理,动态跟踪活动参与人员、活动、效果、学生成长轨迹,及时提供专业化指导,打造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大力开展健康向上、正能量充沛的多彩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接受正面典型激励,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所有社团活动的开展都以是否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提升青年学子综合素质为评判标准,全力打通第一、二課堂双向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各类社团的组织凝聚力、活动吸引力和学生受益面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社团活动课程化过程中明确规定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学时可以折合计算学分,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活动的主题自行挑选社团课程,使其成为第一课堂的课外延伸。学生社团活动的类型、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不同,计算学时不同。社团活动课程化需要涉及学校各部门之间联动配合,如校团委、教务处、学生社团联合会及学生所在院系等。甘肃农业大学将社团活动发起及管理的权限下放到二级学院 (系) ,二级学院依据活动具体诉求提出申请,明确社团活动类型及实践学时,校团委进行审批、备案,活动具体事宜由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成员完成。一般情况下,社团活动参考校园文化参与类,细分为:文化艺术、思想引领、创新创业、体育竞技、志愿服务、组织提升、专业素养等七类。

学校依托第二课堂线上大数据,对于各类型的活动以年度为单位实行动态化调整,加大思想引领类活动比重,不断促进思政教育类主题活动的开展。2020年,学校思想引领活动已达所有第二课堂活动数量的24.25%,占比高于体育竞技类(23.07%)和文化艺术类(20.95%),活动类型结构得以科学、合理分布,娱乐化活动数量大幅度降低,思想引领活动质量显著提升。

3.3营造双创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学农事农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结合专业特色,把创新思维融入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以第二课堂为平台的涉农学生双创教育,培养目标应当具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第二课堂为平台的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创业兴趣、创新意识为重点;对于高年级学生,以第二课堂为平台的创业教育应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不断探索“教学—实践—竞赛”三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创新,深度融合“第一课堂”专业知识和“第二课堂”课程思政隐形教育,引导学生在就业、创业能力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在自我职业生涯成长中体现国家意识与社会需求。

甘肃农业大学大力营造双创校园文化,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强化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管理。通过修订《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加强过程性管理。强化学科竞赛,建立《甘肃农业大学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组织实施各类知识竞赛。强化创新创业大赛,号召学生知农爱农学农事农,依托“三农”打造多个农业精品创业项目。结合国情省情,围绕我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举办了“甘味”农产品创新创意大赛,以农产品品牌设计和家乡农产品短视频代言为主题,涉及文化创意、创新服务、质量安全追溯和品牌管理等多领域,活化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大学生知农爱农,使学生和农业更亲近,并在心灵深处埋下一颗学农事农的种子。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院校承担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一懂两爱”的高素质“三农”人才的时代任务,通过第二课堂,抓好“拔节孕穗期”的关键发力点,准确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精准开展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纵深发展。

4结语

第二课堂作为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路径,是提高涉农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准确把握了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更加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体现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身体力行,主动思考,为学子职业生涯发展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2]杨育智,李卫祥,马晶,等.基于“新农科”建设的高等农林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驾驭,2020,(1).

[3]央视新闻.教育部: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EB/OL].2019-02-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513734309189719.

[4]殷文,柴强,李玲玲,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学刊,2020,(14):28-31.

[5]邹文通,薛琳,何伟,等.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课程化”模式构建[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9,(Z1).

[6]陈妮娜.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S1).

基金项目:202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载体研究”(2020B-129)。

作者简介:陈琳(1985-),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法学硕士,甘肃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科科长,讲师。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关于加强农业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