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好语文要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22-02-20谢榕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老麻雀交流平台猎狗

谢榕花

《麻雀》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里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不足四百字,但是作家屠格涅夫把老麻雀奮不顾身救小麻雀这件事写得很清楚,是学生学习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典型范本。

笔者在听某位教师教学《麻雀》时,因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以致课堂教学实效不高。

上课伊始,授课教师先让学生读单元导语页,明确这个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然后提问学生什么是“清楚”,让他们各抒己见怎样做到写清楚,最后告诉学生“清楚”的意思就是清晰、明白、有条理。笔者不赞同授课教师把抽象的概念或定义解释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慢慢领悟“清楚”的涵义,知道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样学生对“清楚”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接下来,授课教师出示交流平台,让学生把图中四位同学说的话读一读,归纳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经典的六要素、设定好序列、如实地与读者分享。笔者反对授课教师在学生还没有进入课文的学习的时候,就出示交流平台上的内容让学生读,再让学生根据交流平台上总结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交流平台是一个单元内容学习的梳理和总结,不应该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完所有课文就让学生把交流平台上的内容搬进新课的学习之中,让他们根据总结的方法去找对应的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的获得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得,而不是直接告诉。

授课教师让学生进入《麻雀》这一课学习时,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出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再让学生学习设定好的序列,用上表格里给定的词语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梳理经典的六要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认为应该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找出事情的六要素是什么。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明白这六要素的重要性,它们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否则,学生知道写事情需要六要素,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写好这六要素。

接着,授课老师对“清楚”发出了三连问:猎狗凶不凶?老麻雀怕不怕?猎人到底站在哪一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作出回答。教师出示课文的第3—4自然段,提问学生这里写了几个角色?并且把这些角色圈起来。圈出小麻雀、猎狗、老麻雀三个角色之后,教师让学生看文中是怎样按观察顺序写的,先写小麻雀无助的样子、再写猎狗的表现、后写老麻雀的状态,告诉学生写清楚的第一个妙招就是一个一个写,不混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笔者不赞成授课教师对学生提出“清楚”的三连问,因为这三个问题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怎样学习作者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这件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的是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进攻和退缩。课后练习题的第二大题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扣课后练习题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让学生圈出小麻雀、猎狗、老麻雀三个角色,学习作者一个一个写,其实这样教学生是不恰当的。因为作者根本不是按人物的角色出场顺序写,而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教师教学生一个一个写,反而让学生孤立地写事件中的人物,不懂得人物之间的联系。

教师让学生读划线句子“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并且提问学生: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是否出现了一只很凶猛的猎狗形象?还让学生对比句子“猎狗冲小麻雀露出了凶相。”。教师告诉学生“清楚”就是作者把猎狗的凶相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只是写猎狗冲小麻雀露出了凶相,就是模糊不清楚,概括描绘所感。这就是作者写好清楚的第二招:描绘所见。笔者不赞同授课老师教给学生写清楚的第二招,难道“猎狗冲小麻雀露出了凶相。”这一句不是作者描绘所见吗?这不是教“清楚”,而是教“具体”。

教师接着再让学生读划线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并且提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要把老麻雀说成是一块石头?让学生自由说理由。最后告诉学生这个句子有了联想,让我们仿佛听见了老麻雀落地的声音,它非常地勇敢。这就是写清楚的第三招:追加联想。笔者反对授课老师这样教“清楚”,因为清楚不只是只有作者的联想才清楚。就本课而言,教师仅仅提供刚才画线的句子给学生,告诉学生这样就是写清楚了,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文中不仅有作者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想到的。这些都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学生怎么会知道把事情写清楚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最后授课老师总结课文,为什么全文仅360个字,却能把一件事写得清清楚楚,就是作家做到了三招。第一招:一个一个,不急;第二招:描绘细节,不糊;第三招;追加联想,不虚。而且还把教材删去的结尾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结尾找出这段话透露写清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能够战胜死亡的力量——爱。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这三招,学生是否就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技巧了呢?教师让学生脱离了文本的学习,过于注重知识方面的传授,没有让学生亲历文本的获得过程,学生是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都没有真正感受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无畏,这强大的力量不是学生自己在文中感受到的而是在老师提供的故事结尾中获得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怎么会提高呢?

统编教材好,但是教好并不容易,如果教师没有钻研好、使用好教材,没有落实好语文要素,课堂的教学实效就不会高。教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在课堂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学生是不可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很多时候笔者总是听到老师们说为什么教了学生,学生还是不会,其实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真的教对了吗?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更加认真用心钻研教材、使用好教材,落实好语文要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特约编辑:罗良英)

猜你喜欢

老麻雀交流平台猎狗
一只猎狗
猎人与猎狗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交流平台
《麻雀》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