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2022-02-21宋钰
宋钰
摘要:在新工科的建设背景下,为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出新的要求,结合新时期发展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灵活有效。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进行探讨,文章主要阐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新工科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策略。
关键词:新工科;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核心中,强调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C语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编程技术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操作,促进学科之间相互融合。《C语言程序设计》是很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需要加强重视,帮助学生熟悉C语言语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 填鸭式教学较为明显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注重理论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并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而当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填鸭式教学较为明显,教师仅将课本内容进行阐述,但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较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 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对于此门课程的学习,教学目标应当放在学生的编程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教师不了解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单一的线下教学,对于教学方法也没有创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不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用的案例较为陈旧,与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相違背,其次,内容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使学生没有清晰的认识,最后,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会逐渐降低甚至丧失,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 教学考核机制单一
在教学考核中,课程考核机制较为单一,不能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良好体现。在新时期的工科教学背景下,一些学科的考核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及实践能力都有专项的考核,有利于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实际课程考核中,教师仅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全面的掌握,体现出教学评价的片面性,不利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发展[1]。
二、新工科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策略
1. 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中,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学领域也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新时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出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教师应当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线上教学平台,推出智慧型线上教学工具,使学生们利用手机或电脑下载相应教学平台,并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比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及空间更加自由,对学生学习的限制条件较少,并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雨课堂的建立,可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课前、课中及课下等教学模式良好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在线上的学习中,在课前将相关内容进行推送,使学生预习课件、观看视频、了解例题及案例,并明确具体学习任务。而在课中学习,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操作演示进行自主学习,并实现翻转课堂,使学生在线上及线下完成讨论,并针对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解决。在课后内容中,将相关知识进行巩固,通过雨课堂,进行作业完成、任务仿真及作品展示,体现出智慧型教学,将教学更加简便,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2]。
2. 加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并更利于学生理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多种案例进行教学演示,使学生了解其中的核心技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选取学生易懂的案例,并保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紧密,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养成良好的编程素养和思维。例如,在学习数组应用的过程中,假设有40个学生被邀请来给餐厅的饮食和服务质量打分,分数划分为1~10这10个等级(1表示最低分,10表示最高分),编程统计并按如下格式输出餐饮服务质量调查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和知识进行探索,并给予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三部分,主要有课内实验、课外开放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课程,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开放实验室项目及创新创业项目中,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新工科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锻炼学生编程思维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并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加灵活,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教学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多种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毕馨文, 孙雪岩, 牛晶. 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课程》中的改革实践[J]. 福建茶叶, 2019, 41(3):2-2.
[2]刘秋菊, 王仲英. 新工科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