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创新“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

2022-02-21周玉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线上家校共育

周玉婷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微”时代悄然到来,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家长对学习方式有了新的需求和改变。在家校共育中,家长更需要微型学习资源,希望在家长学校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家庭教育信息。因此,本文以“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创新家长学校功能,从背景、现存问题、定义、实践、创新之处等方面进行论述,从了解家长的需求、开发课程、创新推广方式、多元评价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

【关键词】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互联网+;家校共育;家长学校

一、家长学校的背景

全国妇联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网络家长学校建设,提升网络服务的可及性及有效性。大力拓展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服务平台,借势借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基本搭建覆盖城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同时,《规划》中也讲到:“不断增强网络服务功能。积极开发各类数字化的家庭教育服务产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家庭教育公益文化活动,拓展家园、家校共育的信息服务渠道,为家长提供便捷的、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长和学生共处的时间增多了。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良好时機,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亲子问题。如何与孩子长时间相处、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疫情、如何让孩子认真学习网课,成为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家长不能回校参加线下的家长学校培训。这时候,创新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线上的家长学校微课就成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自2020年2月以来,佛山市的学校和社会机构纷纷行动,助力宅家亲子关系的改善。佛山市顺德区推出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线上微课学习资源,如,《疫情之下的担当教育》《亲子快乐宅,我们有办法》《疫情当前,感恩有你》,等等。作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我镇一向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我校的家长学校在2020年3月也开展了大型的“学校云沙龙,战疫‘心’力量”的线上家长培训活动,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了相关家庭教育微课。

二、家长学校的现状及问题

无论是线上的微课还是线下的培训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与家长需求不匹配,课程缺乏针对性。在现有的课程中,缺乏对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调查,导致有些内容比较陈旧,特别是线上微课不适合疫情下家长在亲子关系、居家关系、亲子共读方面的需求,难以学以致用。

2.形式单一,讲授式的课堂占多数,教学模式僵化。没有最大化地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不够生动,不能吸引家长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不仅会降低家长的热情与参与度,还会降低家长学校的认可度。

3.推送方式比较单一、推广途径僵化。线上微课只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班群发布,点击率低。线下培训只是发放通知,对家长的发动不够。由于家长的个人生活、工作时间等限制,不能保证家长的参与率。

4.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类,知识比较散乱,没有形成一个课程体系,家长难以深刻透彻地解决同类家庭教育的问题。

5.没有进行线上线下的家校微课堂融合。疫情停课期间,家校微课堂只能停留在线上。但是,单靠线上的家校微课堂,还不能完全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在防疫大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应该结合线上的家校微课堂,开展相对应的线下家校微课堂活动,让家长在体验式的培训活动中真正习得家庭教育的良法。

(6)专业师资队伍短缺。目前,家校微课堂的教员多由校内教师组成,由于工作繁重、教员上岗培训存在不足等原因,仅仅依靠校内教师团队很难满足不同群体家长的需求,可以适当挖掘家长、社区资源,让优秀家长、相关行业专家、社区志愿者成为教员的一份子。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下面就家长学校中应用“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形式进行论述。“家校微课堂”正符合新时代的要求,符合国家文件的要求,迎合了现今碎片化学习、多媒体学习的需要。

三、“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定义

“家校微课堂”是“家长学校微课堂”的简称。“家长学校”是指以婴幼儿、中小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微课堂”一方面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的线上微课;另一方面是指以时间短、参加人数少、主题单一集中为特点的线下微培训活动。“家长学校微课堂”,是指在家长学校培训活动中,以“线上微课”和“线下微活动”为形式,家长学校教员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教员主要包括专家、教师、优秀家长代表,等等。

四、“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对于“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研究并不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有一定的成效但还没形成课程体系。有些只着重于线上家庭教育微课的研究。我国2005年开始创办网上家长学校,并进行推广与应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在妇联、教育部门、文明办等党政机关的要求和部署下,掀起了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的高潮。网上家长学校的兴起让家庭教育微课应运而生。在网上家长学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有一系列的家庭教育微课。

有些学校只重视家长学校的线下活动。如,学校虽然开展了“小班化体验式培训”“家教工作坊”“亲子互动式家教课堂”等线下微活动,但还没把线上和线下的“家校微课堂”有机融合在一起。

