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短视频化传播新趋势分析
——以人民网为例

2022-02-20史明明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人民网时政新闻报道

史明明

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形式也不断更新,短视频因其碎片化、可视化、生动化的特点受到各年龄段受众追捧。根据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短视频已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之一。

伴随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传统主流媒体纷纷紧跟时代潮流,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并开设自己的视频号,进入短视频化表达的时代,不断创新自己的新闻报道形式。每年两会召开期间都是各家媒体在报道内容、形式、技术上创新争先、展示自我的重要场所,在当今媒介融合发展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2年两会报道中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导向,围绕两会推出多个报道主题专栏,不断创新媒体报道形式,积极探索两会短视频化传播新样态。本文以人民网为例,分析2022年两会报道短视频传播中的报道视角、报道语态、报道形式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民网报道实际,分析其短视频传播可优化路径。

一、人民网两会报道短视频传播新趋势探析

(一)报道视角:聚焦受众需求

1.平民化视角。不同于以往惯用宏大叙事的传统时政报道严肃、距离感强的特点,时政短视频报道更聚焦于平民视角,采用微观叙事,以情动人,拉近与人民的距离。2022年人民网推出《财米油盐》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对于两会关注的话题与想了解的最新政策,跟随着记者坐上网约车一起穿梭大街小巷,倾听人民群众内心真实想法。《财米油盐》2022两会特辑聚焦养老、双减、妇女权益保护、隐私泄露、绿色生活五个方面,收集民情民意,并对两会热词进行延伸解读。《你的“养老焦虑”,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回应》《如何让快递“瘦身”,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说》等系列短视频作品上线后获得广泛好评,该短视频节目以百姓关心的“小切口”带出“大主题”,以通俗化的文案、生活化的场景、富有感染力的演绎提升受众对政策的感知,降低受众对政策的理解门槛。以平民化视角解读时政新闻,化解了“硬新闻”的沉闷、严肃,使时政新闻在人民心中“软着陆”。

2.年轻化视角。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多数人的生活,特别是与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几乎共存、共生的“90后”“00后”群体,年轻人的信息来源渠道丰富,加上时代更迭导致的思维方式差异化,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社会、解读社会热点事件。今年人民网将报道视角聚焦于“90后”“00后”等青年群体,关注年轻一代对两会话题的看法,“领导留言板”把话筒递给了这批新生代的年轻人。2022年人民网推出了《零零聊两会》针对“00后”人群的街头访谈类栏目,视频采访包含“‘00后’最关注的两会话题”“‘00后’如何看待教育与就业”“年轻人可以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等两会热点话题,让年轻群体讲述自己心目中的两会,把年轻化声音带到两会。同时人民网《新青年》栏目“两会特别篇”共推出三期短视频,采用轻量微纪录片风格,形象生动,富有场景带入感。锁定三类与今年两会有关联的青年人物,通过采访与跟拍,讲述他们的两会故事。鲜活、立体、真实、态度与理念、梦想与追求,两会《新青年》就是用年轻镜头记录青年的履职印象,真正做到“有意义也可以有意思,正能量也可以年轻态”。以年轻化视角解读时政新闻,一方面符合当今短视频受众群体年轻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把年轻人的看法带到两会报道,也为许多两会热点提供新的解读角度。

(二)报道语态:优化表达形态

1.语言风格:口语化。从传统的图文报道到短视频报道,从单一的文字到视、听多样态传播,如何在尊重新闻规律以及保证信息有用性的范围内找到适合微博平台传播特性的手段与方法,是时政短视频需要攻克的难题。传播学研究证明,口语是人类最本质的交流方式,是比官方用语和职业用语更具感染力和人情味的传播手段。2022年两会期间,人民网VLOG类作品备受关注,从网络视频访谈间的搭建,到连线、采访、拍摄,再到视频素材的整理、剪辑……在全国两会报道的一线,媒体记者用第一视角的方式、通过口语化的叙述讲述两会台前幕后的故事,使观众更真实、更沉浸地跟融媒体记者感受两会“好声音”。另一方面,从人民网两会报道短视频标题设置也体现着其语言风格的口语化特征。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诉诸一种无雕琢、无华饰、与读者日常生活的心律合拍的口语,往往能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传播效果,从而缩短时政新闻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激发受众情感共鸣。从《妙啊!敦煌壁画里的24节气》《听了心里超有底气!》《两会有好评:这些利好与你有关》《干货满满!100秒看2022政府工作报告》等标题不难看出,短视频标题的设置相对自由活泼,多使用网络热词以及感叹号、表情符号等,形成了喊话式、聊天式等各种口语式表达。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营造出一种自然、日常、宽松的传播氛围,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受众与新闻报道的距离。

2.叙事风格:故事化。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新闻报道不仅符合当今受众碎片化、快餐式阅读需求,又要别出心裁,吸引人们注意力。由此,故事化的短视频在这种需求背景下诞生。新闻的本质就是通过对事实的叙述,通过“讲故事”直接发送与传递信息,其目的就在于使受述者倾听其叙述,接受其叙述。不同于以往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刻板、直接的叙述方式,故事性的短视频可以在文本中灵活运用倒叙、插叙、悬念等手段,使观众更有代入感,拉近与新闻报道距离。短视频因其低时长、轻制作、微投资的特性,其镜头语言的运用可以更紧凑、更有针对性。人民网2022年两会期间推出《两会夜话》系列短视频栏目,《两会夜话》坚持“年轻有深度”的定位,涉及双减、双碳、生育环境、全过程人民民主四个话题。视频开场由“夜话小剧场”引入,小切口引入话题;新增大学生代表团,向专家提问;由主持人作话题讨论总结,找到两会要闻与人世热忱之间的交接点,全面升级话题讨论。《两会夜话》通过日常感场景设置以及口语化的表达,以故事化的形式对新闻报道进行重构,寻找“大新闻”的小切入口,聚焦“大题材”中的小人物。这种对时政类新闻的故事化呈现,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有更“沉浸”的代入感,有利于加强对报道内容的理解,提升对两会的关注度。

