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微探
2022-02-21钟明
钟明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精神文明的代表,爱国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之一,两者对中学生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将爱国主义思想渗入到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本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的现状和意义进行探究,并探讨有效融入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凝聚而成的文化精华。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之一,爱国主义思想的弘扬与宣传,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也能够更好地让青少年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性。优秀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它能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将爱国主义思想渗入到文言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爱国主义思想渗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价值观教育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高中语文课堂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高中语文课堂应将爱国主義思想融入平时的教学中。而占据高中语文“半壁江山”的文言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阵地”。
2.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文言文对于中学生来说较为晦涩难懂,加之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更多的是侧重于“言”的教学,而忽视“文”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文言文难于接受,难于理解,从而出现厌学、怕学文言文的现象。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渗入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树立正确价值观,反过来又能促使学生对“晦涩难学”的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
二、爱国主义思想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在分数的“指挥棒”下,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拿到更多的分数,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侧重于“言”,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成了教学的唯一目标。在这种目标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文言字、词、句等古汉语知识的讲堂,而忽略了文言文更为重要的“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时常把一篇文字优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文言文,分解成对“一字一词一句”的讲解,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的落实,而其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和价值观(包括爱国思想)则被忽视。
三、爱国主义思想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式
1.新课导入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牵引。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介绍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事,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好的导语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漪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对新课导语的设计。如,学习屈原、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爱国文人的文章时,可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讲述作者所做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引导学生体验古人的爱国之情。学生被这些古人的爱国行为感动时,也必将以他们为榜样,从而能更迫切、认真地学习他们的文章,提高课堂效率。实践证明,好的导语能敲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深入挖掘文言文教材文本中的爱国主义思想素材。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真善美情感和审美意蕴,还包含了古代先进知识分子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各种人生境遇的体验。而这些情感和价值观在教材中没有系统地渗入,只是零星地散布在不同的课文中。为了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就需要教师提前对课文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中梳理出可以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然后提前制订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方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顺其自然地引入爱国思想。高中的语文教育是不能离开教材的,爱国教育同样应该依托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高中的文言文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素材。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联系、渗入爱国主义思想。此外,除显而易见的价值观外,教师还应深入挖掘隐性的爱国思想。如,教授《荆轲刺秦王》一文时,除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义”“胆”“诚信”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隐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3.文言文课外阅读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属于完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语感、丰富知识、积累素材、发展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外阅读不只是现代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仍然散发出光芒的古诗文,更是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精神食粮。古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其中,许多内容和思想都与爱国主义思想紧密相连。如,岳飞《南京上高宗书略》、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些文章文笔优美,能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中“言”的美;熟读这些文章,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文言文语感。这些文章还具有“文”的美,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作为正在逐步形成价值观的中学生来说,更易被这些感情真挚的爱国行为和思想打动。为此,教师应当大力引导学生由课堂向课外拓展,特别是那些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古文,鼓励学生写好阅读笔记,激励学生针对阅读素材发表内心的体会,以使学生在阅读当中有所感悟,体会到古人的拳拳爱国心,最终升华成学生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对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渗透,通过科学设计和编排文言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使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彭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