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径

2022-02-21李瑞琪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传统

李瑞琪

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本质深刻的精神底蕴,滋养着民族发展壮大。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和精神支柱,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对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融入现状及路径展开论述,力求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熠熠生辉,对学生的感染浸润可谓无处不在,其能够提供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影响其行为实践。高校思政教育有责任塑造人格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体现了毋庸置疑的完善助推作用。因此,要对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正确认识并明确其现实意义,这对传统文化位置的合理设定和强化思政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文化能够提供精神支柱

现如今,社会公众已逐步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引领社会风尚及净化社会环境中愈发不可替代的作用,诸如《百家讲坛》等优秀文化节目开始热播,孔子学院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开设,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影响力,同时也反映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密切关系。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使经济交流常态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时有发生,这大大推动了思想的更新融合,面临巨大的思潮涌动,价值观的选择树立尤为重要,这就使得高校迫切需要坚实的精神支柱,约束不良风气和净化校园环境,传统文化恰恰能够充当这一支柱角色,能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有效维护高校内的公平正义。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的内核,因而高校的思政工作开展应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教育基石。核心价值观不仅仅只是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且其已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因而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弘扬传统文化。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对社会价值体系的转换提出要求,而转换应基于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无可替代的正确引导作用,能够引领高校学生的思想方向,并在行为规范和价值引导方面完善思政教育。因此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将引发受教育对象关心关注国家命运,促成其志在为国家富强奋斗。基于以上分析,传统文化在提升受教育对象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极大的作用,有利于促成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融入现状

(一) 道德地位削弱,思政教育遭遇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道德建设处于中心地位,就社会或个体而言,无不追求道德完善并将其视为至高理想;而传统文化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原动力,思政教育应予以重点关注。现如今,如何界定道德成为传统文化辅助思政教育的一大难题。但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使道德已然不是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经济占位更为突出,这无疑使道德地位削弱,思政教育受到挑战。

(二)部分大学生集体全局观淡薄

传统文化将整体利益至上作为其价值理念的基本构成,认为个体依附于社会,只有在整体环境下,个人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十分强调集体主义和意识,但其并未对个人的发展诉求予以足够重视,亦不关注个体自我价值和满足感的实现获得,因而很难得到个体的认同。当代社会已开始愈发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实现,自我完善与超越的土壤日益肥沃,个体发展的需求亦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但这又导致部分大学生集体全局观淡薄。这就使得高校应在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关注集体全局观的树立形成。

(三)传统文化面临多元文化冲击

传统文化恪守规则程度高,重视外部评价,始终关注自身行为规范性及思想与他人的一致性,这往往容易造成思想僵化,阻碍个性表达。而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均丰富起来,思政教育面临传统与现实间的激烈冲突。基于上述背景,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应着重将修身思想融入其中,一方面应鼓励高校学生释放个性并勇于创新探索;另一方面注意引导他们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浅析

(一)更新教育理念

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思政理论课教学,其旨在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看,应加强高校生对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导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目前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相关课程中可引入传统文化模块,灌输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育人在思政课堂或者弘扬传统文化上的目的功能具有一致性,因而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不仅能够创设新形式课堂,并且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同时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实施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辨明分析其与马列主义间的密切关联,通过搜集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极大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也能扩大文化的传播。此外,高校思政教育应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手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互补性功能进行明确,将两者的优点充分体现出来,使得两者形成合力促进教育发展。

(二)创新传播载体

在创新方面应着重考虑时代发展背景和社会要求。互联网信息化发展与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极大影响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方式,社会已进入“读屏时代”,高校学生受到该时代革新的影响,文化思想、思维及行为均受到较大影响。鉴于此,思政教育工作应注意传播载体的创新,使传统文化突出思政教育感染力,例如,可以开发微电影启发引导等多元化教育模式,改变既有的单一模式向立体化模式发展,课堂上讲究互动性,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可构建翻转课堂,开发微电影教育、在线课堂及网络考试等多样化思政教育平台,使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增强课堂教育的互动性;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网络环境进行研究分析,构建在线教育平台并在平台上呈现传统文化,使得学生能够共同接受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育和学习双向进行的同时,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传播。

(三)强化实践教育

积极并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是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并应基于此,建立健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平台。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传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以体现继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对高校学生进行引导。在传统文化中,修养的地位举足轻重,堪称人生首要大事,一个人要想生存发展,离不开诚信和修养。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提升当下高校学生的修养,促使他们践行君子之行为,对于社会公德积极自觉地予以遵守,并始终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譬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礼仪教育活动,力求高校大学生在参与此类活动中达到自身修养的提高,所言所行符合道德标准。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持续更新发展并不断完善,作为国人精神层面和价值观的根本,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现如今,多元化、多样化的思想价值理念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并影响思政教育开展。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将构建正确合理科学的价值观,发挥民族精神引领作用,强化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占毅.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08-111.

[2]贺玉兰.用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思政教育“化人”本性的回归: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出版广角,2015(15):122-123.

[3]虢美妮.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8(4):88.

(作者单位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