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脚医生北京知青孙立哲

2022-02-21杜书文

金秋 2022年21期
关键词:延川县黄老赤脚医生

※文/杜书文

孙立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延安延川县关庄公社插队的北京知青中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是一个在延安人民心目中值得骄傲的名字。在他十多年的插队生涯中,他以赤脚医生的身份,在救死扶伤战线上,为延安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5年初春,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外科学家黄家驷,人民卫生出版社齐涛(女)书记等几位领导到延川县对孙立哲乡村行医情况做实地考察,并计划出版一本适合于农村赤脚医生使用的《实用外科学》书籍。

一大早,我和延安地区药检所的徐鹤良同志便陪同黄老、齐涛一行直奔延川县。在县卫生局作短暂停留后,下午便到了关庄公社关家庄大队知青点。在知青行医的医疗站内,设有一张检查床,一张诊断桌,几个出诊箱。柜子里放着一些简单的常用药品。里间有一个小型手术室,内置一张木制手术床。门外的檐台上有一台小型发电机和一个用于消毒器械的小型压力锅。正在诊断的孙立哲被病人围得严严实实,他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为县内县外的万千病人解除了病痛。实施大小手术数以千计,且未发生一例事故。

这让黄家驷这位著名的医学权威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年仅二十岁出头,没有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年轻人,能做出如此令人赞叹的成绩,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

从初到当晚与他见面后,就很难再见到孙立哲的身影。不是诊断室被围得水泄不通,就是他下队出诊去了。偶尔碰到,也是匆匆忙忙地打个招呼。我们住的窑洞离他并不太远,经常在夜间听到请他出诊的敲门声。偶尔遇到,发现他眼里总是布满血丝,我提醒他:“一定注意身体”。他总是说:“看见了病人,总是由不得自己,心里总想着赶快让他们早日康复脱离病苦!”我问他:“老乡们这么杂的病你都能看吗?”他说:“不会的就翻书,书本是我唯一的老师!”他顺手指着炕头的一本厚厚的破旧的《农村赤脚医生手册》说:“光这本手册就已翻烂了三本。”

一天,他真的病了,高烧40度,伙伴们把他锁在了窑洞里,让他绝对休息,房东大娘康儿妈为了让他安静休息,哄骗病人家属孙立哲不在家。但他听见后,立即翻身爬到窗口,撕破窗纸,叫住病人,隔着窗口替病人诊脉开方。房东大娘还告诉我们;去年一个深秋的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孙立哲刚躺在炕上,关家庄一位姓高的社员突然推门而入,说他的未满周岁的孩子病危。孙立哲立即背上药箱,拿上手电赶到高家。经检查,患儿因中毒性消化不良,导致高烧、吐泻,已处于昏迷状态。孙立哲认为必须立即输液。可是没有输液设备,于是就用注射器代替输液器。他一条腿半跪着,弯着身子,双手小心翼翼地推着注射器中的药水,严格地掌握着速度。天亮了,患儿仍然不醒,他便和赶来的伙伴们轮换着注射。40多个小时过去了,当孩子慢慢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却昏倒在土炕上。

立哲为乡看病

由于他对医术刻苦钻研,努力实践,技术越来越精,使许多重危病人从死亡线上苏醒过来,而且医疗费用极为低廉。于是当地人一传十、十传百,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一天下午我们随孙立哲一起下乡,看到前面许多老乡在地里劳动,当我们走过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孙立哲来了!”霎时间老乡轰动了,嘴里高喊着孙立哲的名字,从四面八方围住了他,不是叙说他们的病情,就是询问孙立哲的身体状况。问长问短。那场面真让人感动不已。

因孙立哲坚持在各大队巡回医疗,地点并不固定,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一位从子长县来的病人家属,用架子车拉着自己的老母亲,在关庄公社周围追了三天,才追到了孙立哲。许多内蒙古、山西、宁夏、榆林、延长的病人都慕名而来,专找孙立哲看病。那时的孙立哲完全被神化了,人们高兴地编了《延川十唱》:“一唱孙立哲,赤脚好医德,天天巡诊在山村,窑洞里救病人。二唱孙立哲,咱们的大恩人,治病细心负责任,大小病除了根。三唱孙立哲,延川来扎根、他把我们当亲人,和咱们心连心”……

我们在关家庄大队,前后待了半个多月。黄家驷院长对孙立哲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水平进行了全面考察,征询了他对新版《实用外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并亲自走上手术台,对孙立哲的手术手把手做了指导。而孙立哲也当面向黄老请教了许多诸如胸外科使用的Heart pacemaker(心脏起搏器)方面的问题,黄老很高兴地做了详细解答。通过一系列心贴心的交流,更加坚定了医学泰斗对这位有志青年的无限信任,并放心地将他聘为新版《外科学》的编委会成员之一。后来,孙立哲在1978年以他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考上了北京医科院研究生离开陕北。

猜你喜欢

延川县黄老赤脚医生
我家有位“赤脚医生”
爱吃大闸蟹的黄苗子老先生
老照片里的赤脚医生
毛泽东为何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困境及对策
胸怀
“核潜艇之父”的简单生活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延川红枣营销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