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山市中小学应对突发袭击事件相关制度建设与策略研究

2022-02-21刘宇

科技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园安全

刘宇

摘要:在世界各国的暴力恐怖襲击中,校园袭击无疑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 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校园袭击事件也处于频发高发状态,给在校师生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恐慌。课题分析了国内2001年—2021年发生的47起校园袭击案件和辽宁省一年内发生的7起个人极端案件,总结该类案件的发案特点,结合鞍山市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关键性问题,为鞍山市中小学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提出部分改进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个人极端;校园袭击;校园安全

一、我国中小学校园袭击案件发案现状分析

伤亡情况严重,47起案件伤亡总人数823人,在校学生和幼儿死亡人数达131人,平均每起案件约有2 .8名学生或幼儿死亡。犯罪手段相对集中,以刀斧砍杀为主要袭击方式,案件统计结果发现刀斧砍杀袭击占到发案比例的75%。校园袭击已然成为了个人极端犯罪的惯性取向,形成了极端人员宣泄情绪的突破口,这一特点从各年度发案数量统计中清晰可见。2001至2021年20年间只有2005年、2009年、2015年没有发案,其余17年每年都有案件发生,其中2004年一年时间连续发案10起,可以明显看出,此类案件已不再是偶有发案的个别案件,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犯罪模式。

二、个人极端案件高频发案剑指学校安全

个人极端案件是指个人以发泄个人愤恨、对社会进行打击报复、造成重大影响为目的,以扭曲的心理状态和匪夷所思的行为方式,运用爆炸、杀人、放火、刀斧砍杀、车撞等暴力手段,侵害社会或者他人,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犯罪。2021年上半年全国发生的各类个人极端案件中就包含三起针对校园的刀斧砍杀袭击案件,共计造成3死26伤。课题研究中对辽宁省省内一年时间发生的7起个人极端案件也开展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案件发生分布在省内各地市,7起案件中也包括2起针对学校的袭击,这两起案件由于现场执勤公安民警反应快速,将嫌疑人进行控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见中小学校园已然成为了个人极端案件发案的重灾区之一。

三、校园袭击案件频发动因分析

课题研究分析了47起校园袭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除13人是精神疾病患者或曾经患有精神疾病,其余犯罪嫌疑人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些人作案过程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均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对于作案都经过细心准备与规划。经过对案件信息的分析,确定了激发他们作案动机的四方面因素。

(一)危险性格的危险人

个人极端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普遍存在较严重的人格缺陷,具有偏执、敏感、易怒、易冲动、自控力不足的性格特点,对待事物冷酷、残忍,生活中独来独往、孤僻、不善于交流,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情绪难以疏解。

一旦他们陷入某种困苦心境下,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来他发泄心中不满。

(二)加剧的经济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层出不穷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的社会分层也越来越明显,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差距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部分人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阶层对立的冲突性问题。

(三)矛盾长期未化解

很多弱势群体个人权益受到损害和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被忽视感,导致微小矛盾升级到无可救药。矛盾与利益诉求处于弱势的群体往往是能力上和认知上受到局限的人群,这类人群无论是性格上还是生活状况上都存在极端性的特点,极易出现暴力攻击行为,以此来发泄心中不满。

(四)媒体传播推波助澜

媒体对个人极端行为案件大肆报道,甚至夸大案情报道,恰好迎合了极端人员的认知和精神需求,使他们找到了暴力行为的社会性依据,形成了激发和诱导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认知动力。

四、应对个人极端行为如何防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作为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对校园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必须清醒地认识校园安全风险所面临的现状,应当全方位抓好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作为主体责任单位应从四个方面着手治理并预防个人极端案件。

(一) 建立定期安防知识技能培训制度

定期安防知识技能培训是建立校园自有防卫力量的重要途径,校园自有防卫力量也是应对校园刀斧袭击的最高效措施,要想有效抵御校园刀斧袭击的发生,学校自己必须保有一只应急防卫力量。因为个人极端袭击案件的发生过程速度快,很多时候等不及警方的专业处置团队到场,例如2010年3月23福建南平郑民生案,仅用55秒就造成8死5伤的严重结果。学校如果有一只快速反应的应对和处置力量,第一时间阻止犯罪嫌疑人的袭击,防止案情扩大化,为警察到场争取时间和空间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课题研究中调研了鞍山市部分中小学,对多名老师及学校领导进行了访谈,当被问及是否有过应对个人极端袭击培训的经历时,答案基本是否定的。这种否定的回答说明在鞍山市中小学,安防培训长期以来是缺位的,即使开展了培训多数也是走过场,师生也没有真实地了解我国校园安全的真实现状。虽然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强调了对校园安保培训,但是多数学校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很多师生都进行过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唯独没有经历过反袭击逃生自救和相关的应急处置演练,也没有对这方面的预防意识,都认为这种问题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实际情况是所有的校园安全风险中发生几率最高的就是刀斧砍杀袭击,而且也是伤害性最强的一种安全风险。加强校园自身防御能力建设是有效防范个人极端袭击办法之一,在校教师和保卫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全校应急演练。教职工通过专业的培训可以了解当前校园安全所面临的现状,能够掌握危险发生时如何做出快速正确的应对和自救措施,最大程度减小伤亡。培训制度的建立也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强有力的政策与规范化制度跟进督导, 不能“亡羊补牢”做事后诸葛亮,对于校园安全风险预防只能细致在前,等出了问题再弥补为时已晚,甚至案件结果成为本地区几十年无法抹去的伤疤。

