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杯子舞”在小学一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02-20冯彩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研究方向一年级小学音乐

冯彩棠

【摘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节奏感比较差,不会聆听歌曲和音乐中的节奏,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节奏教学效果。因此,笔者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一、“杯子舞”的概念说明。二、“杯子舞”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节奏教学中的研究方向。三、“杯子舞”在小学一年级节奏教学中的课堂研究。

【关键词】杯子舞;小学音乐;一年级;概念说明;研究方向;课堂研究

在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进行教学形式的拓展,利用“杯子舞”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在“杯子舞”的活动中增强音乐节奏的感受力,提升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进而优化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的学习效果。

一、“杯子舞”的概念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基于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我们遵循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生动手玩一玩、拍一拍、跳一跳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也是运用“杯子舞”教学的目的。

“杯子舞”的创作来自于国外的一名面点厨师,他在工作时无意中发现可以用手来完成舞蹈,而且还不影响他做面点。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所有的员工都参与进来。当团队一起来玩“杯子舞”的时候,这种旋律又是另外一种情景,彰显了团队协作、高效凝聚力的精神。

简单地说,“杯子舞”就是运用节奏的速度、节拍、重音三个基本元素,进行节奏各个方面的创新表现。

二、“杯子舞”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节奏教学中的研究方向

节奏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节奏是学习音乐中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音乐旋律的“骨架”。所以,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节奏基本的构成元素有速度、节拍、重音。

(一)“杯子舞”在一年级节奏教学中的速度研究

在音乐学科中,一首歌曲的速度,也可以说是拍子的速度,一般表示速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文字的形式,第二种是用音乐术语的形式,音乐术语的形式一般是在钢琴演奏上出现,而音乐教材一般都是用文字表示速度,比如,快速、中速、慢速,等等。

(二)“杯子舞”在一年级节奏教学中的节拍研究

音乐中的节拍具体表现在拍子在一个小节中的节奏类型,比如,2/4拍,3/4拍,4/4拍等。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并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节拍就好像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节奏就好像千变万化的鼓点。不同的拍子有不同的节奏感,同时表达不同的音乐风格。

(三)“杯子舞”在一年级节奏教学中的重音研究

在音乐当中,有很多不同的律动。在律动当中,声音会有强弱之分,不同的拍子也有不同的重音位置,三拍子的特點是强弱弱,二拍子的特点是强弱,四拍子的特点是强弱次强弱。这也就是说,重音分布在不同的节拍位置,听到重音的时候就会有兴奋的感觉,比如,爵士鼓、摇滚乐等。重音的类型在教学当中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分为节奏型的重音、人为力度的重音、音乐风格的重音,等等。不同的重音有不同的功能,是为了更加丰富地表现音乐中的节奏感。

三、“杯子舞”在小学一年级节奏教学中的课堂研究

第一阶段:节奏入门知识

(一)课堂设计

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是我们认识杯子节奏的基础。每一种音符下面放着竖着的杯子和横着的杯子,可以很形象地让小学生知道杯子怎样打准节奏,怎样拿放杯子,全部一目了然,化繁为简。

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强,所以,教师要以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为依据去设计杯子节奏的教学,形象地告诉学生们:X的右边每增加短横线表示增加一只杯子,X右边短横线称为“增时线”;X的下面划了一条短横线,在原来的基础上少了一半时间,要加快跑;X下面划两条短横线称为“减时线”,时间又要减一半,所以要跑得更快,这样的教学与生活联合在一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以模仿教师的形式进行感知教学。

(二)课堂效果

若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专注力,对于节奏型很快就会了如指掌,课堂气氛较好,无形之中对节奏感的感知、培养等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课堂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记住了节奏型的打法,但并没有记住各种音符的名称,还没有加入杯子来击打节奏型,感觉有点“纸上谈兵”。所以,学生在课堂的后部分时间就开始走神。

第二阶段:“杯子舞”简单节奏型

(一)课堂设计

第一,复习常用的各种音符的名称和节奏型。

第二,使用杯子的方法,击打简单的节奏型。

右手拿着杯身,杯口朝下,轻轻地放,练习简单的节奏型。

第三,为歌曲配好简单的“杯子舞”节奏型。

(二)课堂效果

“杯子舞”节奏教学的特征是结合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喜欢参与和表现等的特点。而且,课堂设计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的杯子节奏,其声响、颜色、形状都充满着吸引力,基本音符与杯子节奏相融合。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乐在其中,非常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三)课堂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课堂的纪律有点失控,课堂杂音较多,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课堂目标完成度还需提高。

第三阶段:一年级学生音乐课堂状态培养

(一)课堂设计

(二)课堂效果

学生能神情专注、熟识口令、认真聆听、兴趣浓厚、和谐合作。课堂上复习第二阶段的内容,有了很大的进步,使学生初次感受了团体合奏的声势效果,享受节奏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

(三)课堂反思

课堂小口号、学生课堂状态评价表、课堂评价标准要坚持推行,不断改进,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习惯,这需要长期培养,教师长期执行。

第四阶段:杯子节奏的速度、节拍、重音三个基本元素

(一)课堂设计

(二)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杯子节奏为教材歌曲伴奏,学生不仅能学到课本知识,而且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还可以感受到创新教学手段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通过研究教学新方式,使自己的思想与观念不断地往更好的方面发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杯子节奏伴奏教材歌曲可以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三)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直观的、单向性的,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设计指向性强的教学环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中独特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应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大胆地进行杯子节奏创编。这种学以致用的课堂实践,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

第五阶段:培养学生对杯子节奏的创作力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效果

小杯子,大魔力。小小的体积,却有无穷的凝聚力,学生在一起舞动手上的杯子时,是如此的紧张和专注;“杯子舞”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协调能力,杯子的不同位置所奏响的音色不一,如果在团队合作击打“杯子舞”的时候,有丝毫的差错都会明显地显露出来。所以,“杯子舞”也能锻炼团队精神,而且团队演奏的“杯子舞”声势庞大,让人在听觉上有着非同一般的震撼感。

(三)教学反思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炬。杯子节奏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在教学的道路上要抓住“活”字,不要局限于某种教学的模式,要勇于尝试和创新,应该在杯子节奏一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把手上的杯子向着多变的节奏型迈进。手指能在钢琴上跳舞,杯子也可以在我们的手心上舞动。

第六阶段:杯子节奏拓展练习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效果

通过“杯子舞”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会各种音乐节奏的技能技巧,培育学生的节奏感和聆听声音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欣赏力。

(三)教学反思

在拓展杯子节奏教学中,可以化难为易,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的方式和表述能力,让学生容易学习和理解,并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最终实现以成功激励成功,点燃学生心中热爱学习的火炬。

四、结语

经过六个阶段的实践研究,“杯子舞”是一種适合小学生音乐节奏学习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训练学生手、眼、耳、脑协调并用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杯子舞”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节奏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固定又灵动的教学模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燕.浅谈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3]柳飞.节拍、节奏教学刍议[J].中国音乐教育,2009(6).

[4]吕荤全.略论儿童音乐节奏训练的意义与方法[J].大舞台,2011(10).

[5]陈小玲.音乐节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6]王爵颖.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缪天瑞,缪裴言.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7).

[8]胡若曦.舞蹈钢琴伴奏中节奏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20,11(22):233-235.

[9]徐溪.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19):157-159.

猜你喜欢

研究方向一年级小学音乐
大学生同辈群体研究的三个基本方向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课堂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