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节传统味

2022-02-21张引

关键词:红纸华美窗花

张引

【热点美文】

纸糊的灯笼,华美的年

米丽宏

沈从文写湘西过年,有“送灯”“烧灯”的习俗,彩灯高挂,敲锣打鼓,细乐伴奏,热闹又喜庆。他们“各街坊有自己的灯”,怎么做成的,我不知道;但我们太行山一带做灯,我小时候,几乎年年参与。

我们这里,把灯笼叫“灯篓”,二十六,挂灯篓。迎年,挂的是自制的纸灯篓。

每年腊月二十五六,我爹就把杂事放下,一心一意,琢磨新年的灯篓。我家的灯篓大都用高粱秆扎骨架,麦面搽糨糊,把五彩纸细细糊在灯架上;绞一把彩纸条儿,粘在灯篓底部做流苏。最后,灯泡从上口系进去。一按电门,啪,彩光流泻一地!

为显新年之“新”,我爹选纸会跟往年有个区别:去年用粉的,今年就用大红的;去年用红的,今年就用翠绿的,或鸭黄的。颜色不同,形状也有变化:去年长圆的,今年就糊个六角形;今年是圆,明年可能就换成了方的。

有一年,我爹心血来潮,要用木头插架,隆重做一个不同以往的灯篓。他借来了木匠姑父的全套工具,尺子,锯子,刨子,锉刀,凿子,砂纸……我娘见了,戏谑道:“呵,这样子,是要大干呀?”

我爹也不应答,兀自哼着小曲儿,踩着一条板凳“咯吱咯吱”锯他的木头。

半晌儿,我四姑过来,见我娘在厨房里忙得天翻地覆,就揶揄道:“兄弟,他妗子忙年忙成一团影子了,你还鼓捣这个,是顶吃啊还是顶喝啊?”

我爹嘿嘿一乐:“吃也不顶,喝也不頂,顶亮儿!”

我娘听见,从厨房里探身说:“嗨,他姑,管他干嘛呀?不喝酒不吸烟的就这么个爱好。过年哩,就权当让他高兴高兴呗!”

那年,我爹制了一个方形灯。木头间打了榫头,留了卯眼;接合在一块儿,浑然一体。我姑父看了,评价道:“虽说不太密实,第一次上手,做成这样,很不错了!”

爹打好框架,常让我糊纸。我虽笨手笨脚,但因为对灯篓充满兴味,做起来丝毫不怕麻烦,看去,竟像无师自通的样子。我知道,彩纸要就着骨架的形势去剪,糊上才能恰到好处;糊纸时,要斟酌着纸张的松紧度。太紧,灯笼会像熟透的果子,风一碰就绽破了皮;太松,又皱巴巴像长了皱纹,不好看。

我糊纸,爹就在旁边看。弟弟在身边跑来跑去,嘎嘣嘎嘣吃着刚炸出的小粿儿,馋得我咽口水。我爹就令他送一只过来;爹接过来,一下一下送到我嘴边。我咀嚼着,有点儿受宠若惊。平时那么威严的一个爹,哪会屈尊喂我吃小粿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露出他温柔的一面。

灯篓做好,蹬着梯子,挂在门首,一家人站在灯下,细细观赏。那年,灯篓糊的是粉红纸,有一种薄脆感。灯光被一围彩纸含于怀中,滤去尖锐,透出的是熹微般的混沌,是一种华美的浑厚。

灯光照在脸上,像涂了油彩,人人都变美了,让人不敢相认。左右一望,家家门前泊着一片光,好像一个幻境。人在这样的光芒下,出出进进。头上顶着一摊儿初雪霏微般的朦胧,耳边多出一种簌簌作响的纸流苏轻响,时空就多出来一种模糊感,温润,柔软。这新年,全身心都能接触到,可看、可听、可嗅、可感、可触。

灯篓的彩光,涂脂抹粉地陪伴着新年美下去,直到出了正月,彩纸被斜飘的春雨润湿,绽裂。爹又搭个梯子,把灯笼取下。

新年过完,要忙春耕了。

【美文赏析】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又是一年。新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新年的印象,我觉得米丽宏老师的“华美”有特别的韵味。

华美的意思是:美丽而有光彩。和这个词最搭配的一个物件,我觉得迎新的灯笼最好。尤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还没有满街满巷的霓虹闪烁,也没有LED电子屏的流光溢彩。那抹最美丽的色彩,莫过于五颜六色的灯笼。它们高高地挂在每家每户的门首,在漆黑的夜里,远远看去,真像“天上的街市”。

对作者而言,新年是从新灯笼开始的。腊月二十五六,父亲亲自上阵,开始做灯笼。我们不晓得父亲的模样,可从他郑重其事地做灯笼的举止里,看得出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深情男子。你看他每年都变着样儿地制作灯笼:“去年长圆的,今年就糊个六角形;今年是圆,明年可能就换成了方的。”若这一年形状上没啥变化,那就从材料上出点新。不懂木匠活的父亲,借来了全套的工具,愣是自学成才,做出了一个木制的灯笼,完成了灯笼的更新换代。

新年新灯笼,里外全新的灯笼,才是新年该有的样子啊!父亲费心费力地制作灯笼,隐隐寄寓着他对新年的美好愿景。这份郑重与虔诚,感染着家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有了“新气象”。