现在,只有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在研究并实施“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从2019年2月开始,海勃湾区第五小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组建一年级家长微信群,开设“线上家长课堂”——“微课堂”,一年级近40位家长参加学习。“微课堂”每日的“育子晨语”分享,时刻指引、指导家长的育子行为,特邀在家教方面有建树的专家做定期家教讲座,辅导家长掌握育子规律、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家长的育子问题。针对“微课堂”中家长关注度比较高的“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家教热点问题,“线下学校家长课堂”再次开课,学校以“家长学校”为契机,充分利用家教读本,在一年级各班开展了主题为“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家教讲座。各班主任担任活动的讲师,从“读书对学生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习惯及打造书香家庭”等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与会的家长也纷纷发言,相互交流分享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经验和感悟。

我校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开展现状,以“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创新家长学校的实践探索,让“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成为家长学校的特色项目。

五、“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实践

(一)了解家长需求

要研究出有用的“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前提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现阶段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让课程内容与家长需求相匹配。调查问卷如下: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学习、生活技能、品质培养等方面。因此,我们也制订了相应的课程内容。

(二)开发“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课程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家长不同的需求,分年级、分类来确定授课的主题,形成一个体系的课程。

(三)创新“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推送方法、推广途径和融合方式

1.推送方法:我们探究出了多样的推送方式,如,在微信家长群、钉钉家长群直播、学校公众号分享、专门网站互动留言等方式,以达到家长学校资源全面共享的目的。

2.推广途径:我们重视活动推广,并邀请了专家、优秀家长、优秀班主任担任家长学校的教员,开展教员的专业培训活动,从而提高“家校微课堂”的专业程度和扩大影响范围。

3.融合方式:我们根据线上微课的点击率决定线下微活动的主题。例如,线上微课“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点击率最高,所以开展了“提高孩子专注力”的家教沙龙、“打败‘分神’小怪兽”的亲子活动,广受家长的喜爱。

(四)研究“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在家校共育中的應用效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研究出科学的课堂成效评价标准,即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日常观察和成果展示相结合;教员评价与家长学员、学生评价相结合。

六、“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的创新之处

(一)把线上和线下的“微课堂”相融合

在“家校微课堂”中,我们根据线上微课的点击率,选择家长最关心的家庭教育主题,策划该主题的线下微活动,让线上跟线下的“微课堂”配套在一起,让家长从线上走向线下、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家长解决在该方面的家庭教育问题。

刚接触“家校微课堂”这个词语,大部分人都以为是家长学校的“微课”。但本课题研究的“家校微课堂”不仅仅是短小精悍的线上教学资源,也包括线下的微培训活动。“家校微课堂”的“微”,就是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成果简化、易于传播的意思。它可以是我们常见的时间上“微”的线上教学视频,也可以是线下空间上“微”的“小班化”家长学校活动。

因为很多时候家长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可以简化线下培训的形式,开展“小班化体验式培训”,利用周末的时间举办多期“小班化”公益性质的家长培训。人数较少的“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采用灵活的体验互动方式,更容易组织和提高参与率。

建设“家教工作坊”,组建以家长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让一批同质家长团体,在学校的组织下组建成学习团队,在专家的引领下,围绕一个主题多次研讨交流,让工作坊成员在一个心理安全、舒适、放松的气氛中深入解决家教问题。

开展“亲子互动式家教课堂”。让部分有需要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采用主题式亲子互动形式的“微课堂”。如,《变形记——我与孩子换角色》《唇枪舌剑——网络利弊亲子辩》《大手牵小手,亲子共阅读》等案例培训。

(二)以“线上+线下家校微课堂”课程资源作为家庭教育品牌项目之一

本次实践探索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线上制作线上家长学校“微”课,线下举办家长学校“微”培训活动,根据家长的需求选择最新的培训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最终形成一套家长学校“家校微课堂”课程资源,加以推广,从而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共育。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1-337.

[2]覃盛裕.广西家长学校发展对策刍议[J].基础教育研究,2007(4):6-9.

[3]全国妇联.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报告(节选)[J].中国妇运,2008(6):30-34.

[4]董艳,王飞.家校合作的微信支持模式及家长认同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2):122-127.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线上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家长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和思考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家长学校要有名更要有实
学前教育专业“家长学校”有效教管模式的探究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浅谈O2O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基于SPOC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建构
非法集资已进入“线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