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子药剂处理对小麦苗情素质和小麦病害的影响
2022-02-20刘秀秀陈露婷
徐 鹏, 刘秀秀, 惠 琳, 陈露婷
(睢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 睢宁 221200)
随着秸秆全量还田比例的不断增大,睢宁县年均秸秆还田面积达6.5×104hm2;由于长期进行稻麦连作,小麦病虫害的病原越来越多,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对小麦病害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并增强小麦苗情素质,目前小麦种子药剂处理的试剂有2.5%咯菌腈FS(适乐时)、32%戊唑·吡虫啉FS(奥拜瑞)、25%氰烯菌酯(劲护)、6%戊唑醇FS(立克秀)、45%烯肟·苯·噻虫FS(腾收)、11%吡唑灭菌唑FS(禾跃)、312.5 g/L氟环·咯·噻虫FS,不同药剂处理的效果不同。为提高小麦产量,设置不同种子药剂处理,于2020年10月,在睢宁县睢河街道光华村江苏(睢宁)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小麦品种:烟农19,徐州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192 m2,间隔0.6 m。2020年10月20日在室内种子拌种包衣,晾干后储存备播。播种时间2020年10月21日,用种量11.5 kg/667m2,播种方式为机条播。
处理1:2.5%咯菌腈FS(适乐时)20 mL加水180 mL拌10 kg种子;处理2:32%戊唑·吡虫啉FS(奥拜瑞)5 mL加水200 mL拌10 kg种子;处理3:25%氰烯菌酯(劲护)7 mL加水200 mL拌10 kg种子;处理4:6%戊唑醇FS(立克秀)30 mL加水180 mL拌10 kg种子;处理5:45%烯肟·苯·噻虫FS(腾收)15 mL加水180 mL拌10 kg种子;处理6:11%吡唑灭菌唑FS(禾跃)50 g加水200 mL拌10 kg种子;处理7:312.5 g/L氟环·咯·噻虫FS 40 mL加水150 mL拌10 kg种子;处理8:空白对照(清水处理)。
1.3 考察项目
考察基本苗,越冬期地上、地下部分长度,次生根、种子根、鲜重和干重,越冬期、拔节期总茎蘖数,抽穗期白粉病发病率,抽穗期百株蚜虫量、纹枯病发病率,扬花期赤霉病发病率,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综合考察各项指标,试验数据取各处理3次重复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的小麦生育期及基本苗数和苗情素质
2.1.1 生育期 从表1可知,不同种子药剂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没有影响。经不同种子药剂处理后,于2020年10月21日播种,各处理的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为次年3月16日、4月22日和6月9日。
表1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的小麦生育进程 月/日
2.1.2 基本苗数 从表2可知,除处理3(25%氰烯菌酯)的基本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余药剂拌种处理的基本苗数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通过基本苗调查,空白对照的基本苗为20.71万苗/667m2,处理6(11%吡唑灭菌唑FS)的基本苗较对照增加15.55%,处理5(45%烯肟·苯·噻虫FS)的效果最差,基本苗较对照减少30.23%。
表2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基本苗及越冬期生长情况
2.1.3 苗情素质 从表2可知,处理2(32%戊唑·吡虫啉FS)、处理3(25%氰烯菌酯)、处理5(45%烯肟·苯·噻虫FS)的越冬期地上部分长度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越冬期地下部分长度,除处理7(312.5 g/L氟环·咯·噻虫FS)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余药剂拌种处理的越冬期地下部分长度均与对照差异显著。从越冬期地上部分长度和地下部分长度看,处理2、处理3和处理5明显提高麦苗素质。
越冬期不同种子药剂处理的次生根、种子根、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52~4.22个、6.00~6.66个、23.96~38.16 g和4.35~7.93 g,不同种子药剂处理次生根、种子根、鲜重(处理2除外)和干重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处理7的次生根和种子根最多,可提高麦苗素质。
2.2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的小麦茎蘖
从表3可知,处理2(32%戊唑·吡虫啉FS)的越冬期总茎蘖数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拔节期总茎蘖数,各处理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通过越冬期和拔节期总茎蘖动态调查,空白对照越冬期总茎蘖数为45.54万/667m2,拔节期总茎蘖数为87.11万/667m2,处理6(11%吡唑灭菌唑FS)、处理3(25%氰烯菌酯)拌种处理越冬期总茎蘖数较对照增加16.64%、3.71%,拔节期总茎蘖数较对照增加4.8%、3.68%,分蘖性能增强;处理2(32%戊唑·吡虫啉FS)、处理5(45%烯肟·苯·噻虫FS)的促分蘖效果较差。
表3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小麦的茎蘖
2.3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的病害防效
从表4可知,7个不同种子药剂处理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均有发生。处理3(25%氰烯菌酯)抽穗期白粉病发病率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2(32%戊唑·吡虫啉FS)、处理3(25%氰烯菌酯)、处理4(6%戊唑醇FS)、处理5(45%烯肟·苯·噻虫FS)、处理6(11%吡唑灭菌唑FS)抽穗期百株蚜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抽穗期纹枯病发病率、扬花期赤霉病发病率各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抽穗期白粉病,处理5发病率最高,为85.33%;抽穗期纹枯病,处理1和对照发病率最高,均为15.67%,扬花期赤霉病发病率,处理2最高,为4.00%;与对照相比,处理3处理的白粉病、纹枯病发病率降低,处理5的百株蚜虫量发病率降低。综合发病率调查,7个种子药剂处理中,处理2的综合抗性较好,提高小麦抗病性。
表4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对小麦病害的防控效果
2.4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的小麦产量结构
从表5可知,处理4、处理7的穗数低于对照,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7的穗粒数均高于对照;各处理千粒重除处理1外均高于对照。
表5 不同种子药剂处理小麦产量结构
各处理产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处理5(45%烯肟·苯·噻虫FS)、处理3(25%氰烯菌酯)、处理1(2.5%咯菌腈FS)的增产效果较好,分别较对照增产16.56%、11.37%、6.81%,处理7(312.5 g/L氟环·咯·噻虫)由于前期出苗率较低,增产效果较差,较对照降低2.14%。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不同种子药剂处理试验,小麦拌种剂有明显的促进小麦分蘖的作用,对于病害的综合抗性较好,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在试验的7种药剂中,11%吡唑灭菌唑FS、25%氰烯菌酯拌种处理的综合效果较好,11%吡唑灭菌唑FS的基本苗数、产量分别为23.93万苗/667m2、619.83 kg/667m2,与对照相比提高15.55%、5.73%;抽穗期白粉病发病率、抽穗期纹枯病发病率分别为70.33%、13.33%,抗病率比对照分别提高10.34百分点、2.34百分点;25%氰烯菌酯的越冬期总茎蘖数、拔节期总茎蘖数、产量分别为47.23万/667m2、90.31万/667m2、648.06 kg/667m2,较对照增加3.71%、3.68%、11.37%;抽穗期白粉病发病率、抽穗期纹枯病发病率分别为51%、12%,抗病率比对照分别提高29.67百分点、3.67百分点。通过药剂拌种提高了小麦出苗率,延缓了麦苗生长速度,促进小麦冬前分蘖,抑制了越冬前小麦植株地上部生长,有效地控制了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了小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