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纹样特征分析

2022-02-21李桂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4期
关键词:婴戏仕女图青花瓷

李桂英

(菏泽市博物馆,山东 菏泽 274000)

陶瓷是先人勤劳与智慧的文化载体,代表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认知。青花瓷纹饰赋予其灵魂,承载着人们精神追求,魅力历久弥新。青花瓷起始于唐宋时期,元代成熟,明代青花已经成为主流瓷器,不仅系统性地总结出烧制青花瓷的经验,还丰富了青花瓷的纹样,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美不胜收、异彩纷呈,有“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磐,薄如纸”的美誉。明代青花瓷作为青花瓷技艺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工艺更为完善,相比清朝更具代表性。

1 明代青花瓷发展历程

明代是烧制青花瓷的繁荣阶段,明代青花瓷继承了元青花的技艺,推动青花瓷走向新高峰,不仅器形有所创新,纹饰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创烧出诸多适合外销、极具外来影响的新纹饰与新器形。明代是青花瓷发展工艺的过渡期,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苏麻离青,有利于瓷器呈现出青花色泽,更为美丽优雅,推动了整体明代陶瓷工艺的发展①。当时景德镇瓷业空前发展,压倒其他著名窑场,成为造瓷业的翘楚,造型、胎釉、纹饰、工艺均可代表当时最高的瓷器工艺水平,产量惊人。明代青花瓷发展经过多个阶段,不同阶段纹饰特征不同。

明代初期,青花瓷器有壶、瓶、碗、大小盘等,青料以国产料为主,颜色多是泛灰,呈淡蓝色,风格受到元朝影响,颇有元朝遗风②。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显示出精湛的造诣,青料多是苏麻离青,器形多样,釉面色泽好,胎质细腻,釉质肥润,纹饰描绘细腻,纹样丰富。造型异域风格,呈色浓重明艳,纹饰超凡脱俗。

明代中期,从正统元年(1436)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在130年间历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时局动荡,经济衰退,人心不安,该阶段当权者颁布了造瓷禁令,陶瓷出现了历史空白时期。到弘治、正德年间青花瓷再次崛起,瓷器纹样、类型丰富,纹饰布局产生了新的变化,初期疏朗,后期繁密,有高士、三国、行龙穿花、婴戏等类型③。

明代晚期,从万历十年(1582)到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该阶段青花瓷纹饰道教色彩浓烈,多为八仙、仙鹤等内容,上色时细笔、粗笔结合使用,细笔精细稳定,粗笔注重晕染。

2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人物纹样

2.1 婴戏纹饰艺术

《孟子·尽心上》记载:“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是人以自然纯真本性为美的表述,婴戏纹作为传统陶瓷题材之一,在中国陶瓷装饰中以独特风格纹饰被广泛应用,展现出人们追求纯真、崇尚自然的愿望。婴戏纹最早出现于战国玉器上,汉代孝子故事内容也多出现儿童形象,魏晋时期的壁画砖多描绘儿童游戏场景,后逐步形成婴戏纹饰④。明王朝初期青花婴戏纹蕴含着回归宋朝文化审美的期盼,为后期青花婴戏纹奠定了基础,明代中期王阳明哲学、浪漫主义思潮对婴戏纹饰产生影响。李贽是浪漫思潮重要人物,宣扬童心,反对虚伪,提倡真心。在社会变革下,婴戏纹饰空前发展,从单个幼童发展至多个幼童,场面热闹,儿童神态各异。明代中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婴戏纹极具特色,种类丰富,将儿童生活场面全面反映出来,纹饰生动活泼,充斥吉祥意蕴与童真情趣,婴戏图案多是蹴鞠图、戏莲图、捉迷藏图、放风筝图、玩花灯图、对弈图、斗蛐蛐图等。

明代后期战火不断,时局动荡,经济、政治走向衰竭,民窑仍大量应用婴戏纹饰,风格变化,独具特色。万历后期婴戏纹饰使用双勾分水技法,简笔变形,更为夸张豪放,多是“大写意”描绘模式,充分表现出儿童活泼天真的表情,纹饰栩栩如生⑤。明崇祯、天启年间,婴戏纹题材更为广泛,画面简洁,减少了场景衬托物,多描绘孩童,甚至有些仅描绘婴孩,不求形似,难以看出眼鼻,但生动、表现力强,风格独特鲜明。明代中后期青花婴戏纹充满民间艺术激情,是形式美与内容的统一,婴戏纹饰不断发展,构图从疏朗变得繁密,画法从圆润流利变得细硬,纹饰从淡雅变得浓重,纹饰题材更为丰富,对后世影响较大。

