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无极绘画的东西元素探究

2022-02-21张雅楠

河北画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赵无极塞尚克利

张雅楠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赵无极的抽象绘画寻找的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抽象方式,赵无极的绘画中除了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还受东方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段的影响,尤其是画家甲骨文时期作品个人风格和个性尤为强烈,大胆的运用视觉符号和强烈的色彩以及音乐韵律去表达绘画中的空间和节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界限本来就是很模糊的。具象艺术画面中存在可见的形,这说明具象绘画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抽象艺术中的艺术形象不具有可辨识性,抽象艺术的核心在于抽离,从具体的物象中抽离出去描绘眼前物或心中物。具象艺术是画家通过视觉将事物用艺术处理的手段所绘,又能通过画面看见形象,所以具象艺术属于客观唯心的。抽象艺术是画家从具体事物中将形象抽离的表现,多数画的为画家所想所感受的心中之态,所以抽象艺术是主观唯心的。

一、家学渊源及时代背景对赵无极绘画的影响

赵无极1921 年生于北平(现北京),出生6 个月后,随父母迁居南通(江苏)。赵无极的家族古老,可以上溯至宋朝(960-1279 年)的皇族,小时家里有祭祖的传统,祭祀时总会挂上两幅山水,其中一幅就是米芾所绘山水。其祖父赵绍甫,是小有名气的道学家,祖父的道学思想深深的影响着赵无极日后的绘画思想,为赵无极绘画中的东方思想打下了根基。赵无极的小叔曾留学于法国巴黎,每次回国都会给他带回很多欧洲的明信片等。例如:米勒的《晚祷》是赵无极读小学时第一次接触的西方艺术,这也为赵无极日后的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埋下了种子。祖父对赵无极的教育直到读杭州美专(现今中国美术学院),在读美专之前都由祖父教赵无极传统的中国文化,如唐诗宋词、文言文、书法等,在传统的家学熏陶下驱使赵无极的绘画在巴黎时的视角又由西方转向东方,将东西方元素进行相互融合。

从1921 年至1949 年中华民国简称“民国”,“民国”是这一时期中国的名称。结合时代大背景赵无极出生的1921年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同一年,赵无极生于民国期间,长于军阀混战时代。二十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背景下,在法国留学的徐悲鸿回国后,将欧洲的传统写实素描及油画带回国,并将其作为各大艺术学校艺术教育体系里必修的课程。1935 年14 岁的赵无极考入杭州美专(今中国美术学院),杭州美专由蔡元培创立,首届校长为林风眠,在上学期间得到了林风眠先生的赏识和教诲,并同时授业于潘天寿和吴大羽等人。赵无极在国内求学期间并不喜爱传统的绘画方式,对传统绘画方式方法有抵触。1941 年20 岁的赵无极留校任教,直至1948 年去法国求学。民国期间是中国新式美术教育的萌芽期,美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也逐渐由传统向写实主义转变,从而美术由内而外的发生了蜕变。1939 年至1945 年期间西方美术表现主义诞生,艺术中心发生转移,由法国巴黎转向美国纽约,艺术中心迁移必然会引发绘画语言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和绘画表现形式,这一期间绘画语言多元化,绘画包容性也逐渐增加扩大。赵无极27 岁至64 岁主要在西方进行绘画创作,在法国巴黎期间曾与毕加索成为邻居并签约同一画廊,立体派画家毕加索也是位用线高手,时常用线去表示形、面及体的关系,纵横交错的“线”交错重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震撼力极强,例如《格尔尼卡》,毋庸置疑与毕加索的交流接触对赵无极的绘画思维也有一定的启发。而对于“线”在中国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如中国画中的白描等也是离不开对线的运用的,受家学影响赵无极后期绘画在东西方绘画元素的融合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1951 年去日内瓦看展时受到了保罗克利的影响,因此对符号产生浓厚兴趣。1979 年10 月30 日至11 月16 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祝辞》中从人的多样性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艺术风格和形式并存的观点。得以看出此时国内对于文艺艺术是持鼓励支持的政策,同年赵无极曾受挚友贝聿铭邀请回国创作,共同参与香山饭店建筑,建筑内的两处墨色壁画为赵无极亲手所绘,此时赵无极的创作风格在国内实属罕见,由于国内的大众审美取向与之不同,赵无极的创作的作品并不能得到人们的欣赏及认可,直至10 年后赵无极的作品才被国内人民欣赏。1985 年受浙江美术学院(前杭州美专,今中国美术学院)邀请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讲习班,并影响了大批艺术家,如孙建平、尚扬、欧洋、李晓伟等人。在讲习班上赵无极曾语重心长的对学员们说:“我们民族的传统很丰富,你们每个人从民族从民族传统艺术拿出一部分自己喜欢的,同你的个性最接近的,把它消化,然后把学到的西洋绘画中新的东西,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上现代人的眼光,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行了,作风就有了。”赵无极的此次讲座在无形中对80 年代一批画家的创作之路起到了转折作用。赵无极在患病期间只要是清醒时仍然是拿着画笔创作,这份对艺术的热爱直至2013 年4 月9 日在瑞士终止了,享年92 岁。

