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历史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学科能力
2022-02-21彭田田
彭田田
摘要:课程改革通过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等重要文件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现阶段,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策略进行探索阐述。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堂教学
一、明确能力目标,提高教学实效
“中小学学科能力表现研究”将历史学科能力细化为9项能力要素:识记、概括、说明、解释、推论、评价、论证、叙述、探究。
以岳麓版高中教材选修Ⅰ《戊戌变法》为例来实践历史学科的各项能力。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百日维新的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结合历史学科能力要求,选择部分能力,设计本科的教学目标:识记百日维新的基本内容与变法的历史意义;对百日维新的内容进行概括;推测百日维新措施的作用;解释新政失败的原因;评价戊戌变法;探究变法的失败和中国近代化道路艰难曲折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任何改革都有风险,绝不是一帆风顺、轻轻松松就可以成功的;改革要综合考量改革的现实条件、社会接受能力,要想方设法减少改革阻力,循序渐进;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衡量戊戌变法。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果坚持有目的地按照学科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课堂实践,学生的学科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炼核心问题,整合教学内容
知识作为人类经验的总结,宏观上看本身就是连成一片的状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培养学科交叉意识,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立体养成。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Ⅰ《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为例,在讲解罗马法在帝国时代从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时,通过史料分析带学生理清罗马法发展的内在逻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邦膨胀至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通过“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商业网,各地间交流频繁,人际、经济、社会等纠纷也逐渐增多,逐渐演化为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矛盾。为缓解统治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由原来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扩大至整个帝国的一切自由民,使得外邦人在法律上实现了“入乡随俗”。用三个英文小谚语“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All roads lead to Rome.”“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串联本问题,既呼应问题,又体现学科间的联系,增强趣味性。法通国脉千秋稳,律顺民心九域兴。学生耳目一新,课堂氛围热烈。
三、依托材料,深度理解
史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载体,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起点,史料教学近年来炙手可热,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中外历史史料浩如烟海,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审慎地选择史料,根据学生学情、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重难点,选取真实、有效、富有思想性的史料,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二个子目分封制,在讲授分封制的方式时,给学生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王卜于宜口土南。王令虞侯夨曰:迁……侯於宜……锡土:厥川三百…厥……百又……,厥宅邑三十又五,〔厥〕……百又四十。锡在宜王人〔十〕又七裏。锡奠七伯,厥〔庐〕〔千〕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
——摘自西周宜侯夨簋铭文
材料二:周公……分鲁公(即伯禽,周公之子)以……殷民六族……分康叔(周公之弟)……殷民七族……
——摘自《左传·定公四年》
设问:分封的方式是什么?继续追问:“授土、授民”这样的措施蘊含着怎样的政治智慧?以上措施起到什么作用?通过阅读西周宜侯夨簋铭文,解读分封的程序、分封的内容,意在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从历史文物中获取和使用信息,得出历史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分封的目的,进而分析分封制的作用。通过对西周“授土、授民”这些政治策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西周政治智慧的伟大,进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养成自发主动学习的习惯,熟悉历史学习的范式,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构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如下一些尝试:
1.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自我构建的学习方式
用思维导图贯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的学前认知、自我构建的学习方式,也成为学生在课堂上新知识、新认识的载体。学生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通过课堂学习的不断补充,最终形成历史知识、理解与认知的结合,这种学习体验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2.史料教学是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历史课堂上丰富的史料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而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也就是解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面对一则材料,恰当、准确地回答问题,这是一种能力;面对多角度的材料,学生选择、体验、分析、概括,这也是一种能力。通过有效的史料教学,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跃上一个台阶。
3.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合作探究,克服定势思维,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史料,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学生在小组或团队的交流合作中看到了其他同学的理解和认识,相应的也会激发和活化自己的思维状态,形成师生教学相长、学生互相促进、人与历史对话的活化的课堂,使思维在合作探究中活跃起来。
五、结语
“述往事,思来者”;“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对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新课程改革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恰逢其时。不断探索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历史教师的崇高使命和矢志不渝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