(二)防爆器材的装备和配发应当统一归口管理定期检查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试行)》第十条明确规定“学校门卫值班室按执勤人数配备以下防卫器械:防暴头盔(1顶/人)、防护盾牌(1副/人)、防刺背心(1套/人)、防割手套(1副/人)、橡胶警棍(1支/人)、强光电筒(1支/人)、自卫喷雾器(1支/人)、安全钢叉2套” 。从以上装备的配备要求来看,保安人员在接受过系统培训后,应对个人极端刀斧袭击具有充足的把握,但在调研走访鞍山市部分学校的实际结果来看,被走访的学校中没有一所按规定配备相应器材,给出的原因是学校没有经费。表面看上去是学校经费问题,实则是思想问题,从根本上没有注重安全风险,都抱有一种侥幸的赌徒心理,自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在自己身上出现,采购这些防暴器材是浪费。解决这个问题应当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统一管理集体采购,按要求配发,定期协同公安机关对器材进行检查督导,不能放任由各学校自行其是,否则又成了纸面文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装备的防护,一旦出现问题就只能用扫帚、拖把、桌椅板凳,试想如果只用这些物品能抵挡刀斧砍杀,就不会出现47起案件中的823人伤亡,所以装备器材的配备是全方位抵御校园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负面结果。

(三)强化校内风险排查

内部风险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内部风险可分为直接内部人员风险和间接内部人员风险。直接风险是指校内教职工和学生,例如47起案件中的湖南何钊诲案、北京徐和平案、湖南刘红文案、北京贾某某案、广西梧州李小文案五起案件均为学校在校教职工,2017年4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学生罗军持弹簧刀在办公室捅刺班主任鲍老师26刀,鲍老师经抢救无效死亡,2020年12月20日黑龙江鹤岗市一名14岁男生在校外补课机构刺死本校语文老师。间接内部风险是指由于学生矛盾、师生矛盾、教师家长矛盾、教师个人矛盾纠纷所引发的针对校园的个人极端案件,例如2003年3月7日广西谢忠材案,因为与幼儿园女教师恋爱失败而袭击幼儿园。前文中叙述到矛盾纠纷是引发校园袭击的主要动因之一,校园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的矛盾纠纷链接和学校内部形成的矛盾纠纷都是校园安全风险的燃点。在排查校内安全隐患过程中,学校应当与公安机关保持沟通对有服刑历史、精神疾病患病历史、吸毒历史、治安违法处罚历史的学生家长信息了解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间的矛盾、师生间的矛盾、教师家庭矛盾、教师与家长间的矛盾要及时发现早期干预积极化解,化解不了的及时请公安机关介入或通报公安机关重点关注,提前预防矛盾升级导致问题不可收拾。对学校的危险物品管理也应重点关注,包括厨房刀具、液化天然气罐、都应当上锁固定专人负责,每日食品做到留样待检,实验室危化危暴物品专人专柜严格封存管理,出入严格记录。对学生的个人随身物品定期请公安机关进行检查,发现学生持有管制刀具的情况要立即收缴进行警示教育,预防学生的伤害性案件发生。

(四)强化校园内部技防建设

技术防范是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不可或缺的组成分部分,加强技术防范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风险防控的人力投入,提升单位时间内防控工作效率。首先,校园技术防范应当全方位加装监控视频设备,实验室、廚房、食品储藏室等重点区域还需加装声音识别系统,做到图像声音整体收录实时监控,将警卫室与监控室整合使用,做到发现问题快速处理。再者,学校要加强内部交通设施建设,对车辆停放区域的规划要远离教学楼,并在校内主要建筑物门前设置防撞墩、车辆通行道路上设置减速带,道路两侧铺设较高的路肩预防车辆突然变向。最后,在围墙上方加装防攀爬倒刺,防止翻墙闯入。

五、结束语

校园安全问题重在预防,无论人防、技防、物防都要协调配合,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因为引发校园安全问题的种种因素是将长期伴随我国社会发展而存在的,所以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鞍山市与其他省市地区同样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校园作为防卫能力薄弱,社会影响面相对较大的公共场所极易成为个人极端分子发泄情绪的袭击对象,因此校园安全风险的防范与管控应当倍加重视,加强整体防范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何睿. 校园暴力袭击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1):69-71.

[2]靳高风,李易尚,朱双洋.当前我国校园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研究[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3):70-78.

[3]李春雷,肖 娟.媒体报道对大众犯罪心理的纾解——基于“江苏泰兴校园砍杀事件”的个案研究[J],当代传播2011 (6) : 96-97.

[4]何睿,校园暴力袭击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建设[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1)68-71.

(2021 年度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

(立项编号as20213080)

猜你喜欢

校园安全
培育校园安全文化夯实学校安全基础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高等院校校园安全稳定创新工作机制研究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开学季,打好校园安全堡垒战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研究
网络模式视角下的学生自治组织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园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