2.2 仕女纹饰艺术

女性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仕女图纹饰却备受欢迎。仕女图繁荣兴盛于唐朝,特征是肌肤丰盈、体态饱满,宋代较为罕见,多流行花鸟画,明代则是发展仕女图的重要阶段,早期受限于青花原料仕女类纹饰较少。明朝中期仕女图所呈现的多是贵族妇女生活,数量较少,为明后期仕女图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晚期则大量出现仕女图,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明中期官窑仕女图纹饰较少,多流行于隆庆时期,典型时代人物特征是身体修长,且多组合婴戏纹饰,画风写意,线条古拙有力,相比嘉万时更明艳精细⑥。如青花仕女图为长方盖盒(图1),长宽高分别是27.4厘米、16厘米、16厘米,为官窑青花瓷器,四周绘制仕女婴戏纹饰,下饰山树花草,上为祥云,人物体态婀娜,身体修长,面目清晰。民窑烧制仕女纹饰瓷器数量较多,绘制“多用弧线”,仕女造型生动又夸张,画法为勾勒填色,明天顺时期仕女的衣纹线条流畅,比例合理,蕴含着写意画法的韵味,花草、山石线条圆润,下裙从腹部到脚部为长弧线条绘制,具有明显时代特征。

图1 青花仕女图(明隆庆年间,天津博物馆藏)

明晚期仕女纹饰依旧盛行,仍以民窑烧制的仕女图瓷器为主,以绘画意象而言,相比明早中期,仕女图并没有过多的改变,一般是在外壁绘庭院、仕女,具体表现场景是仕女坐庭阁前烧香、捧物、扑萤等,辅以山水树石,细节刻画也更为细致,如带有浮雕的木门、烛台底部三角支架、地砖虚实相隔等。

2.3 高士纹饰艺术

明前期高士图较多,明朝中期官窑高士纹饰超脱飘逸,青花颜色稳定淡雅,受成化官窑绘画风格的影响,这一时期纹饰浓淡雅致,重画轻描,宁静淡雅,构图舒展,线条柔和纤细。图2为青花高士图罐,此罐通体饰有五组纹饰,肩部饰缠枝花,颈部饰梅花锦地纹,肩下腹是璎珞纹,腹部主体纹饰为楼阁高士图,胫部是变形莲瓣纹,构图疏密有致,人物线条柔和纤细,楼阁线条工整流畅⑦。明正德年间官窑创设《十八学士图》,人物或看书,或赏花,或对弈,姿态各异,人物众多,线条流畅,构图舒朗,双勾平涂画法,让画面更为生动。

民窑烧制瓷器上的高士图构图疏简,线条洒脱流畅,体态自然,勾线圆润,多使用青花分水技法,在淡雅清丽中增强纹饰层次。高士图画法是单线平涂与勾勒点染结合方式,一笔点画辅助纹饰,颜色淡雅,高士发髻普遍上扬,题材有高士赏菊、携琴访友等。

明晚期瓷器上装饰高士图纹饰较为常见,青花艳丽,构图繁缛,单线填色渲染,造型人物不甚准确,含有一定寓意。如青花高士图罐(图2),口径27.2厘米,高4.2厘米,盘外壁绘制四季折枝花,内壁绘制四季折枝花,盘心绘制高士相遇拱手为礼,旁边童子服侍,有松树、山石、芭蕉等纹饰,绘制工艺精细。民窑高士图器物则是写意与工笔共存,构图疏朗和繁缛皆有,无论是纹饰、色泽均逊色于官窑,粗者较为失真,创造出单线描技法,拓宽了人物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外销瓷,具有显著时代风格,布局杂乱繁密,人物变小,绘制多层纹饰,导致主题不显著,喜欢使用开光技法,画笔无力。

图2 青花高士图罐(成化年间,海淀博物馆藏)

3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花草果木纹样

3.1 梅花纹饰

梅花是落叶乔木,花瓣有五片,为白色、红色等,明代中期梅花纹饰较常见,纹饰明快简洁、构图舒朗,多画笔一笔点画。民窑梅花纹饰构图较满,以复线勾勒梅花枝条,线条圆润;官窑则构图舒朗,线条流畅,画工细腻。明代晚期梅花纹饰大朵簇拥、小朵互生,画工不甚惊喜,造型灵活,花瓣勾线并填色留白⑧。青花瓷上的梅花纹饰还常出现组合图案,包括松竹梅纹、月影梅纹等。

