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视域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2-21何玉玲
何玉玲
摘 要: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亟需面对的现实问题。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其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民族地区通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综合优势等嵌入“双循环”来推动本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民族地区 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言
2020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无形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主要集中表现在民族地区,走单纯经济增长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因此,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亟待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国家的各个地区,共同努力将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要注重其合理增长,不能盲目追求速度。新发展阶段《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的新格局指导意见》要求西部地区要与全国发展呈一致,致力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而西部包含了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因此,民族地区必须时刻跟随国家发展的脚步,与东部地区同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民族地区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走向之间的问题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GDP稳步提升且突破了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3%。但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经济发展走向來看,我国的经济增速水平在未来5年需要保持在5%-5.5%,未来15年内需要保持在4%-5.5%①,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压力。加之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大,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更为困难。如下表所示,2020年民族8省份中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的只有内蒙古自治区。可见,民族地区整体上要想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还需要更加努力。
(二)民族地区经济与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之间的问题
我国中东西部不平衡的资源要素区域分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挖掘自身经济潜能,导致其经济发展动能不足。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有着巨大压力。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产业和人口从民族地区净流出,集聚在我国的三大经济圈。2020年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三大经济圈,分别完成GDP10.19、8.6和20.5万亿元,且分别占全国的10.03%、8.5%和20.18%,三大经济圈的GDP占全国总产出的38.71%①。由此可见,民族地区资源无形中被剥离,阻碍了其经济向高质量方向迈进的步伐。
(三)民族地区经济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问题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GDP同比增长2.3%。如下图所示,较全国增速而言,民族地区只有西藏自治区增速较快,高达7.8%,内蒙古自治区增速较慢,仅为0.2%,与全国增速差距较大。这也显示出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区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巨大差距。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区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竞争出现,民族地区还需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显示出后发优势,增加自身的内生动力,同时要注重绿色生态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新时代民族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必须积极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全国整体经济发展中找到恰当的定位顺势发展,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二、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定位与机遇
“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区就不再是简单的互补关系,需共同促进国内大循环,激发出国内外资源的内生动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此定位下,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新发展格局也为民族地区带来了重要机遇,有力地推动了其与东部地区协同一致,共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国内大循环有利于扩大民族地区的消费市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民族地区借助国内大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消费市场机遇。
首先,依托国内市场,为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消费基础。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为民族地区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消费空间及经济增长点,民族地区的消费市场扩大。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91981亿元,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市场依然巨大。民族地区应该抓住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市场机遇,利用国内的市场优势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我国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这些资源为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绿色消费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生态产品也成为人们追求的消费增长点,这就为民族地区拓展了绿色生态需求空间,民族地区要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的生态资源推动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拓宽绿色消费空间,加快经济的转型发展。
(二)国内大循环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升级
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
首先,“双循环”背景下,民族地区可借助国内大市场,以消费升级来推动本地区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旅游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加之人们对文化的追求逐渐提升,民族地区可以将自身的旅游资源与文化风俗相结合,形成民族特色的“文旅”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依托于国内大循环,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产业转移为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带来了机遇。产业转移的浪潮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带动了产业升级。民族地区可以借助特色产业研发多样化的特色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打开民族地区资源发展的道路,促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的成长,进而拓展民族地区消费空间,以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双循环”新格局下,新疆、广西、云南等地区充分发挥特殊的区位优势,通过辐射效应为周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机遇,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巨大潜力。我国要注重东西部地区高质量开放的一致性,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促进西部地区的开放,以沿线的互联互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型经济,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三、“双循环”新格局下民族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双循环”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潜力。应借助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纵观全局的综合优势等,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以资源优势嵌入国内大循环
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已有的资源优势,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首先,民族地区要扩大第三产业在本地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以第三产业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民族地区可将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独特的文化资源相融合,促进本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借势将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形成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民族地区要在国内大循环的机遇下,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品牌产业的有力抓手,造势发展特色产品促使其形成独特的品牌声誉。继而加入绿色生态与传统文化的元素,利用民族地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推出独特的产品品牌,满足居民对生态健康产品和精神文化上的双重需求。生态与文化相融合,打造绿色传统的生态文化品牌产业,使其成为民族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以期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
(二)以区位优势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民族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抓住机遇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本地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首先,民族地区要加强对外开放的深度,构建高质量的开放格局。推动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的层次化建设,促进国内国际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体系的形成,促进民族地区资源向外部的拓展,延长产业链,实现联动发展;还要注重跨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战略发展多样化的联运,完善内陆、沿海各交通网络通道的衔接,进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民族地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其次,要重视东西部地区的同步发展。同时推进它们的对外开放,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将“走出去”和“引进来”与“双循环”新格局巧妙融合起来。加大新疆、云南等民族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作用,增强民族地区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以城市经济来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进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三)以综合优势嵌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要在嵌入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推进;又要嵌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在综合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推进。
首先,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地域性的综合优势,在国内大循环中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处。发挥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吸引外资,进行产业重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在资源丰富与成本低的综合优势推动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进程,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畅通国内大循环。
其次,民族地区要借助“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利用它们共同作用的地域性綜合优势,与沿线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推动国际循环。民族地区在此环境下吸引外资,加大对本地区的科技投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进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缺乏内生动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民族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民族地区可以嵌入新发展格局,进行区域性、整体性的发展。借助自身丰富的资源嵌入国内大循环,利用特色产业为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做贡献,利用交通要道的优势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此,民族地区可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到全新的经济发展道路,以期与东部地区同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海燕,郑长德.“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1).
[2]黄泰岩,詹筱媛.民族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
[3]郭冠男,宋爱娴.西部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1,(6).
[4]孙早,谢慧莹,刘航.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的西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