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年以来厦漳泉区域差异与发展

2022-02-21田行健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2期
关键词:漳州市常住人口漳州

田行健

改革开放后,厦漳泉地区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年龄结构成为分析该地区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化上,厦漳泉地区皆属于闽南文化区,三地衍生出的闽南文化辐射中国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文化认同感较强。从行政级别来看,该地区位于福建省南部,为狭义上的“闽南金三角”,漳州、泉州二市为地级市,厦门为副省级城市。

一、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厦漳泉地区的人口结构概况

2000年以来的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厦漳泉地区的常住人口由1 391.63万人增加到约1 900万人,增长幅度约为36%,三个地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厦漳泉地区总人口约为1 391.63万人。其中:漳州市0~14岁人口约占22.87%,共104.80万人;15~64岁人口约占70.56%,共323.34万人;65岁以上人口约占6.87%,共31.48万人;合计458.25万人。厦门市0~14岁人口约占14.48%,共297 291人;15~64岁人口约占80.53%,共1 653 215人;65岁人口约占4.99%,共102 545人;合计205.31万人。泉州市0~14岁人口约占24.11%,共175.54万人;15~64岁人口约占70.58%,共513.86万人;65岁以上人口约占5.31%,共38.67万人;合计728.07万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三个地级市共19 000 583人。其中:漳州市0~14岁人口约占19.87%,共1 004 102人;15~60岁人口约占62.20%,共3 143 679人;60岁以上人口约占17.93%,共906 547人(65岁以上人口共12.34%,约623 456人);合计5 054 328人。厦门市0~14岁人口约占17.16%,共886 282人;15~60岁人口约占73.28%,约3 784 109人;60岁以上人口约占9.56%,共493 579人(65岁以上人口约占6.17%,共318 513人);合计5 163 970人。泉州市0~14岁人口约占20.62,共1 810 831人;15~60岁人口约占66.17%,共5 811 365人;60岁以上人口约占13.21%,共1 160 089人(65岁以上人口约占9%,共790 577人);合计8 782 285人。

数量上,几乎所有的组别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加,体现出2000年以來的20年内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内部人口流动较为频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体现在厦漳泉地区的中心城市——厦门内外部人口流动中。厦漳泉地区的人口增量差异较大,增加最多的是厦门,约为310万人;其次是泉州,约为150万人;漳州增长最少,仅增加了约47万人。

整体来看,2000年以来的20年内厦漳泉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有所增加,但仍大量涌入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地区人口结构尚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此外,该地区近10年的人口老龄化速度约为4.14%,明显慢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所统计的5.44%的全国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厦漳泉地区2020年人口性别比,同福建省全省的均值106.94相比,要高出近2%;而在2000年,该地区人口性别比同福建省全省的均值106.36相比,要低近1.4%。该省其他市级单位的人口性别比变化幅度明显较小,可见,文化、生育观念、政策等的变化不是反映省内性别比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综上,该地区近20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人口相对较为年轻的地区,且在省内属于青壮年人口涌入较多的地区。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及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

个体上看,厦门的人口年龄结构在2000年以来的20年内的年轻化趋势优于漳州、泉州二市,而泉州的年龄结构又较漳州有活力。

二、厦漳泉地区内部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大批华资及外资纷纷来厦漳泉地区进行投资设厂,涵盖了轻重工业各个部门。改革开放后,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逐步扶持厦门市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外向型经济中心,该地区高速发展。该地区与台湾隔海相望,且邻近珠深与潮汕等改革开放先行区,皆为沿海城市,均有深水良港,差异较小,人口稠密,相较福建其他地区平原面积较大,交通便利。在产业发展上,三个地市总体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较早,且侨民较多,在产业上拥有较为突出的开放性,资金来源较为充足,在省内属于较早实现发展的地区。21世纪前10年,厦门全域成为特区,厦漳泉同城化提上日程,三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0年,三地的GDP总量约为0.175 79万亿人民币,2020年,三地的GDP总量约为2.113万亿人民币,总量增加了11倍有余。2010年后,三地分工逐渐明确,厦门依靠经济特区、港口成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泉州依靠发达的制造业,物流行业蓬勃发展;漳州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化转型。截至2020年,厦漳泉地区人口总量约占全省的45%,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48%,成为福建省重要的经济重心和人口稠密区,产业也逐步转型升级。

21世纪以来,厦漳泉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内容见表1。

从个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从产值和比重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2000年以来的20年中,此前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漳州市发展速度最快;第二,三个地市在地区内明确了各自三大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即漳州以第一产业为主,厦门以第三产业为主,泉州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地区内总体发展最快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增速与第三产业相当接近;第四,2000年以来的20年中,三地市产业转型的方向和速度皆有较大的不同,漳州地区在农业比重有所下降的前提下,工业比重有了明显的提高,厦门地区从工业主导转型为服务业主导,泉州市则巩固了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从具体的产业发展来看,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粗放低端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贸易等主要对外贸易产业逐步转型升级,中国港台及外资企业逐步进入该地区。