二、西方大师的色彩、构成、观念在赵无极绘画中的体现

1921 年至1934 年是赵无极绘画的启蒙阶段,家学渊源和社会环境影响其思想。1935 年至1947 年是赵无极西湖求学阶段,赵无极这一时期酷爱马蒂斯和塞尚的绘画,并临摹其作品。但期间林风眠先生的主张和引导也深深地影响着赵无极的思想。赵无极1935 画的的静物(如图1),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都可以看的出这一阶段赵无极喜爱临习塞尚的作品。图3、图5、图6 为塞尚作品,将作品图片进行标记,通过图3、图6、图2 对比分析得出赵无极1935 年所绘作品《静物》(如图2)从构图上与塞尚绘画构图风格相近。然后分别从图2、图3 提取出一个苹果,图2 提取苹果为图4 左赵无极绘,图3提取苹果为图4 右塞尚绘,将图4 左右苹果与图6 进行比较,显然赵无极临习塞尚时是通过绘画了解塞尚的理念和精神,并融入个人的观点,寻找符合赵无极的东方艺术道路。塞尚对我自己是很重要的,我从塞尚的空间处理得到启发。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赵无极不止临习塞尚作品,也常临习亨利·马蒂斯。其实,谁能了解,我花了多少时间来领悟塞尚和马蒂斯,然后在回到我们传统中我认为最美的唐宋绘画?赵无极在从塞尚走向马蒂斯的过程中他的画面也渐渐的走向了平面化。野兽派的画家将传统的三维空间变成平面的二维空间,并且运用简约的形和粗重的色块以及装饰风格的画面构成传达画家的内心,在色彩以及纯色的运用上野兽派的画家有着惊人的成就。图7、图10 是赵无极的作品,图7《坐着的女子或吾妻》1948年布面油画,图10《少女肖像》1942 年木板油画。图8、图11 是塞尚的作品,图8《LedaandtheSwan》1888 年,图11《BoyinaRedWaistcoat》1888 年。图9、图12 是马蒂斯的作品,图9《MoorishWomanwithUpheldArms》(懒散的后宫佳丽),图12《马蒂斯夫人》。将图7、图8、图9 及图10、图11、图12 分作两组对比,从色彩、构图中能看出从塞尚向马蒂斯转型,逐渐的走向平面化,但此时的赵无极仍然没有脱离开视觉知觉。“我刚到法国的时候,还在创作具象意味的绘画。我曾经画我的妹妹(如图10),学着马蒂斯的方法回避纯粹的再现。直到在法国受毕加索影响,逐渐摆脱视觉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我是1950 年到画廊,那是毕加索从前的画廊,我们经常碰见,我的名字他记不住,他叫我‘小中国人’”。他的画室里什么都留着,一张纸画条线也留着,洋火盒画个线也留着,画布踢破了也留着,什么都留着。”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1948 年至1950 年在巴黎重新审视,经过一个月漫长的轮渡抵达了巴黎,下了轮渡的赵无极第一时间到了罗浮宫欣赏那些以前只能在画册上见到的名作。他说:“我从未对一个大城市这么快就产生感情,那些和我共事的同伴,立即就成为金兰之交。”初到巴黎除了学习法语,闲暇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穿梭在音乐厅、画廊、展览馆和博物馆之间。皮埃尔斯纳德后来说,那时的赵无极几乎每天都到罗浮宫去朝圣。这一时期古希腊及古埃及艺术令赵无极着迷,赵无极慢慢的开始摒弃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等带有“情节性”的令人逐渐提不起兴致的艺术。1951 年,30 岁的赵无极访问瑞士的日内瓦,第一次与保罗·克利的作品面对面,从克利的作品中发现了“符号”元素,但知道“符号”是1949 年从好友亨利·米肖那里听说了“符号”世界,但并不能理解他们所谓的符号,直到在瑞士日内瓦克利的画展让他深深的震惊,并从其中逐渐的领悟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元素。赵无极开始在新的事物上寻找绘画语言,如商周铜器、汉魏雕刻、玉器、唐宋陶瓷、书法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1950 年,我还没有自己的绘画,它还在我的酝酿之中。“我早期深受克利(PaulKlee)的影响,后来继续探索,终于在1954 年以后,找到了我自己的道路。克利的作品没有马蒂斯形似方面的精通熟练,也缺乏毕加索的强烈感,追求儿童朴质的风格和儿童般的梦幻感。在画面中使物象转换成符号,将眼睛看见的事物结合个人的感受,从中提炼出属于画家的绘画符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经过漫长的探索期”。转变观察方式是走进克利的最佳方式。但赵无极在寻找符号的阶段进展的并不顺利,赵无极逐渐发现自己像个“二流克利”,赵无极为了避免成为“二流”,必须走出克利的世界,迷茫的赵无极继续旅行寻找。旅行结束后,赵无极重新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符号,重新建构个人绘画语言和绘画体系。

重拾水墨后赵无极的心境得到了升华,再一次唤醒了赵无极的激情。大胆的将甲骨文、水墨创作与抽象表现主义相融合,整体画面不追求纯粹的形式,而是追求内在的境界,最终形成了蕴含东方精神的“抒情抽象主义”。

三、结语

赵无极在国外生活了近半个世纪,面对西方的艺术,从具象绘画的探索开始到融合东方传统精神,从有形的事物中提取符号,筛选重组重新建构带有个人风貌的绘画语言,最终形成独有的东方韵味的抒情抽象主义,并享誉世界。只有认识传统,尊重传统才能从中寻找自己,建立独立的风格。这一认识不仅影响了赵无极以及85 讲习班的学员,同时对当代的艺术创作也有着深深地影响,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更要了解传统文化。抽象绘画也不是空画、瞎画,都是从具象逐渐走向抽象,一步步探索出来的。

猜你喜欢

赵无极塞尚克利
论赵无极作品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濠河边长大的旅法艺术家——赵无极
古怪的“苹果男”——塞尚
油和醋一瓶装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赵无极救恩师
赵无极版画展登陆故土
阳光照耀大地
左拉“贬低”塞尚
丛林狼孩子毛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