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研究
2016-07-27马悦轩
马悦轩
摘 要:本文以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为基点,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的先进经验,利用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通过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安全管理的政策缺失和需求,最终归纳出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价值取向和整体设计。
关键词:校园事故;高校;校园安全;安全管理
1.高校校园安全的概念
作为“高校”和“安全”的结合,我们可以总结得出“高校校园安全”的定义:校园内的物品和师生、工作人员没有危险,不受外在的威胁。显然,这里定义的“高校校园安全”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站在现实的角度看,社会中的任何人和物都不可能绝对地安全,只能是相对安全。因此,在校园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安全,只能是尽力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尽可能提高安全水平。
2.建立健全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近年来,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频发,校园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其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并且某些事故呈现多领域、大规模发生的状态,公共安全形势让人担忧。但作为人才最为集中的高校,我们仍然延续着古老的校园保卫处制度。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的安保制度以适应新时期的安全挑战迫在眉睫。
3.高校校园安全的现状
(1)高校校园安全事故的类别。涉及政治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较少,但是由此引发的后果却非常严重,对学校以及师生带来的伤害也最大。一般是指由国家或者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引发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非法聚集或游行事件;学生利益受到侵犯导致的学生罢课、游行的群体性事件;社会不法分子或恐怖势力进入学校行凶造成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等。
(2)高校面临的安全形势。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中,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和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高校本身的社会属性也越来越明显,校园结构和人员的组成也越来越复杂。校外人员进入校园的限制越来越少,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 各类违法犯罪事件频发,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校园周边的安全秩序;校园周边人员流动性强,车流量大,管理难度大,容易发生治安、交通上的问题。
4.对策建议
(1)法律层面。虽然制定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仍然存在法理上的一些困难,但仍然势在必行。法律法规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对于高校校园安全的管理也是如此。在一个法治国家,只有具备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的依靠法律来保卫高校校园及师生的安全。
(2)制度层面。相比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治安情况的日益复杂、校园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我们的校园保卫处制度却停滞不前,与新时代明显脱节。在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校园警察制度,派专业警察驻校或者定期到学校巡逻,以提高校园安全管理专业性。
(3)配置层面。所谓配置,主要包括高校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设施配置以及技术配置。第一,目前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对高校安全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促使安全管理队伍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在招聘校园安全管理人员时,应该对应聘者的受教育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提高安保人员的文化水平。对于应聘成功的人员,应该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评,只有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第二,需要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安全设备,不是要求设备要有多先进,最起码要做到对校园重要位置的广覆盖。尤其是生活区,作为学生生活、居住的场所,理应得到更高的重视。而目前生活区的监控设施明显不足,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给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总之,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配置,其前提还是高校重视校园安全的管理,加大对校园安全管理建设上的投入。要知道,安全是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切实保护好广大师生的安全,师生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和精力投入到学习、科研上面去。
参考文献:
[1]王 浩.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J].辽宁警专学报,2010, (1).
[2]任国友.中美校园安全文化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