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发展策略

2022-02-21王舟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发展策略

王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生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受此影响颇深。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各种不良信息也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用户,不良的信息环境会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有效防范,从根源上预防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本文将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发展策略进行综合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心理学教育;发展策略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被纳入到各大高校整体教育规划当中。然而固态化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积极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背景为依托,下文将对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发展改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利用互联网设置心理监测平台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对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尽快转变教育理念,運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网络的便利性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工作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定期引导学生在平台中进行心理测试,以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许多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羞于开口,借助心理平台能够实现一对一交流辅导模式,使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我并且充分保护了自身的隐私。整合大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结合大家的心理监测数据制作心理电子档案,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真正发挥心理学教育的实效性。在特殊时期,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授课,定期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大家学会如何调节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教师也可整合教育资源在平台中针对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同心理困惑开设专栏,如人际交流、就业压力、学业压力、情感困扰等,真是实现动态化教学模式。使全体同学都能加深对心理学的重视,发挥互联网积极导向作用,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1]。

二、引入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既是课程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引导者,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心理学教育在各大高校内长期被边缘化,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照搬书本内容进行授课,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从而失去了心理学教育的真正效用。因此,教师应结合大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创造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手段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可定期在班级内组织开展辩论大赛,如:心灵鸡汤是否有营养?你想拥有读心术的能力吗?等等新颖具有心理学教育意义的辩论题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心理学知识的魅力[2]。同时也通过辩论大赛提高了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丰富了大学生活,从而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互联网布局构建思想防线

互联网的发展对现代生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收取知识的途径随之增多,满足了大家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的需求,在网络上交友、拓展人脉满足自由平等的交流需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身处校园中的学生思想观念较为不成熟,很容易在网络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一些缺乏判断能力的学生无法判断真伪,容易遭受欺骗,容易导致其心理受到损伤[3]。值此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心理学教育,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应在校园内部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及时剔除不良信息传播渠道。为保障大学生群体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与诱惑,校方应积极响应心理健康教育号召,创办网络官方账号。由心理教师在账号内输送正能量新闻,弘扬社会积极优秀文化,为大家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利用官方平台及时播报电信诈骗、校园贷套路等网络诈骗手段,使大家能够认识到虚假信息的荒谬性,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在学期结束后,校方可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士认为前来校园内部举办讲座,利用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以更加科学的角度解答心理困惑。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校园内部形成一股积极风范,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其心理素质。

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由于部分学生过度依赖于互联网,在生活中鲜少与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形成了交流障碍的问题。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所应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虚拟性导致许多学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开展户外活动,鼓励学生摆脱网络的依赖,前往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生命的律动,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在活动的设定上,教师应遵循多样化原则,例如针对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教师可以“遇见未来的自己”为主题,组织大家写一封信,并在下个学期开始前返还给大家。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心理话剧”活动,鼓励大家团结协作呈现一出完美的舞台剧。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舒缓学业压力,养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把握好网络带来的双面影响,创造符合学生所需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快乐成长,为国家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晨.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山西青年,2019(24):129-130.

[2]程文帝.“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挑战与机遇[J].明日风尚,2019(24):188+190.

[3]刘晓梅.“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引导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2):45-46+52.

猜你喜欢

互联网背景发展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酒店销售渠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