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在区域农业品牌建设中的作为
——《随州日报》“两香一油”报道分析
2022-02-20张清
张清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是指在一个具有特定自然生态条件和历史人文环境的区域内,由相关组织所有,由若干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的产品品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对提升地区优质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市党报因地域上天然的接近性,在参与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湖北《随州日报》积极响应随州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农港”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综合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讲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故事,助力以“随州香菇”“随州香稻”“随州油茶”为内容的“两香一油”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推动随州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贡献了党报主流媒体智慧和力量,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提升了党报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一、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党报发力点
湖北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交汇地带,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发展农业产业。随州也是全国、全省重要的优质稻米、香菇和油茶生产区。然而,“好酒也怕巷子深”。由于品牌建设和政策引导不足,一段时间以来,外地大米纷纷“抢滩”随州市场,出现了“随州人不爱吃随州米”的现象;随州香菇产业发展多年来积累的优势,也逐渐被省内周边地区和外省市所追赶,难以突破过去“买全国卖世界”的辉煌;随州油茶经过数十年发展后停滞不前,产业发展亟须突破“引爆点”。
品牌就是竞争力。用“小切口”展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色”,在服务大局中提升地市级党报主流媒体舆论影响,《随州日报》积极响应、主动融入随州市委、市政府打造“两香一油”特色农业产业战略部署,发挥全媒体优势,积极参与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宣传。该报社选派政治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年轻编辑记者,长期持续跟踪关注随州香稻、随州香菇和随州油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动向,实时策划组织大型专题报道,深入挖掘、多维展现特色农业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取得的突出成绩。通过讲好特色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随州故事,收获了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有位、党报主流媒体有影响、新闻人才队伍有成长的多赢局面。
自2018年以来,《随州日报》年均刊发随州香稻、随州香菇、随州油茶相关报道50条左右,其中部分报道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放大了传播影响,提升了品牌价值。报社一批青年记者在参与报道中得到了锻炼、成长,成为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成为学者型记者。2019年底,“随州香菇”“随州香稻”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随州香菇”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短短几年时间,随州“两香一油”产品全部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跻身“国字号”,成为全国、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随州现象”,党报主流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功不可没。
二、在坚守初心中涵养新闻专注度
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当下,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为宣传主题的“三农”报道如何出新出彩、吸引受众眼球?《随州日报》在服务“两香一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宣传报道中,延续“走转改”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做法,始终坚持向基层一线要答案,到田间地头找答案。
以“随州香稻”为例。《随州日报》联系农业农村部门的记者长达5年跟踪,亲身经历并参与见证了从2018年举办首届随州优质稻米品鉴会,到2019年底“随州香稻”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州香稻”区域公共品牌“从无到有”、持续走红、享誉全国的这一持续创建过程。“随州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其中推广“双订单”面积50万亩,创建千亩生产基地70个,带动全市发展优质稻总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产业基础支撑。
《随州日报》发挥地域接近性上的优势,始终与随州市农业农村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产业发展动态,捕捉最新信息,从新闻传播专业角度,就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积极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策划开展全媒体新闻宣传报道及相关服务。对高端稻米品种筛选、优质大米品鉴、“双订单”推广(种子企业与种植户签订供种服务订单、种植户与稻米加工企业签订收购订单)、“随州香稻”品牌展销、“随州香稻”高端论坛、区域公共品牌商标使用等,全过程介入,连续5年“长跑式”跟踪宣传报道。
坚守初心,践行使命。《随州日报》把“随州香稻”宣传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脱贫攻坚等有效结合,坚持把新闻镜头对准种植户、加工企业、农技人员、农业专家等,深入基层“抓活鱼”,在采编一线锻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一组组鲜活的新闻报道,让品牌宣传实起来、立起来。报纸报道推出后,报社旗下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随州编辑部等积极跟进、趁热打铁,从新媒体视角、用新媒体语言和表现手法,对报道重新制作加工“二次传播”,进一步扩大品牌宣传效果。
鲜活报道打动人心,系列报道反响强烈。《又闻随州稻米香》通讯报道,从优质稻米品鉴活动这一小的切口入手,对随州地域优势、稻米产业兴衰、重振产业辉煌的路径等背景新闻进行全面剖析,吹响了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区域公共品牌的号角。策划《品味随州香稻》一组系列报道,从“厚重的农耕文化”“精选的优良品种”“绿色的生产模式”“‘双订单’的产业链”“铸就‘随州香稻’大品牌”等角度,用5篇通讯报道,从生态环境、品种选育、种植加工等不同层面,对随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品牌建设优势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兼具深度和广度,具有极深的启发性和思考性。《袁隆平院士为“随州香稻”题词》《泪别袁隆平院士!追忆袁老与随州香稻……》等篇目报纸和新媒体报道推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放大了品牌效应。
三、以“专精深”提升地市报舆论引导力
近年来,随着县级融媒不断崛起以及省级媒体下沉挤压,给处于“夹心层”的地市级党报生存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但从《随州日报》“两香一油”报道助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地市级党报可凭借地域和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上的专注度,通过精准有效“小而专”的选题,扬长避短,做专、做精、做深新闻宣传报道服务,以小见大、以小“搏”大,不断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发挥品牌优势,服务中心工作。地市级党报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其政治性、权威性、公信力目前依然是新媒体和自媒体无可比拟的,新时代,要很好发挥党报的政治属性,坚持政治家办报、思想家办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和着力点,把策划、组织、采写、编排、发布等全部环节纳入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之中。与省级媒体相比,地市级党报在地域上有着显著优势,在常年动态性跟踪报道服务上更加便利;与县级融媒相比,地市级党报在人才队伍、专业素养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地市级党报可充分利用掌握的海量信息资源,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新闻宣传策划,在服务大局中巩固提升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坚持内容为王,做强做精产品。报纸新闻报道多年实践形成的“思想性”优势,专业成熟的写作手法,是当前地市党报在市场冲击面前依然保持竞争力的优势。地市级党报要坚持内容为王、新闻立报,充分发挥自己在深度报道方面的优势,以观察的视角和敏锐的思考,用“工匠精神”做精做强通讯、评论、系列报道等新闻产品。密切党媒与政府及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深度挖掘各类资源,延伸新闻宣传触角,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聚焦“小切口”,反映“大变化”,助力“大发展”。坚持新闻理念,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全媒体策划,量身打造定制服务,深度开拓政务报道市场,实现新闻业务与经营发展双赢。
强化全媒理念,适应时代发展。地市级党报要深化全媒传播理念,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速度块、传播渠道广、内容展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的特点,将全媒体传播优势与地市级党报的人才优势、采编优势、社会影响力等紧密结合,借力打力,打“组合拳”,用新媒体手段赋能高质量发展,立足实际加快构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体系,不断提升地市级党报市场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