作者紧紧围绕“新”字做文章,几处细节描写特别动人。

一个是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新。父亲鼓捣新灯笼的时候,母亲正忙得天翻地覆,几乎“忙成了一团影子”,但即便如此,她并不责怪父亲的不帮忙,反倒是由着父亲高兴。

一个是父亲对孩子的态度——新。女儿糊灯笼的时候,一向威严的父亲竟让儿子递来小粿儿,一个一个地喂给女儿吃,这份“受宠若惊”让作者记忆犹新。

一个是作者糊灯笼的心理——新。作者小时候几乎每年都参与糊灯笼,可每一次都有新鲜感——太紧不行,容易裂开,太松也不行,容易出皱——小儿女认真学做事的模样栩栩如生。

另外,文章画面感最强、意境最美的一段文字,定格在一家人赏灯的瞬间。当新灯笼被“啪”的一声点亮,一束最温暖、最美妙的希望之光,瞬间照亮了生活,照亮了新年。那流泻一地的彩光,多么华美,多么梦幻!尤其被彩光照拂的脸颊,仿佛上了油彩,格外漂亮,甚至有点认不出来是谁了。

华美的新年,从一盏新灯笼开始了,但不止于此,还有每个人欣欣向荣的梦想。

【中考链接】

1.2019年吉林长春中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

2.2017年吉林中考作文题:《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节日”的解释:①纪念日;②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请以“过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3.2017年湖南怀化中考作文题:以“我家的节日”为题。

4.2016年山东烟台中考作文题:以“我们的节日”为题。

5.2016年内蒙古包头中考作文题:节日是人们用来庆祝、纪念或祭祀的日子。过节的时候,有的人呼朋引伴,欢聚一堂;有的人回馈亲友,感恩師长;也有的人追溯过往,展望未来……而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例如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是属于家庭的节日;一本书出版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作家的节日;一个品牌上市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创业者的节日……你是否曾度过一些难忘的节日?你又是怎样看待生命中那些令人有所领悟有所成长的日子?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按要求完成作文。

【学生范文】

幸福开在窗户上

黄歆语

春联已经贴好了,年味把一家人一点点笼罩在一起。

相对外面的喜气洋洋,屋里总还缺了点什么。正想着,母亲推门进来,手上抱着一摞红纸。

红而透的棉纸上,缀有晶亮的黄色花斑,抚在手上,绵软柔和。“这是要干什么?”“剪窗花。”

母亲将红纸裁成许多矩形,轻柔地对折再对折,红纸改头换面成了滑稽的倒三角,像只红狐的脑袋。阳光变成了纱巾,柔和地披挂下来,落在母亲身上和微微颤动的手上。

“你也来一起剪吧。”我马上坐下,“这太容易了!只不过折一折,剪一剪。”我效仿母亲折好红纸,挑了简单的图案开始剪。一展开,我美丽的图案呢?只有一片一片碎纸在我眼前飘落,一时间我伤心极了。

“哪一步错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开始折好后要把翘起的一面朝上,不然剪不成完整图形。”淡淡的一句提醒,让我豁然。

“选这个带有爱心的,剪好后就贴在我自己房间里。”我不甘示弱,选了一个复杂的大圆盘又开剪。铅笔划过柔软的纸,印出一道微妙的凹陷——并没什么铅笔印的痕迹,我用力画了上去。可这纸偏不顺我的手,笔一斜,画错了地方。我忙拿橡皮一阵鼓捣,红纸被擦出了白道子,还有些纸屑被抹下来,不仅没有了红色,还破成了大口子。

又一次前功尽弃。

母亲还在旁边剪着,一张张红纸都被雕镂成了美丽的花样,堆了一大摞。“静下心来……再试一次。”我又拿起剪刀,轻剪慢钻后,总算有了成型的心形笼团,可最后将图案边缘一小块无用的附纸扯下时,细微处再次裂开了一段锯齿。

“哎,我真不适合干细活。”我站起身,把脆弱的窗花扔向窗台。“别放弃,还有补救的机会。”

母亲把我的窗花展开,用湿毛巾轻抚窗花的肌肤,窗花乖巧地趴在了玻璃上。颜色也从鲜红变为殷红。纸张贪婪地吞食水分,似乎与玻璃融为一体。到开口处,母亲用毛巾将两端沾湿,轻轻地往玻璃上一按,就这样,被拆散的那一小片窗花,天衣无缝地重新并合在一起。

“把这些窗花拿给爷爷奶奶,帮他们贴到窗户上。” 我兴致勃勃,贴好了所有窗花。窗玻璃上,冰箱门上,茶几台上,这里一朵,那里一丛,整个家开满了明艳的花儿,它们紧密地伏在各种物体上,仿佛是一张张笑脸。

家,就这样开满了幸福的花。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一中金秋文学社)

(指导教师  王秋珍)

评语 “剪窗花”“贴窗花”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活儿。本文叙写了母女一起剪窗花迎新年的事,这种家人围坐、共同参与的迎新方式,让温馨喜气的年味更加浓郁。“剪窗花”是一项传统手艺、民间绝活,在母亲手里游刃有余,可到了小作者手里却是“一波三折”“险象环生”。小作者多次采用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令初学者的“笨拙”模样跃然纸上。其实,这种“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与结果,何尝不是过年的一种快乐和收获呢?

猜你喜欢

红纸华美窗花
谱华美乐章 孕绿苑风采
造梦空间
剪窗花
刘老汉的烦恼
剪窗花
书法课
红白纸换位魔术
剪窗花
巧算减法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