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的高中思想政治党史学习教育探析
2022-02-21黄春燕
黄春燕
【摘要】“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也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的整体发展环节。对于高中生而言,党史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其中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党史的认识,进一步有效承担历史使命。因此,本文围绕党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社会主义背景;高中思想政治;党史学习教育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是历史教育,更是思政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中融入高中思政,具体是以构建全体学生、全部学习环节,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育人环节,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高效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目标,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构建育人大格局。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展开党史学习教育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切实彰显学科属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始终彰显出国家意志力,并进一步呈现出具体时代特色,成为中国公民意志的重要载体。同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学、经济学及哲学等基础性知识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成为学生走向社会及通往人生道路的必修课程。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课程,应当注重将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引领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作用,对中国共产党从内而外地产生尊重与热爱,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展开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想教育的政治性,从而全方位彰显其学科属性。
(二)有利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传播党史内容,培养合格接班人
党史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很多实实在在的教育环节展开的。在具体党史知识传播环节中,如何才能够持久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呢?教师在展开基础性教育环节中,要系统展开党史学习教育,传播党史知识,再加上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素质及思想认知处于波动阶段。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展开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党史认知,切实提升党史知识面,传播科学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实质上也是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传播,并在此环节中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有利于强化高中生对于中国党史知识的把握,始终坚持四个自信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虽然不及语数外学科受到极大重视,但是对于学生思想成长、道德养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展开党史学习教育,恰好是因为高中生对于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不熟悉,甚至出现认知偏差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真实情感入手,践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其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为高中生传授理论知识,在具体教学中积极展开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中国党史内容的认知,形成有效性把握,并在未来成长道路上始终坚持“四个自信”。
二、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党史学习教育具体实施路径
(一)关注教师思政教育理念的转变,提高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关注度
利用党史的方式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发挥育人作用的最大价值。因此,学校在展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关注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在学校中展开党史学习教育学習主题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是以线上集中学习、现场党史知识分享、诗歌朗诵会及实地进行参观与浏览等不同的活动形式,重新温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伟大历程,并汲取信仰的力量。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穿插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并严格要求自我,转变思政教育理念,重视党史学习教育,锻炼自我优良品格,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及方法论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辩证地及理性地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例如,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过程中,在整体课程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并深刻感悟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及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及制度自信,辩证地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初期探索道路中的成就与曲折,从而进一步明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发展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精准把握高中生自身思想特征,强化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
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潮中,高中生有着自己的独特意识,如果教师依然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学环节时,要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动漫、情景剧或者小视频等,在呈现时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穿插其中,从而让党史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高中生可以感触到的党史内容,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学生的感召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接触党史内容,表达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
例如,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个人的故事、一座城的崛起和一个国的方向主题情景,让党史走进学生的内心,之后提出“中国为什么能?”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并探究问题,感受改革开放的魅力。同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改革开放的视频与图片,完成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主动参与,表达学生对于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想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讲述典型党史,强化思政教育生动性
教师在展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时,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打造生动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微党课、纪录片及党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等,并对党史资料进行细致化的整合,精心设计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此外,还要将党史案例材料进行整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生动地呈现知识,将党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人物讲话等资料进行编写,组合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专用资料,将其覆盖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效强化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动性,从而实现高质量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短视频,组织学生共同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交流讨论对于新时代的感受。之后,教师为学生讲述新时代的内涵,从历史脉络、奋斗目标、国际地位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了解我国新时代的发展内涵。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现“南仁东、王继才”的故事,共同讨论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属于每个人,要勇于改革创新、承担责任,为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四)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形式,推动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具体实践活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思维活动及具体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出来的,并通过系列化活动及相应性结构内容,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动化。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引领学生在深入探讨中形成优良品质。在展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善于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打造思政教育内容,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真正“活”起来。
例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国的辉煌成就,并邀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之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以及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民族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本身不是简单的课程知识的叠加,而是相互交叉的与融合。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并不是完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而是注重在展开党史学习教育环节中选择独特视角与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党史观。伴随党和国家对于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逐步重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成为必然诉求,也成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马鹏涛.党史学习教育 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重逻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7):180-183.
[2]林峰.让党旗在学生心中飘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考[J].福建教育,2021(28):19-20.
[3]徐莉娜.政治認同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党史学习教育——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时为例[J].现代教学,2021(Z3):28-29.
[4]桑芝晶.论中共党史素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价值和运用[D].喀什大学,2019.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