3.2 牡丹纹饰

牡丹也称为富贵花,产地是我国西北部,牡丹装饰纹样深受民众喜爱,自唐朝时期流行,延续至今。明代中晚期牡丹作为缠枝纹的重要题材之一,深受上流阶级的喜欢。这一时期的牡丹花头较大,花形饱满,色彩艳丽,被誉为“花中之王”。明代有缠枝牡丹、吉祥寓意牡丹、折枝牡丹这三种形式,缠枝牡丹较为常见。牡丹还会和其他装饰纹样共同使用,例如,牡丹和万字纹共同绘制,代表富贵万年,牡丹和石榴共同绘制,代表富贵多子。由此可见,牡丹代表着繁荣昌盛,体现了人们渴望太平盛世。

3.3 兰花纹饰

兰花也称为兰草,被认为是君子的象征,明代中期兰石纹饰逐渐较少,兰花纹饰以淡雅柔和、圆润饱满为主,万历年间绘制兰草纹饰十分常见,多使用一笔点画的方式。

3.4 荷花纹饰

荷花也称为莲花,花卉图案较为常见,将其誉为谦谦君子,明代瓷器莲花构图多样。缠枝莲花纹样茎蔓缠绕,花枝舒展,莲花摇曳,既可以作为主题纹饰,也可作为辅助纹饰,在定式中追求变化,花蕊有圆形与心形,花形有正有侧,花瓣呈麦粒状,从宽大变得细窄。莲池纹是写实的莲蓬、莲花、莲叶,还有水草、鸳鸯等,展现莲塘景致,花叶舒展,图案明快,莲花盛开,还配有荷叶、水草等纹饰。变形莲瓣纹,莲纹以花边方式出现,将花瓣之间并列连接,构成莲瓣边纹饰。其中西番莲纹样被认为是一种团形的多叶莲花,它拥有蔓藤缠绕的花枝与艳丽花朵,外形还具备菊花、莲花、牡丹等象征,用于青花瓷多是“回回花”纹样。

3.5 茶花纹饰

茶花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明代中晚期茶花盛行,特征显著,茶花纹样层次较多,构图饱满,叶片细长,官窑纹样绘画更为纤巧,构图舒朗,线条清晰,叶片有锯齿轮廓。晚期层次不清,茶花纹样其花瓣多呈多样性,花朵紧凑饱满。

4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动物纹样

4.1 狮子纹样

狮子纹样作为奇珍异兽,不属于我国本土动物,通常是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古人将狮子纹样进行艺术加工后装饰于青花瓷上,构成了独特的图腾,广受民众喜爱。比如狮子多和绣球共同组合成狮子滚绣球纹样,正如《堪舆图》中记载:“狮子为百兽王,性最傲,……掷以球,则腾跳转弄不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狮子绣球稳盘,其主图是两只狮子围绕一只绣球,周围配上飘带,呈太极图方式排列,首尾连接,构图和谐稳定,狮身整体上色,眼睛留有空白,造型呆拙可爱,相比早期狮子纹样更为简化。

4.2 云鹤纹样

古人认为仙鹤长寿,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的说法,仙鹤也被看作是神仙坐骑。因为嘉靖皇帝笃信道教,所以该阶段云鹤纹出现较多。万历皇帝也推崇道教,青花瓷器上出现诸多道教题材纹饰,有青花云鹤纹碗、青花百鹤图罐、青花云鹤纹盘等。这一时期云鹤纹饰画法细致,画工上乘,形态小巧。

4.3 鸳鸯纹样

鸳鸯代表夫妻恩爱,是常见吉祥图案,鸳鸯分雌雄,鸳为雄性,鸯为雌性。在青花瓷器上鸳鸯纹样均为成双成对,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和莲池通常为固定搭配,自宋元时期就有莲池鸳鸯纹样,明代成化期高足碗、盘子等均常绘制该纹样。青花瓷上的鸳鸯纹样形态似游非游,似飞不飞,小巧可爱,带有童趣。嘉靖年间莲池鸳鸯纹饰与宋代风格不同,画风更为粗犷,缺少恬静细腻,显得呆滞。

4.4 游鱼纹样

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原始时代人们就已经将鱼绘制到彩陶上作为纹样,多用于装饰纺织品、青铜器、玉器、瓷器等,代表多子多福,广受人们喜爱。元青花鱼纹形象动态强势,永宣年间游鱼较为和平,鱼的形象谨慎小心,游鱼的体型较小,自在悠闲,和元青花上的游鱼纹样区别较大。正德年间鱼纹绘制较为简练,不如元青花素描感更强。嘉靖年间鱼纹缺少细节刻画,多是大面积填色,明暗对比不明显,形态可爱,拙中带巧。万历年间游鱼表情呆滞,体型过大,无细节刻画。

