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赏析

2022-02-21于淑清

乐器 2022年2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唢呐赏析

于淑清

摘要:唢呐是在公元3世纪时期从东欧、西亚等地传入我国的,自此在我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乐器之一。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最初是在我国山东、河南等地广为流传,因旋律优美、节奏欢快,且唢呐的不同声线可模仿大自然中各种鸟类的叫声,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首先对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的创作背景、作曲家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该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百鸟朝凤》的艺术之美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唢呐 《百鸟朝凤》 赏析

引言

《百鸟朝凤》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唢呐独奏曲,因旋律优美舒畅、风格欢快清新,且地方特色鲜明等原因,备受大众的喜爱。很早之前由于传承方面的问题,导致该作品版本众多,结构也不够紧实,艺人演奏时也比较随意。之后经过民间乐手任同祥与陈家齐多次加工、修改,才出现了统一的版本,即人民音乐出版社在20世纪末出版的《百鸟朝凤》。该版本的旋律、格调以及艺术感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整个作品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一、作品创作背景及作曲家介绍

(一)作品创作背景

《百鸟朝凤》的旋律最开始是从民间小调演变而来,因年代太过久远,且没有太过详细准确的资料参考,所以当前人们依然没有确定该乐曲的来历。有学者指出,隋唐时期的《鸟歌万岁乐》是唢呐曲《百鸟朝凤》的最初形态,其来自民间合奏曲目,唢呐为主奏乐器,经后世人们不断整合、改编才有了独奏版本。和其他民间音乐相同,《百鸟朝凤》最开始也没有乐谱,传授的方式也是最古老的口传心授,这也造就了此曲的每一次演奏不尽相同,时长不一,且包含较多的即兴成分。而且,很多艺人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除了绘声绘色地演绎百鸟啼鸣的场面,还会适时添加鸡鸣、犬吠以及人类的声音等,让整场演奏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舞台上首个《百鸟朝凤》的版本是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展示的,同时也是第一次把散落在各个地区的《百鸟朝凤》予以集中整理,最后改编成了完整的唢呐作品。此次整理将《百鸟朝凤》分为了五个段落,分别是引子、慢板段落、快板段落、鸟鸣段落以及快板段落,演奏时间是20分钟。之后,任同祥接连拜访了数位著名的唢呐大师,认真倾听他们的建议,将鸡鸣、犬吠以及人类的声音全部删除,重复段落也删除,由此出现了简洁但艺术感丰富的版本。当前所流传的版本是任同祥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家齐一起商议改编之后的版本,重新对《百鸟朝凤》进行了分段,共八段。该版本的《百鸟朝凤》,不仅结构更加完善,音乐更加紧凑,而且还多了些许的趣味性,因此被广泛流传。

(二)作曲家介绍

任同祥,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在山东省嘉祥县这个被称为“唢呐之乡”的地方长大。任同祥自小就受到鼓吹音乐和戏曲音乐艺术的熏陶,这为他今后的唢呐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岁时,任同祥就跟随伯父学习唢呐,14岁时就已经能够在鼓乐班中担任主奏[1]。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技能和艺术水平,任同祥分别向著名唢呐演奏家袁子文、魏永堂拜师学艺,同时拜访梆子戏名师刘允杰等人学习戏曲知识,为后期音乐创作积累了不少素材。

在我国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上,任同祥功不可没。在任同祥的艺术道路上,他不停地前往乡间收集素材,记录了许多即将失传的古老曲牌的乐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随着任同祥不断采集素材,他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创新,最终让唢呐变成了我国民族乐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百鸟朝凤》的音乐结构

