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堂如何让写作知识“活”起来
2022-02-22谌艺玲
谌艺玲
听了阳丽丽老师《联想与想象:奇妙的接龙》一课,收获颇多,下面仅从“作文课堂如何让写作知识‘活’起来”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分解具化,明晰写作知识
关于《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材中涉及的写作知识有: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写作时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以打开思路,激发灵感;联想要自然恰切;想象要合情合理;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这么多的写作知识,阳老师没有一股脑儿直接呈现给学生,单纯机械地讲解,而是以游戏接龙的形式,一步步明晰运用聯想和想象接龙的知识点。她首先让小组以“那一天,发生了奇怪的事……”开头,玩一个接龙游戏,让学生谈体验,探究“怎么来接龙”“接龙要注意什么”。在学生的交流探讨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总结出故事接龙中的四个注意点:有方向、有逻辑、有情节、有主题。接着尝试第二次接龙,明确接龙要接一件奇怪的事,引出关键概念“奇怪”,明晰“奇怪”就是“反常”,逐步明确故事接龙——接“一件奇怪的事”的要素是:奇怪的人物、奇怪的地方、奇怪的事情、奇怪的环境、奇怪的时间、奇怪的结局。接着阳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评议修改三个小组的接龙故事,引导学生紧扣“奇怪的事”进一步完善写作知识点:“前后有关联”及“奇而有理,怪而有意”。
这一系列写作知识概念,阳老师并没有让学生盲目地读、记,而是让学生在多次的接龙实践中探究思考。在活动中,将“如何发挥想象与联想进行故事接龙”,逐步细化为“确定方向——寻找关联——反转创新——主题提升”四步骤以及“奇怪的时间、奇怪的地方、奇怪的环境、奇怪的人物、奇怪的事情、奇怪的结局”六要素,还有“奇而有理,怪而有意”的总原则。阳老师没有将写作知识静态地放在条条框框里,简单机械地讲授给学生,而是基于学生的实践感悟、兴趣点,引导学生探究、具体化“故事接龙中运用联想想象”的写作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写作知识,明晰写作知识,让静态的抽象知识在课堂中流动起来,更加具象化而有操作性。
二、精选例文,聚焦写作知识
一堂写作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聚焦写作知识,集中于作文训练的知识点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执教老师精选用于作文示范修改的例文。
看看阳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使用的主要例文——三个小组在课前完成的三个接龙故事,可以看出阳老师选择材料的用心。首先,例文选择适当。例文来自于学生的习作,难度与学生水平相符,学生摸得着、能学习。只选择三个例文,数量适当,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例文的辨析、修改、提升,达到作文训练的整体性。其次,例文选择恰当。三个例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学生故事接龙中的“无关联”问题:奇地奇物转写景,无关联;奇人奇事奇怪的环境却无关联;有奇事而前后无关联。并聚焦了本课写作的核心知识 “奇而有理,怪而有意”。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又获得对联想想象能力鲜活具体的理解。
三、融于情境和活动,内化写作知识
王栋生说:“作文要求真实,给作文设置的情境也要真实可感,要能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调动他的写作欲望。”[1]好的写作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写作活动中体验写作,从而理解和学会写作。
一上课,阳老师就选择了符合学生心理的游戏形式来创设接龙的氛围。她以“同学们,咱们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一个故事接龙的游戏”“话筒在哪里,请拿话筒的组来开始游戏”的三连问,瞬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当发现学生初次接龙念课前写好的稿子时,阳老师立即请同学收起稿子,并告诉学生,老师要的是大家即兴接龙的思维。可见阳老师对设置真实可感的作文情境的追求。阳老师在课堂中精选的三个故事接龙例文,内容梗概分别为:和爸妈森林野餐、早起去学校上课、我的生日。这些例文同样为学生创设了贴合其生活真实可感的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调动其写作欲望。为了贴合写作任务——故事接龙,阳老师还特别为学生创设了同伴互助交流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小组内接龙故事,组内选代表将接龙的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流评价。给同学、老师讲故事,就是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在“接龙故事”的氛围里学写“故事接龙”。
邓彤认为:“写作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写作教学不能单纯地介绍写作知识,也不能简单地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而应该大量开展有助于知识内化、能力养成的写作活动,这些活动又必须是基于写作的关于‘写’的活动。”[2]
阳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充分表达,让写作知识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真正落地,内化为写作能力。活动一为“故事接龙游戏”。整堂课老师设置了四个层级的“故事接龙游戏”,从初次的自由接龙,到老师指导后的第二次接龙,再到有限制地点空间的接龙,最后到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的有明确要求的接龙。形式从学生个人口头接龙到有小组评议交流的合作接龙,再到书面写作接龙。在有梯度有变化的接龙游戏中,学生口说手写,反复实践写作,写作能力螺旋式提升。活动二为“你评我议”。聚焦于三个典型例文,让学生以读者的身份对例文提出修改意见并作修改实践,在评议、交流、表达中,学生的思维一点一点打开,接龙的内容让人欣喜。活动三是“作品展示”。阳老师让学生将自己修改提升的习作展示给同学,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受到肯定的成就感,这份成就感就成为其写作的强大内驱力。语文教育家章熊先生曾说:“只有在活动中掌握写作的技能,才能形成写作的能力。” [3]通过活动的充分展开,学生的写作思维被调动起来,写作知识便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并真正内化习得。
正如冯善亮老师对此课的点评:“这是一节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实践真正发生作用的作文指导课。写作指导应该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对学生写作过程的介入和引导。”观阳老师课例,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更加懂得:写作知识是需要教的,是需要教师在作文课堂分解具化——精选例文——融于情境和活动,逐步落实对写作知识的明晰——聚焦——内化,让写作知识“活”起来才能教好的。
注释:
[1]王栋生.情境和任务也应当真实[J].中学语文教学,2020(11):43.
[2]邓彤.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68.
[3]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