5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宗教元素纹样

5.1 道教文化元素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纹样反映了道教文化元素,绘制了“老子炼丹”“老子骑牛”“南极仙翁”“寿山福海”等主题的道教图案。还有自唐朝兴起的道教八仙人物,他们手中带有标志性的花篮、葫芦、宝剑、阴阳板、洞箫、渔鼓等,也称其为“八宝”。八仙绘制题材有“八仙献寿”“八仙过海”“炼丹图”“群仙祝寿”等,且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八宝纹。八宝纹是明中期的常见纹饰,是道教八仙持有的八件法器,具有万物生长、趋福避祸的意义,各个阶层均十分喜爱。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腹部绘制八宝纹,并用缠枝莲纹装饰。

5.2 儒教文化元素

儒教文化即为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张建功立业、入世进取,强调仁、义、礼、智、信。青花瓷器上的儒教文化主题纹饰有“一路连科”“羲之爱鹅图”“独占鳌头图”“松下高士图”“携琴访友图”等。明代青花瓷上的“羲之爱鹅图”纹饰十分常见,多搭配林和靖爱鹤、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构成四爱图,深受文人喜爱。而“羲之爱鹅图”则反映出王羲之执着追求学问与书法艺术,意蕴高雅。

5.3 佛教文化元素

明代中晚期佛教文化元素纹饰多体现在梵文、八宝纹、十字宝杵纹、莲纹等。十字宝杵纹称其为宝杵纹,佛教法器或利器即为宝杵,多是将双头杵交叉为十字形,加上飘带就是“结带宝杵”,加上如意云头就是“如意宝杵”。八宝纹则是八吉祥纹,是由8种代表吉祥物件构成的纹饰,包括伞、花、结、瓶、鱼、轮、幢、螺,代表佛家8件法器,代表吉利与福气。元代八吉祥时无固定顺序,自明永乐年间,按照轮、螺、幢、伞、花、瓶、鱼、结顺序逆时针排序,万历年间则将瓶与鱼进行调换。成化阶段盘心绘制轮,器壁绘制螺、幢、伞、花、鱼、瓶、结,此种情况较少。通常八吉祥组合顺序严格固定。各种装饰青花瓷瓶上均可能出现八宝纹,为宗教组合纹样,代表长寿安康、吉祥如意。明代青花瓷上的梵文也较为常见,景德镇出土青花大杓,杓内写满梵文,弘治青花梵文盘内外均写梵文。

6 总结

明代中晚期青花瓷纹饰题材丰富,各种花卉、瓜果、人物、动物等是青花瓷上的主题纹饰,在纹饰中的占比较大,形式多样的纹饰让明代青花瓷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明代中期纹饰题材丰富,线条柔美纤细、不拘一格,晚期受到动乱社会影响,题材较为匮乏,画法抽象随意,布局不甚讲究。明代青花瓷器还有灵芝、桃花、瑞兽等纹样,受限于篇幅,不过多赘述。

注释

①马丁,江建新,穆艺,等.一类明代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的年代考证[J].中国陶瓷,2021,57(11):62-67.

②王志杰.“南澳Ⅰ号”出水青花瓷器主题纹饰特征初探[J].邯郸学院学报,2021,31(2):64-69.

③冯绍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景德镇外销青花瓷的历史及艺术特征的相关赏析与简述[J].中国陶瓷工业,2021,28(3):62-66.

④王爱红,罗顺仁.中国伊斯兰风:明代正德官窑青花瓷装饰纹样研究[J].中国陶瓷,2021,57(2):98-105.

⑤矫克华.化善为美·回归自然本性:明代后期民窑青花婴戏纹饰艺术审美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2019,26(2):26-34.

⑥徐浩楠.浅谈元代青花瓷的图案纹样与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的特色[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4):44-46.

⑦郭智勇,海青.青幽靓丽 质朴典雅:山西博物院藏明代青花瓷精粹[J].文物世界,2020(6):3-6.

⑧陈盈君.从陶瓷纹样看中国传统价值观:以明代青花瓷为例[J].中国陶瓷工业,2020,27(4):71-73.

猜你喜欢

婴戏仕女图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 仕女图》粉彩瓷瓶
徐汉森作品赏析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童趣天真 婴戏升平
童心童趣——烟台市博物馆馆藏婴戏题材文物精赏
宁夏博物馆馆藏西夏婴戏莲纹印花绢赏析
纯净的青花瓷
青花瓷
空中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