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02-21卢沛全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

卢沛全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师要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首先要教育学生形成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教育着眼于传授知识,现代教育则着眼于启迪智慧。教师要变传统的声音形态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领悟,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要敢于和善于给学生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才能达到最终不需要教的目的。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体育课是以室外活动为主的学科。由于该学科特殊的课堂环境,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调控和协调要求更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迫切。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变小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才能产生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下面,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阐述。

一、培养自学能力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去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地利用知识传授中的各种手法,把要领、技术原理、重难点及学习中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思维去再现、模拟,从而加深认识,举一反三,运用教师所教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并掌握知识技术。

1.讲解、示范:讲解是体育技术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简洁、扼要的语言,给学生留下具有引导性的信息。如,短跑时下肢技术的讲解,“像奔马的马蹄一样蹬、趴”“后脚跟不能着地”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独立思考学习中,就有了动作的参照物体和抓住动作要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就会加强。示范是体育技术知识的感性再现。除准确到位的示范动作外,还要善于模仿学生常犯的错误动作。在实心球投掷练习中,造成抛球线路低的错误就有好几种原因,如,出手时压腕、球离手太慢、后蹬与腰部用力配合不好、过分低头用力投掷……教师模仿学生错误动作,指出错误,并用抛物线原理加以说明。学生在以后的投掷项目学习中,就会注意到出手角度这一技术问题。

2.学习方法目标的确立:确立技术知识学习方法目标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的学习目标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才能使学生消除自卑感,产生获胜的愿望,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如,前面我们谈到的短跑技术,对低年级初学者,教师一下子把途中跑的头部、肩部、躯干、腰部、臀部、腿部、脚部的技术传授出去,学生只会留下混乱、零碎的记忆,被动消极地学习。就如渔夫要先学会撑船,再看鱼汛,进而学撒网一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二、形成自练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和升华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自练能力的主要方法是组织疏导。即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调节课堂组织形式或以课外作业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通过练习去发现错误,进而提高自已的纠错能力。

1.体育骨干培训:由于体育课堂环境的特殊性,课堂练习中的组织离不开体育骨干和班干部的协助,就像航行中的船长与船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按组织类、演示类、裁判类、小教员类等分类培训。组织类是以小组长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为主;演示类是以有项目特长者为主;裁判类是由纪律较好、为人公正的班干部组成;小教员类是以体育委员和班长构成。玉不琢不成器,让每个学生通过培训发挥自己的长处。笔者现所执教的班级,体育骨干人选占全班人数50%以上,这样的班级体育课堂纪律好、气氛活跃、学习效率高。如,在一次复习“蹲踞式”起跑的分组教学过程,某班女班长组织练习,校田径队女短跑运动员小林、小朱示范、纠错。小林“蹲踞式”起跑原地动作较标准,小朱的起跑技术较好。她们把同学技术分层为三组,小林组织“蹲踞式”起跑原地动作练习;小朱组织起跑技术练习;班长组织训练纠错过关的同学上道练习。这样的进级练习,引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该课女生技术目标完成率达98%。

2.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学生自我练习的必修课。就像渔夫要学会游泳一样。由于体育运动项目多是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和力量与美的展示,所以,在练习中一定存在不可克服的危险隐患。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有防患意识,对学生的练习场地、练习方法等要有先见性的安全教育,如,准备运动的重要性;大量的运动练习后马上饮用过量的水,对身体不好的体育卫生健康问题;运动场地的使用管理要求,以及踢球过程要学会既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抢断球时可断也可不断的球就不要断,不要造成双方受伤等的安全教育。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在身心健康中得到锻炼。

3.组织疏导: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练习方法、组织形式和环境。根据项目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起点进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在自己起点完成的情况下,努力超越自我,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同时,学生在选择项目起点时都是自己所能完成的,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笔者在一次市级公开课中讲授男生学习纵箱前滚翻。由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上的差异,分为:垫上、低箱、斜箱、高箱四个练习点,投入重点保护帮助的学生骨干12人,动作合格率达95%。又如,耐久跑的教学,以前学生测试时,不论成绩好坏,都一起进行测试,学优生跑在前,后进生跑在后,当落后距离太大时,后进生自然就会产生自卑情绪,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出来,成绩也就不理想。现在,笔者采取学生按照自己所报的成绩进行编组测试,能力强的在一组,能力弱的在一组,学生在测试时被拉下很远的情况不复存在。由于实力接近,测试时,你追我赶的场面经常出现,很多次出现四、五人同时撞线的场面,以前从未在比赛中获得撞线机会的学生在测试中终于尝试到了撞线的体验,高兴地手舞足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享受了体育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耐力跑的教学任务也得以顺利完成。

三、学会自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渔者要学会撑船、游泳、测鱼汛、知潮汐、撒网……还不能成为一個真正的渔者。他还要懂得何时修船、何时补网、何时休鱼。自控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自学自练中,能够科学地调控自己的练习方法、目标、运动量等,保证身心有规律地健康发展。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应以身体练习为主。根据这一要求,新的教学目标更应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取丰富知识技术的同时,也能拥有强壮的体魄、优美的身姿、健康的心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还有一定的局限,在自我练习、自我保护、心理调节、体育卫生等方面还需要得到教师的进一步辅导。

1.理论课:充分利用为数不多的理论课。有些教师忽视、浪费了体育常识理论教学时机,把普通学生对象当成专业运动员来授课。对于学生来说,广泛的知识面比深奥的知识更重要,更有兴趣也更易记。如,游泳时抽筋,笔者对原因形成进行略讲,对救护、自救进行详讲,而且延伸到其它项目活动中的抽筋自救。以后,学生在足球、长跑等活动中抽筋时,就运用教师所教的方法救助或自救,也知道这时肌肉已达疲劳状态,应调整休息,退出运动场地。

2.课前课后的评讲:课前项目运动量的预测宣布和课后总结评讲,能让学生懂得练习中的运动量安排和对体能的评估办法,进而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中的自我练习,并在课外训练中也能确定适合自己需要的练习内容、方法和运动量。

3.宣传栏:编辑出版学校体育常识宣传栏,营造氛围,传播知识,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如,“剧烈运动后马上喝水的害处”“正常人的脉搏与运动员脉搏的比较”“在家里做俯卧撑的练习法”,等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不能为教书而教书,应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控能力,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我们的“体育梦”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