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22弓馨徐婷张丽英
弓馨 徐婷 张丽英
摘要:以长春人文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走访本地区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基础上,提出“线上+线下”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线上教学充分利用现有在线教学App建立实验教学资源库,增加虚拟仿真技术补充实验教学手段。线下教学采用开放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教科研项目、以学科竞赛带动学生自主创新和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促进创业就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学习机会。希望通过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的更新,让应用型本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跟随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线上教学平台;课程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14
0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大高校针对创新创业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工作,但还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但是要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创新創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可知,建立多维度、立体化、虚实结合、科教相融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以长春人文学院汽车工程人才培养为例,提出“线上+线下”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希望该项研究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的更新能让应用型本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做到紧密跟随行业的新技术、新趋势,并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以走访调研和网络咨询等方式,针对机械行业、汽车行业相关专业就业企业对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等问题,到吉林省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加工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销售、汽车服务等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专业能力要求。通过实地走访兄弟院校,了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设置,尤其是创新创业课程和汽车新技术类课程的开设情况。通过调研分析可知,在应用型本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下述问题:
(1)实践课程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创新能力差。目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比例较低,但大多数学生对实践类课程比理论课程表达出更高的兴趣,并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和更高的参与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目前还停留在以“课件+黑板”或是“教师讲解+小组操作”为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训练,会产生理解还不深刻就已经匆匆结束了的感觉,进而也就无法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实践课学习仍以校内为主,环节设置不够丰富、深入。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学生能力不匹配企业实际需求的现象,这就要求学校要调整实践课程设置,不仅应使课程的设置符合当前就业的实际能力需要,还应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线上+线下”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探索和总结,对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线上+线下”多维度的教学改革模式,如图1。一是加强线上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丰富教学手段;二是改进线下实践课程设置,将学科竞赛、校企共建课、甚至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学生的学习中。
2.1线上教学平台建设
教学手段上,鼓励教师积极创新。在实验课、集中实践环节中将实物、试验台、虚拟仿真等方法混合运用;丰富课堂模式采用线上课、线下课、线上线下混合课并举的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1.1基于在线教学App的实验课建设
基于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成熟的在线教学App,搭建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平台。平台的学习内容包含自编实验指导教程、实验操作视频和随堂习题等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实操前的在线学习,对实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并且学生可在平台中对有难度的知识点给予反馈,教师也会在教学时有所侧重,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以汽车检测技术与设备的教学为例,部分在线教学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2.1.2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课建设
基于虚拟仿真的实验在以下三方面教学效果可以实现明显的改进:
(1)提高学生参与度:传统实验由于设备价格高、占用场地大等问题,往往会出现4-5个人甚至更多人在一台设备前进行实验的情况,通过每人一台电脑先进行虚拟仿真操作,再到实操对比,可明显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2)效率高:传统实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学生对实验内容不熟悉、对工具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对实验设备的损坏,从而导致实验中断。利用虚拟仿真设备进行实验时,有效规避了传统实验中由于人为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实验的问题。
(3)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开设网络课堂,解决传统实验课程定时、定场地进行的限制。学生对某些内容理解得不够深刻或者对某些工具使用及拆装方法不够熟练,可以在课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2.2线下教学平台建设
2.2.1创新实验室建设
积极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条件。创建了创新实验室,可同时提供120名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积极争取改善实习基地,合理地规划实验室设置。改革授课方式,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直接在实验室上课,更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克服了资金和工作量方面的压力,使大部分课程设计坚持在实验室实际操作完成。
同时结合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点和办学情况,以我校创建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训基地”“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认识与运行工况观察虚拟仿真实验室”“汽车电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电脑调漆创业、就业培训项目基地”为基础,优化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建设、实习实训指导等。
2.2.2学科竞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机械创新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学生参加竞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参加机械类及机械和电专业结合的大赛,使学生在熟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向其他领域扩展和突破,由教师辅导学生拓展新知识、进行小制作,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教师承担的教、科研项目,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今后继续深造学习的热情。
2.2.3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
深入开发校企合作单位和合作模式,逐步地进行校企、校院、校校合作,目前校外实习基地已达到12家。在生产实习中,尽最大努力争取学生实际动手制作、调试的机会,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到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并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逐渐适应工作内容。同时加强跟踪管理与实习监督机制,学校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监督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和企业做协同管理,并做到每月进行一次跟踪信息汇总,在学生企业实习结束后,根据企业评价和教师汇总信息给出综合评定成绩。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更新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通过让教师到企业锻炼、承担横向课题、参与企业培训等措施来提高教师工程能力,改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薄弱的现象。充分利用本地企业、行业教育资源,从企业或研究院所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几年来我们也着力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具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教师占我系教师比例约为80%。同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包括国家一级建造师(机电类)、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员等。
改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严把设计质量关。我们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发,改革课程设计方法,课程设计大部分在实验室完成,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毕业设计的选题数量,避免选题雷同,同时鼓励、支持学生实际设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不断提高。
3教学成果
自2015年以来,我系学生连續5年参加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且每年均有多个项目获奖,仅项目研究期间的2018、2019两年就取得了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的优异成绩,并连续两年获得了优秀组织单位奖。在2019年吉林省第一届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在“AI+Webots仿真创意赛类”获得了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中也有我系学生的身影。
教师一直鼓励并指导学生将创新的理念和设计申报专利,仅2019年一年指导学生参与申报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截至目前已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
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参与“互联网+”大赛,自2015年开始申报以来,获批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训练项目,近两年获批的9个项目全部顺利结项,今年我系又有8项创新训练项目即将结项。
2015级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参与了2019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案例分析与课程体系改革路径探究”的研究;2016级学生参与了论文“基于导向滤波器的医学图像融合方法”的撰写,该文于2019年6月已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我系的两本自编教材也都有不同年级的优秀学生共同参与。
4结语
项目组教师也通过对参加过创新训练的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分析总结创新创业实践对学生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产生的良性反馈。通过对学生的跟踪调研,发现参加过创新训练的同学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往往表现得更快适应工作,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也要比同批参加工作的同学略强,工作业绩或者学习成绩要更好一些。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项目研究期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上手较快,适应能力强。通过对培养方案、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改革对汽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17-1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孔春玉,李薇,邓雯苑,等.汽车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思考——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244-245.
[3]费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刍论[J].教育评论,2017,(12):19-24.
[4]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到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8-26.
基金项目:2019年高教科研课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与课程体系改革路径探究”(JGJX2019D594);2019年高教科研课题“新工科背景下独立院校工科教师高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GJX2019D582);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民办本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与体系建设研究”(GH181047)。
作者简介:弓馨(1988-),女,汉族,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