21世纪前10年,厦漳泉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城镇人口收入水平提高较多。民间资金逐渐充足,投资政策逐步开放,营商环境放宽,泉州及漳州的小微企业集群迅速发展,容纳了当地较多的劳动力。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在地区内形成一批新兴城镇。以三地三个区县为例,漳州市東山县2010年常住人口为21.57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为21.95万人,常住人口增长率为1.76%;2010年城镇率为52.2%,2020年城镇率为60.1%。厦门市海沧区2010年常住人口为29.4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为48万人,常住人口增长率为95.23%;2010年城镇率为90.4%,2020城镇率为97.7%。泉州市晋江市2010年常住人口为199.5万人,2020年常住人口为206.2万人,常住人口增加率为3.35%;2010年城镇率为60.7%,2020年城镇率为68.7%。

厦门市海沧区常住人口的增长量和增长率远远高于漳州市东山县和泉州市晋江市两个区县。常住人口增长量和增长率较大的区县还有厦门市的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这三个区增长幅度甚至有超过200%的,基本构成了近10年厦门城镇人口绝大部分之增量。以东山和晋江二市县为代表的漳泉市县人口增长的幅度落后于城镇率增长的速度。可见,在三地市总体城镇率发展较快,且城镇化速度较快的近10年间,漳泉地区的人口存在大量流出的现象,厦门地区的外来人口很可能有部分来自漳泉地区。

三、影响内部人口流动的家庭结构的因素

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2000年以后的青壮年人口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大为增加。这一代人口定居城镇后,新组建二代家庭面临抚养子女的压力,往往需要上一代父母参与抚养,其中很大一部分父母便常住于此。可见,该地区人口主要迁入城市——厦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独生子女政策下代际抚养的客观需要。

在另一种情况下,青壮年家庭成员常住其他地市并不与基本的家庭活动相违背,许多老年家庭成员并没有随之迁移,出现了表1中不同地市老年人口增长比例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之三地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影响有子女的家庭做出移居到教育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选择:一个选择是由所在地前往市政府所在区就读;另一个选择是前往厦门就读。尽管在难度上有较大的差异,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般都会选择后者。新的家庭结构保持家庭的延续,父母辈势必要对子女的教育付出更多的重视,因而,为了教育资源而迁移是家庭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

此外,在人均床位、医疗水平、城区居住环境、基础设施、营商条件上,厦门也远优于漳州、泉州二市,这不断驱使着漳州、泉州人口涌入厦门市,成为在新家庭结构中人口流动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收入与房价对人口迁徙的影响

2000年以来,厦漳泉地区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再加上该地区人居环境相对优良,吸引了许多青壮年人口来此就业。在厦漳泉地区,厦门地区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漳州、泉州二市。以2020年为例,厦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8 140元,远高于漳州市的30 949元和泉州市的40 772元,促使越来越多漳泉地区的青壮年人口选择定居厦门。

住房作为城市定居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直接与人口迁徙意愿挂钩。过高的房价会使人口迁徙的意愿降低,并使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例如,2021年11月的二手房平均成交价,厦门达到了5.07万元/平方米,漳州达到了1.29万元/平方米,泉州达到了1.53万元/平方米,然而城市住房成交率并不高,体现了高昂房价对人口流动的阻滞作用。高房价还直接影响人口的生育意愿。以厦门为例,2020年,出生人口为2.95万人,创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水平。同时,高房价不利于人才留在本地就业,由于厦门的政策优势,近20年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定居,造成厦门的房价高速上升,阻碍了更多青壮年人口留居厦门。在厦漳泉地区,受限于厦门的高房价,部分人口回乡进行购房,使得漳州、泉州二市的房价也大幅度提高。

五、现阶段厦漳泉地区提高厦门中心度与优化人口结构的关系及其必要性

近些年,厦漳泉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但背后也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三地之间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经济水平差距,尤其是漳州与厦门、泉州二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000年,漳州市的人均GDP约为0.77万元,厦门市的人均GDP约为2.45万元,泉州市的人均GDP约为1.28万元;2020年,漳州市的人均GDP约为8.81万元,厦门和泉州市的人均GDP分别约为14.88万元和11.62万元,人均差距达到了悬殊的6万元和近3万元,差值几乎是某些中西部地级市的人均数据之量。

经济方面的差距,虽然直观体现了厦门发展的迅速,但同样也不能忽视其对于该地区发展的拉动性。在三个地市经济存在差距的现实下,需要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和政策扶持,提高厦门的中心度,合理利用区域差异的格局,促进该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六、结语

在人口结构上,厦漳泉地区符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策影响下的基本特征,即2000年以来,该地区老年人口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下,青壮年人口收窄,且由于新家庭结构的特征,人口迁入地出现了老年人口外来的现象,反映出该地区人口存在内部流动的特征。这样的特征既受该地区历史上文化认同和行政规划的影响,也是人口政策影响的直接表现。随着产业分工的变化,厦门作为中心城市的优势逐步显现。在整体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厦门成为地区内新增城镇人口的重要去处。

现阶段,厦漳泉地区需要推进地区一体化规划,优先推动厦门的发展,提高厦门在地区内的中心度,以其带动人口结构与产业分工的优化,进而推动地区竞争力的提高。这一方面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需要三地政府在厦门中心度提高的基础上加强配合、推进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2]李华.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3]吴忠观.人口科学辞典[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漳州市常住人口漳州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康漳州龙
印 玺
福建漳州面煎粿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
打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