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体育社团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探讨
2022-02-21袁博
袁博
为了得到自己满意的优秀艺术品,工匠们往往会进行反复加工,不断创新与改善自身工艺,享受艺术品的制造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品质,是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方式。本文将从高校社团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何在高校体育社团中培养工匠精神,包括价值观念引导、规范管理制度、树立榜样作用、文化环境建设等具体方式,希望能给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工匠精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中国精神”“中华文化”等内容受到国民大力支持。社团是高校中的文化群体,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于高校体育社团来说,不仅能推动社团建设,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使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为顺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1 价值观念引导
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职业精神,它包含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心致志、勇于创新等多方面内容。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工匠精神在人们进行劳动生产时,起到规范、引导、控制等作用。在高校体育社团中培养工匠精神,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增强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式,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文化认知程度、时代精神以及综合素养。新课标的改革,改变了传统教育意义,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弘扬工匠精神,并针对学生展开培养工作。除此之外,学校应意识到社团的集体作用与引导作用,利用体育社团的凝聚力、影响力以及号召能力,创新社团建设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一方面,要确保体育社团能正确认识工匠精神的含义,高校体育社团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属于领导人员,只有领导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意识,才能使活动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体育社团应该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将体育活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举办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各项体育活动。
2 规范管理制度
社团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团体组织,肩负“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等任务,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学校应适当建立管理与监督制度,这样做不仅能规范社团整体秩序,而且还有利于工匠精神全方面渗透。高校体育社团实行自我管理模式,但是社团整体仍然受到学校管理,因此,体育社团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以办学宗旨为出发点,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社团内部秩序管理工作中,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等意识形成,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学习与活动氛围。高校要建立相关监督体系,增强学校在社团中的规范与监督作用,以党的思想为方针,将“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指导,出台相关监督政策。要明确工匠精神的地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为社团建设指明方向。
3 树立榜样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娱乐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正确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具体含义,单纯的思想意识传输效果不明显。相对于内容讲解來说,优秀人物的榜样引导作用效果更明显,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更容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因此,高校体育社团在日常工作中,可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第一,可宣传体育健儿的运动精神,使用真实事件向学生传播工匠精神,能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提高工匠精神的认同程度。第二,体育社团可充分利用校园展示平台,将体育运动员、身边优秀榜样以及党的优秀领导人员展示给同学,利用板报、手抄报、视频影像等方式,将工匠精神传播到校园各处,并逐渐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
4 文化环境建设
为了增强工匠精神在体育社团中的地位,社团管理人员与社团组成人员,都应该深入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社团建设过程中,培养体育社团内部文化环境,促进社团健康发展。第一,要充分利用社团在学校内部的影响力,积极开展以“正确认识工匠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可在社团内部悬挂横幅、张贴海报、树立标牌等,利用此种方式,建设社团内部文化环境。第二,积极与学校团委、党组织部展开沟通交流,工匠精神是在不断劳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职业与精神素养,因此,体育社团应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合起来,为工匠精神的传播与培养创造更多机会。要将优秀精神渗透到学校各个角落,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精神洗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5 提高重视力度
工匠精神的培养,近年来作为高校教育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领导阶层要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意义,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增强工匠精神培养力度,将精神培养作为未来教育工作开展目标之一,重视监督与管理工作,顺应时代发展,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发展所需人才。2016年,李克强同志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不断强调弘扬工匠精神的作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的思想意识。对于高校管理阶层来说,想要落实工匠精神培养工作,就需要管理人员亲自参与,由内向外、从高到低的进行思想意识培养。为了提高在校教师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程度,高校领导阶层需要制定相关工作开展流程,先从教师开始,培养其爱岗敬业的品质,随后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加深工匠精神的渗透程度。
6 改善人才结构
为了提高体育社团的建设成果,加强工匠精神学习力度,就需要科学制定社团人才结构,加强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从工匠精神的内涵角度出发,其中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心致志、勇于创新等精神,对于学生思想培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人员,可将此精神内涵作为人才选拔标准,提高社团参与门槛。在人才选拔过程中,社团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其专业能力,而且要考察其精神素养,严格制定考核规范,经过严谨的考核之后,学生内心会产生一种“来之不易”的想法,从而珍惜机会。另一方面,“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之一,高校体育社团应以此为建设方针,在社团内部形成“典型带动发展”的局面,通过优秀人才的生活作风,促进社团内部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中。
7 品牌意识建设
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在工匠意识培养过程中,没有正确建立品牌意识,导致培养工作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法顺利开展。文化品牌意识,就是文化提出者、遵从者与向往者共同具备的与文化有关的信念,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高度成熟的文化品牌意识,能为社团活动开展提供指导方向,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因此,无论是社团管理人员,或是高校管理人员,都应该意识到文化品牌意识的重要性,建设属于工匠精神的品牌意识。
从工匠精神内涵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第一,爱岗敬业精神,就是指工作人员对工作岗位的态度以及对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为了提高体育社团活动质量,管理人员可规范活动制定流程,为活动开展提供依据,建设监督制度,为文化品牌意识建设奠定基础。第二,专心致志精神,是指工作人员内心毫无杂念,注重工作细节,为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而形成的一种优秀品质。高校体育社团要以此品质作为工作指导,无论是在社团管理、活动制定,还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应该从细节抓起,提高工作的整体质量,打造社团优秀精神面貌。第三,勇于创新精神,也就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勇于打破传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要勇于展示自我,利用自身的想象能力,不断创新活动规则与方式,在提高社团活动质量的同时,树立起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8 转变思维意识
目前,有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导致高校社团建设缺乏指导精神。很多教师认为社团就是由兴趣爱好构成的学生组织,没有参与到社团活动建设中,忽视了社团在学校中的影响力,没有正确认识到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带动效果。因此,为了在校园内全面渗透工匠精神,教师应利用社团的号召能力,创建以传播工匠精神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工匠”的含义。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工匠就是基层劳动人员,因此,他们不愿意成为工匠,不愿向成为工匠而努力学习。为了有效改变此种现象,在体育社团开展招新活动时,教师可成为评委,参与到选拔过程中。要先对社团管理人员进行思想培养教育,引领其思维朝健康方向发展,让社团管理人员重新审视自我在社团中的作用,再引导其逐步学习工匠精神内涵,改变社团管理方式。
9 开展志愿活动
工匠精神,就是劳动人民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的思维体现方式。学校可以组织社团开展志愿活动,要以学生自愿为前提,不可强迫参加,如果社团大部分成员都同意本次活动,但仍有一小部分成员不愿参加,社团管理人员也不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要遵从学生自主意愿,保证工作开展质量。志愿活动应紧靠群众生活,为社会特殊群体送温暖,例如,关注孤寡老人以及留守儿童,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带领社团开展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作、维持交通秩序等贴近日常生活的义务工作等。使用类似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服務与奉献内涵,将工匠精神作为未来发展指南,在思想意识逐渐提高的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的发展脚步,就需要在生产活动与管理过程中融入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专心致志等工匠精神。社团作为高校中的自治组织,为工匠精神的传播与渗透提供了平台,高校管理人员应意识到社团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学习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