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数学教学情境,开好“破迷”之局

2022-02-20梁群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解决中学数学学困生

梁群欢

【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载体,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在教学中有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迷思概念”。特别是数学学困生,他们更容易形成“迷思概念”。他们形成“迷思概念”的原因有很多,而且随着学习的增长,“迷思”也在不断增长。如何解决这“迷思”之局呢?笔者觉得最好的时机是在概念课的最始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数学;学困生;创设教学情境;解决“迷思概念”

背景分析:我校是一所城镇农村中学,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对数学的学习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现有数学知识水平的不同,实施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发现C层的学困生并不是主要因为智力而把他们分到C层,而是他们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及学习惯不好所致的。他们可以说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已进入了各種“迷思”之局了。而作为一所城镇农村中学,我们没有更好的条件创设一些高科技的情境,学生也没有高端的知识面去理解、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数学学困生对学习数学概念课的兴趣呢?下面笔者试图通过例子,展示怎样创设简朴而又生动且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有趣教学情境,从开始就避免学生被“迷思”所困,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一、创设“与己有关”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想学

我们都知道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普遍不高,因为他们的学习目的本来就不十分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十分消极。如何让学困生自动参与课堂学习是上好课的第一关。这时我们可以创设让学困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对学困生来说就是最好的吸引力,有了好奇心,学习兴趣就会跟着来,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起来,知觉就会清晰明确,思维也就会精细敏锐起来,记忆也会深刻而持久,这时学习的概念就不会那么容易产生“迷思”了。

教学片段:“代数式的值”第一节课。

师:哪位同学能预测自己将来可以长多高呀?

生:这谁能知道呀。

师:我有神奇的预测公式,想不想学?

请看身高预测公式:

男孩:(x+y)/2×1.08

女孩:(0.923x+y)/2

其中,x代表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

公式一公布,学困生就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兴奋地计算着各自身高还和同学讨论将来谁会最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同学们刚刚求出的数值,就叫这个代数式的值;用自己父母的身高代替x、y的计算过程就是求代数的值。

在计算中,不管学困生算的对与错,学生都会对知识点进行“碰撞”。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在这教学情境中发生,特别是“与己有关”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更持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只靠外部施加压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内部因素,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认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就会变得敏锐,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增强,想象力也会更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就增强了,而“迷思概念”就不会产生了。

二、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

上过C班课的教师都知道,C班的课堂纪律不是“沉默是金”就是与课不符的“滔滔不绝” 两个极端。而这两种情况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外显,所以不管学生是“沉默是金”还是不符课时内容的“滔滔不绝”都表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是没学懂的,大脑里是空白或混乱的状态。这时我们要让学生先开口说而且要说对。

教学片段:在学习了全面调查要进行抽样调查的教学时,这是一个比较简单且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节课。笔者先让一个在C层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课前安排,让他预备一个与全面调查有关的小故事。上课时,他给同学带来了《火柴》的故事,因为是学生讲故事,其他学生听得比较专注。他在故事后问同学:“你们知道我讲的这个故事是用什么方式对火柴进行调查吗?”马上有学生说:“全面调查”“太笨”……说的学生多起来了,笔者捉住机会问:“那用什么方式调查好?”有学生马上不出声了,但也有学生还在讨论着,有几个学生打开了书本在看。随后一个学生带着喜悦地说出“抽样调查”,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了,他兴奋地说:“在书本第几页,你们快看。”随着翻书声,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说抽样调查了。还有学生说抽样调查比全面调查好,但也有学生提出了反对。这时,笔者适当提出:“究竟哪种好?”很快学生讨论开了,并自动进行了归纳什么情况用哪种方式好。当中笔者时时提醒学生不但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还要注意适当的数学用语,这样可以让调查概念更明确和严谨。在学生笑着争着的回答中,学生都积极思考起来,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而笔者所提出来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良好的开端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以让学生说故事作为开端,对讲故事的学生来说自信心和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而其他学生也会在这位学生的带领下唤起强烈的求知欲,自觉不自觉地对所要学的知识内容发生浓厚兴趣。学生有兴趣了,学习就会有动力,这时学生的自动性就会得到提高。在很多教师都觉得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反证法”的解题思路这一课中,笔者引用了《世语新说》中“道旁李苦”的故事来让学生体验反证就是:假设——寻找理由——推翻假设——得到结论。这样使学生感到自然、富有情趣,学习情绪也就会很高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困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让“迷思概念”无用武之地。

三、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会学

曾经在辅导学困生学习时,学生问笔者:“老师,数学这么难,整天就算来算去,算得头都痛还没什么用,为什么还要学习数学?”数学真的没用吗?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只是从书本上把数学知识搬到脑子中,不但不能灵活运用,还很少会想到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其实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透了、学深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的。

教学片段:《轴对称图形》第一节课。

笔者拿出一张红纸,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中先一层又一层地把红纸对折起来,这时所有学生的眼睛都盯着笔者手中的“红纸”,很想知道笔者做的是什么。折完后,笔者又拿出一把剪刀,在红纸上剪,有学生小声地说:“哦,是剪纸。”“老师想剪什么呢?”最终笔者剪完,向学生举着没打开的红纸问:

“谁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

“是動物”

“是花”

……

课堂气氛一下子被点活了,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开了。笔者示意他们静下来,慢慢展开红纸,学生都定定地盯着,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什么? 当红纸慢慢展开后,是一个大大的双喜字,“哗!”学生都发出了惊叹!

“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剪一个双喜字吗?”

学生都看着笔者。

“过几天,你们班的班主任就要结婚了,这是我送给他的礼物。”

学生都发出惊喜的叫声。

“想送班主任礼物吗?”

“想。”学生大声地回答,跟着笔者就开始引导学生:要学会剪“双喜”,首先要学对折,那我们就要先知道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整个教学过程气氛热烈,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笔者还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更为精美的图案送给班主任。

这个教学情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动手体验数学知识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感。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当学生知道数学对生活可以起这么大的作用后,就会更努力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并会想尽办法去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以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时学生自己就会自然而然地想方法去消灭“迷思概念”了。

教学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在对学困生的教学中,用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形式去呈现所教内容,可以使所教内容与学生的心理需要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困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这时“迷思概念”就会消失在概念课的最前端了。虽然现在处于数学C层的学生本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的教学条件也不是很理想,但只要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贴心,学困生是会不断进步的。相信每一个教师开动脑筋,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找到开启学困生“破迷”的“钥匙”。

参考文献:

[1]陈杜姗.紧扣生活学“有用”数学[J].东方青年·教师,2013(18).

[2]何德斌.浅议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抓手[J].东方教育,2015(1).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猜你喜欢

解决中学数学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