(一)唢呐音符

《百鸟朝凤》的独特是其他音乐文化不可比拟的,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为唢呐乐器构建音乐,从表面看,节奏单一,实际上其乐谱内容非常复杂。举例说明,首先是模仿鸟聲的音乐结构,在《百鸟朝凤》这部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种鸟的叫声,而且并未因唢呐而发生不真切等问题,相反,通过唢呐的演绎,让鸟叫声更流畅、真实的展现出来,可见其音乐构造的复杂性,同时这也是《百鸟朝凤》名气如此高的原因之一。其次,音符重叠,《百鸟朝凤》的演奏十分奇特,主旋律音符和高声模拟兼具,其中模拟鸟鸣段落的出现重叠频率很高。鸟鸣模仿不单单和主旋律是一起进行的,整个作品几乎都是集体性的鸟鸣,并非单个鸟鸣。正是这两点让《百鸟朝凤》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百鸟朝凤》的音乐结构中有大量鸟鸣模拟音符,这主要是从《百鸟朝凤》乐谱的综合结构中研究其独特性。

(二)“鸟鸣音符”的重要性

鸟鸣是《百鸟朝凤》的伴奏旋律,可以说是依附在“主旋律”上的,有着衬托、装饰等功能。之所以会出现“鸟鸣”,是因为该作品主旋律为D大调,同时唢呐音色极尖极细,比较特殊,再加上D大调的旋律感也比较强,这使得“鸟鸣音符”更加自然真实,在乐色、节奏变换时,“鸟鸣”还可以给予缓冲空间,可见“鸟鸣”的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看,《百鸟朝凤》的音乐结构可被称为唢呐音乐中的典型代表,其不仅将唢呐乐器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充分展现,还将我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的纯粹、民族特点进行了发扬。在《百鸟朝凤》的音乐结构中,“鸟鸣”尤为关键,它让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拥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更多人喜爱这部作品。

(三)“板块化”的音乐结构

音乐是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工作与内心情感所创作出来的歌曲形式,通常是利用乐器吹奏再加以人声配合完成,但《百鸟朝凤》属于纯音乐,即无歌词的音乐。通过分析,发现该作品的音乐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别是:①其音乐组成构造极为丰富,主旋律和鸟鸣附和相辅相成;②从整体上看,音乐结构比较朴素,普遍认为唢呐吹奏此曲应当是D大调;③音乐结构对配合度有较高要求,针对此,艺人往往会利用唢呐复杂多变的指法,对主旋律、鸟鸣装饰段落予以精细化处理;④音乐结构让曲子具备了欢乐、热烈的感情。尽管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也在快速发展中,但是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却始终是最初的形态,未曾改变[2]。欣赏《百鸟朝凤》,能够调整人们的心理活动,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们从中得到更多的感悟。

在民间音乐中,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唢呐作为载体,深入民间,说明《百鸟朝凤》有一定通俗性。正因如此,《百鸟朝凤》才会家喻户晓。我国著名导演吴天明还拍摄制作了一部以《百鸟朝凤》为主题的电影,这些都是因为该作品特殊的音乐结构。

三、《百鸟朝凤》的艺术美

(一)旋律美

乐曲创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旋律是否优美,而《百鸟朝凤》这部作品就是因其美奂绝伦的旋律才被人们热爱。首先,该乐曲是以百鸟为中心进行创作,所以风格更偏向轻松、欢快、喧闹、热烈等方面,其中欢快的节奏最能够感染、吸引听众,可以让听众不知不觉地进入乐曲所创设的意境中,感受演奏者和乐曲想表达的感情,由此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在整个乐曲中,上下句呼应的结构非常常见,这为旋律增添了许多的趣味性。比如第二个乐段开始的两个比较核心的乐句,其包含了8个小节,前4个小节即为两两对应的上下句结构,且和后4个小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问一答、一唱一和,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再次,旋律中充满了地域特色。据了解,《百鸟朝凤》最开始是从山东、河南等地区流传的,所以该作品不可避免会受这些地区本土文化、方言音调的影响,比如河南地方戏豫剧、山东柳子戏等,都能够在《百鸟朝凤》中找到相关痕迹。当然,也正因如此,该作品才会在这些地区广泛流传,并深深扎根民间。最后,在旋法运用上非常高明。在乐曲开端,采取了平进和级进的发展手段,描写了大自然如画一般的风景。接着运用三度的小跳和四、五度音程的跳跃,生动又灵巧地描绘了鸟儿们在树林间自由飞翔、愉快玩耍的场景。乐曲后半部分对七、八度音程的大跳运用较多,比如最后乐章的高潮段落等,通过该旋法的运用,为旋律增加了热情、激越的气氛,和乐曲的开端构成了明显的对比,感情逐渐递增,直至最后迸发到顶点,乐曲也由此进入了高潮。