(三)报道形式:丰富内容呈现

1.数据动态呈现。数据新闻报道并非简单的数字呈现,而是要通过视觉设计,利用图形学进行图像处理,建构数字间的关系,解读数字的深刻内涵。在新闻内容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科学性和实证性可以具体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深刻呈现主题,提升报道的可信度。数据新闻短视频目的在于让读者通过视频看懂数据的含义,这就需要短视频创作团队对原始素材进行结构化处理,既要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在其基础上依据既定主题对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剪辑以及画面、场景呈现让数字“动”起来,使以往枯燥无味的数据新闻变得活泼生动起来。2022年的两会报道中,数据的动态化呈现占据重要地位。人民网策划的《两会看板》短视频专栏,通过信息整合,提炼两会关键要点。在“100秒看2022政府工作报告”“100秒速览两高报告”“90秒看王毅答记者问”等多期节目中,以跟随记者面对面手势指引的形式作为背景,配以动态数字、文字提示以及色彩搭配、图形设计等进行内容播报,在有限的时长内,将两会报告数据动态化地呈现出来,简洁明了,清晰易懂。

2.沉浸式场景呈现。在传统文字传播时代,新闻报道对于现场感的还原就已十分重视,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要求记者尽可能记录、描述、还原现场。短视频对于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使获得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的浸入式体验成为可能。为了突出现场感,人民网推出短视频栏目《非凡“履”程·现场》,以上会记者的视角,结合两会会议议程、人大代表团审议以及传播热词和媒体关注话题,连线全国人大代表,展现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以及履职情况,以适合网络媒体传播的方式制作和提炼传播点,全方位带网友感受两会。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的发展及广泛应用,用户进入虚拟新闻现场,获得“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成为可能。2022年,VR/AR技术应用进一步成熟,并创新性地应用于两会报道中。人民网《紫豪“通道”观察》推出第四季,在总结梳理“通道”热点、亮点的同时,新的3D动态虚拟背景技术让主播置身背景中,与主题深度融合,增强参与感,使节目更有看点。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用“真实环境+虚拟场景”进行创意延伸,形成主持人与场景创意互动,增强受众置身两会现场的参与感。沉浸化、全景化的新闻报道带给用户更加真实可信的体验感。

二、人民网两会报道短视频化传播优化路径探析

(一)精准角色定位,满足受众分众化需求

人民网的短视频账号众多,所产出的视频往往多个平台同步传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由此在庞大的短视频市场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在激烈的短视频平台竞争中缺少核心竞争力。例如2022年人民网两会期间推出的两会《财米油盐》《两会夜话》《两会微课》多个短视频栏目在手机客户端、微博视频号、微信视频号等平台都有上传,节目本身质量较高广受好评,但同质化的内容难免引起受众审美疲劳。主流媒体想要在短视频领域开拓市场,打造自身独特传播优势,必须对市场状况与受众需求进行调研,根据不同短视频平台进行差异化定位,满足受众细分化需求。人民网作为老牌主流媒体本身就拥有雄厚新闻生产与采访资源,未来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生产各有特色的短视频内容,共同打造立体化短视频传播矩阵,体现人民网强大生产力。

(二)坚持内容为王,落实主流媒体新闻职责

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能否在保留原有受众的同时吸引新的流量,内容的质量始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主流媒体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理念,让高质量的内容成为自身核心竞争力。人民网本身作为拥有高知名度、优质新闻采编人才储备以及强大新闻采集渠道的传统媒体,在向时政短视频发展过程中,更应该充分利用原有优势并将其扩大,制定严格内容生产标准,坚持做到“内容为王”,肩负起主流媒体新闻传播职责,为受众提供优质、有深度、有内涵的新闻作品。

(三)警惕“泛娱乐化”,保持创新与严肃平衡

为了迎合短视频的观众市场,获取关注度,媒体需要特别关注受众的取向、爱好,由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治传播中的“泛娱乐化”。短视频在报道语态方面口语化、故事化的叙事风格,报道视角方面年轻化、平民化的聚焦,颠覆了以往时政新闻严肃化的表达方式,即将“硬新闻”进行“软化”呈现,这是对传统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但短视频自身泛娱乐化的报道形式容易使时政新闻内容失去重点。人民网2022年两会报道中有不少VLOG类新闻作品,VLOG以记者第一人称视角的形式带观众深入两会现场,更富有现场感与沉浸感。但同时这种VLOG人格化的传播方式容易使受众对报道主题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博主拍摄方式、博主本身,从而导致报道内容的失焦,削弱时政新闻的严肃性。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言:“公共话语日益娱乐化,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都甘心成为娱乐的附庸,结果我们变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新时代,媒体唯有保持娱乐与严肃的平衡,才能促进短视频行业长远发展。

新闻漫画《方案出台》 徐骏/作(新华社发)

猜你喜欢

人民网时政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