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生体质的方法
2022-02-21章洁丹
章洁丹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地改革、创新教育手段。打破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应试教育不再是学习的目标。目前,小学体育这门学科学习的重点是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但是目前,我国多数学校的在校生都存在体质下降的不好现象。体能较差会让学生无法正常进行文化课的学习,生活质量也会有所下降,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及时改变思想观念,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型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全体小学生的体能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为其日后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够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的主要因素。做游戏是学生们都比较喜欢的活动。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内容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新兴趣,活动的设计是体育教学和趣味游戏的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娱乐的乐趣;反之,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取一些知识。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们对体育学习、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因此,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要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例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为了方便管理,经常让学生自由活动而忽视了体能教育这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体能教育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小学体育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组织一些趣味活动。学生们通过做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由于学生们喜欢玩游戏,所以大多数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跳跃”这节课时,教师就组织了“袋鼠跳”這个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跳入布袋,然后学生的双手要抓紧布袋的两侧,最后学生要像袋鼠一样进行跳跃。教师还引入赛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哪个小组跳跃的次数最多。通过这样比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体质。
2 坚持因材施教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改把因材施教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所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实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最终实现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小学体育教师也要跟上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及时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等不同的因素,将所有的小学生分成强、中、弱这三个层次,之后根据层次的不同提出了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制定了的是教学模式和手段。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发不同学生的运动潜能,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例如: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体能的强弱,把学生分成了强、中、弱三个层次。针对一些体能较强的学生,教师安排了一些强度较大的训练内容;依据体能中等的学生,教师会安排一些正常的训练项目;对于那些体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安排了一些基础的训练项目。这些项目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养得到逐步提升。教师这样的安排,就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使所有学生的体能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3 实施体能训练多样化,提升学生体能素质
小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就是训练,体育课堂上合理、适度的训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动作和体育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不断地训练来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所以,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体能素质训练的多样化。首先,速度训练:教师要加强小学生50米和100米的等速度训练,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快速运动的能力;其次,力量训练:教师要强化小学生的力量训练,要针对小学生具备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力量;最后,耐力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加强长跑来训练小学生的耐力,通过长跑训练小学生抗疲劳的能力和持久能力都会增强。所以说,小学体育课堂离不开训练模式的多样化,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
例如: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体能素养。如:教师安排一部分学生跳绳,来培养学生的跳跃能力;教师又安排一部分学生进行深蹲训练,能够有效地锻炼小学生大腿的爆发力,进而学生们的跑、跳能力又会上一个新台阶。教师在课堂上展开的这种多样化训练,有效地地提升了小学生的体能素养。
4 积极融入德育教育,刷新学生体育认知
作为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深刻认识到,在积极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基础上,也需要通过积极的落实合理的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对参与体育锻炼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全面的成长。这就教师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深入挖掘在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并且将其融入到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加正确的认知到体育学习对于提升体质的积极作用,为教师后续更加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例如:教学中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可以积极开展一些合作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强调运动过程中的合作、沟通效力。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通过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实现对体质的锻炼,还能够充分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水平,进而使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练习接力跑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自觉的遵守纪律,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落实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际目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5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实际需要
小学体育教学是需要具有轻松和谐的氛围,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引导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强身健体,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完善,通过设计更加适合的教学内容,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而实现强化学生体质的教学效果。首先,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机械,必然会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非常容易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积极的改变教学现状,根据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还能够更加高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实现对学生体质的有效锻炼。其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也需要积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讲解不同体育运动的正确开展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需要合理选择锻炼项目。同时,对于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开展专门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强健体魄。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前收集好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喜好,并且在课上按照不同的运动,引导学生分组展开锻炼。如通过提前收集学生的喜好,教师发现大部分學生对于球类运动比较感兴趣,按照学生的这一需求,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提供足球、篮球等多种球类运动供学生选择。这样就能够通过引导学生选择自身真正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使学生逐渐明确自身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点,进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逐渐培养良好体育运动意识,将提升学生体质落实在实际中。
6 有效落实家校合作,强化学生锻炼效果
家校合作能够起到一定监督学生日常参与体育运动行为的积极作用,逐渐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强健学生体魄,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告知给家长,并且传递适当参与体育活动对于提升学生体质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此保障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意识,对学生日常参与体育运动给予一定的支持,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获得更大的支持,更加积极的开展体育锻炼,还能够保证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其次,教师需要在学校的组织下,积极的引导家长参与到与学生的体育锻炼互动中,发挥出自身的表率和引导作用,在日常多多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强化学生锻炼的实际效果。
例如:当前小学教育中,家长的参与非常重要,正确的引导家长参与到教学中,能够起到一定鼓励、督促学生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也需要向其他科目的日常安排进行参考,积极开展能够促进家校互动的活动,使家长能够体会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更加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能够不断提升体能素质。如在每学期开展校园运动会时,学校可以在体育比赛之余,组织一些家长能够参与的运动,如家庭两人三足、家庭足球等体育类游戏,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喜爱的运动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进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或者可以在日常每周留一次家长能够参与的体育作业,引导家长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学生的体育运动,给予学生高度的支持和认可,并且对学生的不正确运动方式进行纠正。这样能够在循序渐进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实现高效的体能素质提升。
7 总结
综上所述,健康的体魄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为了小学生的健康着想,体育教师要从小学开始抓起。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以科学的观念为指导,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原则,根据小学生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课堂内容,融入积极有趣的游戏活动,同时也要把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理念,把多样化的体能训练作为教育方式来进行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升学生们的体能素质,最终实现全体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综合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陶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