(二)伴奏美

旋律和伴奏往往都是并存的,它们的关系就像红花和绿叶,紧密相连。《百鸟朝凤》中的伴奏形式有很多种,其会跟随旋律不停的变化,借此更好衬托旋律,使其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伴奏形式,分别是:①乐句式伴奏。此种伴奏形式在传统乐曲中非常普遍,《百鸟朝凤》中第二乐段中的伴奏声部,短小的乐句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是乐句式伴奏独有的特点。该伴奏形式和戏曲中清唱清补极为相似,都是为了旋律的发展埋伏笔,从而让旋律更加优美。②乐节式伴奏。前文中提到了上下句呼应结构在旋律中的运用,其实在伴奏中也有很多人对其进行运用。比如《百鸟朝凤》第四乐段中,在对知了的鸣叫声进行模仿之前,旋律和伴奏为对答形式,为旋律增添了欢快、轻松的气氛。此外,这种对答形式的巧妙运用,让乐曲的趣味性更加明显,构思十分独到。③乐段式伴奏。《百鸟朝凤》第三、五乐段的模拟音调就对此种伴奏形式进行了运用。伴奏声部是基于旋律部分的音乐素材所形成的,让各乐段能够更紧密、更顺畅的连接,而且伴奏和旋律二者之间的对比也衬托了旋律更加优美。

(三)形象美

在整个艺术体系中,音乐和美术有很多共通点,比如它们都是凭借独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完美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形象,其中音乐形象是否完美,对该音乐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作用。在中国传统民间乐曲中,关于景色、人物描述的作品数不胜数,然而将音乐形象塑造的炉火纯青、动人心魄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正是其中一个。在经过了漫长岁月却依然能在艺术界屹立不倒,不管是整体还是部分,其刻画的音乐形象都足够真实,而且可以通过唢呐将其灵动活泼的形象呈现在听众面前。

(四)意境美

对乐曲而言,不管规模如何,不管是哪位名家创作的,只需将灵魂注入其中,形成意境,那么它就是一首成功的音乐作品。如果乐曲失去了意境或者从未有过意境,那么这首乐曲很难打动人心,引发听众的共鸣,自然也称不上是成功的作品。《百鸟朝凤》被大家深爱的原因除了拥有以上几种美之外,最关键的其还拥有意境美。当前廣泛流传的《百鸟朝凤》版本,被分成了8个意境,分别是山雀啼晓、春回大地、莺歌燕舞、林间嬉戏、百鸟朝凤、欢乐歌舞、凤凰展翅、并翅凌空。这8个意境主题除了在纵向上存在密切关联之外,还呈现出层层递进的关系。欣赏《百鸟朝凤》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徐徐展开一幅美丽的画卷,既有山雀在林间鸣叫、莺雀嬉戏打闹,又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今后生活的期盼。

结语

综上所述,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在音乐界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实际演奏时,演奏者会充分利用唢呐明亮、豪放、刚劲的音色,生动灵活地模拟百鸟的啼叫声,为听众描绘出一幅万物复苏、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通过欣赏《百鸟朝凤》,可以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舞人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朱勇.百鸟争鸣,春色无边——唢呐曲《百鸟朝凤》赏析[J]. 音乐大观,2012,(02):132.

[2]孙南航.谈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J]. 剧作家,2007,(03):134.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唢呐赏析
唢呐手
唢呐
唢呐放光芒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唢呐(短篇小说)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